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祖的政治姿态
以重整世间为志向的太祖(洪武帝)登基为皇帝后施行了一系列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元朝的蒙古体制全部换成中原王朝的传统体制。
常常可以见到这么一种意见,认为朱元璋是历代王朝创始人中最平庸的君主,因为他改革内容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从来就有的东西,一点创造性的成分都没有。然而,这种意见是对时代一无所知才发出的妄评。
其实呢,元这个时代是一个艰辛的时代。在中国三千年的历史当中,唯有这个草原出身的王朝完全无视传统而彻底地贯彻自己的一套统治。此事委实让人懊恼,因此虽然中国学者热衷于研究历史,却向来对元朝不感兴趣。
但是,也有一位学者指出了元朝的革命性,那就是明末硕学黄宗羲。关于中国社会的变化,他曾有总结,在秦是一变,至元为再变。秦始皇此人,儒者将其视为仇敌而恶语相向,但是说到元朝,却什么言论都没有。大概连开口都是忌讳的吧?
太祖高扬着复古的理想,全身心应对处理这古今两大改革中的后一次。所以他的改革有一个特点,即先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都进行绵密细致的讨论,总结出一以贯之的综合原则,有了原则之后才设计改革方案。造成的结果是,某些部分偏离现实而显得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极端地说,明朝的历史就是太祖建立的理想主义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形走样,矛盾爆发,进而走向崩溃的过程。
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元朝的革命性,以及明太祖为了修正元朝之路而做出的综合性设计,那么我们就抹杀了明太祖的伟大。
这点可说是历代王朝中独一无二的特色,是一种伟大智慧的产物。
设计这项工程的,正是太祖起兵以来就辅佐他的无双谋士李善长,以及刘基和金华学派等智囊团,因而自然绵密细致。不过宣布这些原则并加以推进的人,自不必说,到底还是太祖朱元璋。众所周知,他追求学问非常认真刻苦。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向宋濂请教帝王之学,宋便劝他读《大学衍义》(南宋朱子学者真德秀所著)。但是,皇帝变成一个半生不熟的知识分子,此事却是有利有弊。因为政治毕竟是活生生的现实。
虽然明太祖很多地方都模仿汉高祖,但在这点上他们却完全不同。汉高祖声称只要会写自己的姓名就够了,是发自内心地鄙薄儒者。但是,到底哪个比较好,却是不好简单议论。其中大概也有时代的差别吧。汉高祖采取的是无为之治,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明太祖则打造了一个精密无比的框架,试图克服时代的潮流。结果是两者都延续了两百年以上的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