第2章 前言
《唐诗三百首》是迄今为止流传最广、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唐诗选本。伟人英雄歌以言志,达官巨贾诵以怡情,志者学人习以修身,家家户户持以教子。此书问世以来,伴随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谚语广为流传,并逐渐取代《千家诗》成为新的家塾诗集课本。到现在,《唐诗三百首》仍在童蒙教育、培养文学的审美感、陶冶诗歌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唐诗三百首》共选唐代七十七位诗人的作品,约三百一十余首诗。全书按照体裁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乐府诗等部分,在各类的体裁下又大致按照诗人的时代先后编次。本书所选的诗,既侧重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白居易等一流诗人的代表作,也酌情收入不知名作者的佳作,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所有这些诗作或慷慨激昂、或悲伤婉转、或深沉悠远、或飘逸豪迈,范围相当广泛,且又朗朗上口,总体符合当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正和平”的诗教要求。
《唐诗三百首》中的古体诗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和乐府诗,古体诗历史悠久,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幅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分别以五字或七字为一句,而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比如七言中杂五言的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李白的《将进酒》等等。乐府诗是模仿汉代乐府诗的形式和风格而写,在形式上不容易分辨,但因为与音乐的密切关系而源流不同,所以被单独列出来。唐朝诗人的古体诗笔力豪放,彰显气势恢宏的大唐气象,有叙事、抒情、议论、写景等,内容丰富,手法多样。
《唐诗三百首》中的近体诗分两种,一种是绝句,一种是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的不同。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初唐之后广为应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同古体诗相比较,近体诗在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较严格的规定。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唐代诗人的近体诗风格峻整、率真自然,达到了炉火纯青、吟诵自如的最高峰。
唐诗把我国古典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它极为贴切精准地表达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所以源远流长。每逢重要节日家人团聚之时,王维的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总会与游子们那颗孤独寂寥的心,产生共鸣;思念父母时,孟郊的那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唤起多少子女感恩父母的善念;思念故乡时,李白的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把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吟咏得淋漓尽致;追求理想,奋发上进时,王之焕的那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舞我们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这些表达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感的诗句,正是唐诗动人心弦的魅力所在。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原名孙洙,字临西,生于江苏无锡,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曾经担任过一些地方的知县和江宁府学教授等官职。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了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数量巨大,常人无法读全;之后的学者沈德潜在《全唐诗》的基础上,编选《唐诗别裁》,收录唐诗一千九百二十多首,数量也还是太大了。蘅塘退士就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了《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多首,以脍炙人口为基本原则,成为现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在《唐诗三百首》之前,《千家诗》是启蒙儿童古诗最常用的私塾课本,蘅塘退士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工拙莫辨”,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他选择了唐诗中既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的诗篇,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编选了这本《唐诗三百首》,刊行后广为流传,“几至家置一编”,成为广受认可的私塾课本。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巅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它题材广泛,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唐诗三百首》又是唐诗选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集,它风行海内外,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我们这次注释的《唐诗三百首》,对每一首诗进行全面而深入浅出的注解,力图让不同功底的读者都能够读懂每一首诗,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份遐想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