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党兴起
江南被元朝视为金库粮仓,而占据着这片沃土的正是吴王张士诚。他此后和明太祖争夺天下霸权,一直坚持到最终。而他又与方国珍不同,他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大明帝国,因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张士诚出生于江苏南部泰州附近的白驹场(位于江苏兴化东北的串场河附近)。江苏自古以来就以淮盐闻名于世,这里是中国最大的产盐地。据说当时江苏沿海的盐田区有三十六处,而白驹场也是其中之一。盐是国家收入的一大财源,历朝历代都将其定为官方专卖品,因此不得不严防死守,以阻止其流向民间。淮盐的情况是,盐从生产地被集中运送到指定地点,官方在那里核实数量并记录于账,以防止其流出为私盐,也就是走私盐。白驹场所产的盐便是由政府认证的运盐商人经手,通过运盐河用船运至泰州的。在此过程中,一些人将私盐藏在官盐当中,悄悄地投入泰州市场。张士诚也是这些商人中的一个,他和三个弟弟合作,一起运盐走私。

张士诚像
张士诚手腕强健,不惜金钱,因此很有人望,总之是个头领型的人物。
在兄弟团结、盐、船等方面,张士诚和方国珍有许多共同点,不过他们一个是海盗,一个是私盐贩子,还是有差别的。但是呢,张士诚终究也属于吃南方米的商人。
他与三位弟弟和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义,事情的经过如下所述:
此前,安徽北部到河南一带已经出现了红巾军,其势甚至波及江苏。而且在长江门户江阴地区也出现了起义。这里要注意的是,镇压这些起义的不是已经衰弱不堪的官军,而是盐党。
江苏是产盐地,生活着众多从事制盐工作的盐丁。他们在炎炎烈日之下也要进行重体力劳动,体格十分强壮,因此一直以来常被征调去镇压叛乱,衰弱的元朝也对他们进行了动员。在此之后,元朝又征募了五千人用以镇压徐州的红巾军。
如此一来,盐党们察觉到了自身的力量,当然不甘于再忍气吞声。结果,盐党的老家江苏也爆发了起义。张士诚所在的泰州有一位名叫王克柔的富商,为人大方豪爽,不惜金钱,好结交游侠。王克柔首先起事,但他立马就被捕,被关进了高邮的监狱。他的手下李华甫平日里多承其恩顾,找到了张士诚谋划营救他。官吏们察觉到形势不对,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封李、张二人为泰州判和千户,让他们负责泰州的治安管理。然而泰州的有钱人看不起私盐贩子出身的张士诚,当中甚至有人赖他的账,尤其是泰州自警团中的某弓手用极其恶毒的手段欺压过张士诚。忍无可忍的张士诚召集了此前提到的十八人,合谋首先杀了自警团中的那个人,然后又放火烧了富人住宅,还杀了同党李华甫,夺取了盐党的主导权。
就这样,张士诚率领盐党发动了起义,还占据了泰州。这时他所用的旗帜都是红色的,这个颜色恐怕是用以象征阴阳五行说中的火德。由此看来在他心中,北方的元是水,南方是火,而火必将战胜水。
张士诚一鼓作气攻陷了泰州以北的兴化,又占据了位于高邮湖东岸的要地高邮。在此期间,元朝曾多次试图招抚他,但他丝毫不为所动。至正十四年(1354年),张士诚登基号“诚王”,定国号为大周。这是因为五行说认为周是火德。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用了这个国号,他们与同样使用红色的红巾军就有了区别。在此后张氏政权的变动中,我们会清楚地看到此间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