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校,同学之间可以做买卖吗?
自从一年前读了一本比尔·盖茨的传记,明哲就立志要当第二个比尔·盖茨。
升上五年级之后,语文老师在一堂作文课上,让全班同学一一上台,依照“我的志愿”这个题目来演讲。明哲跃跃欲试,好想立刻跑到前面去陈述他内心萌生已久的梦想,但他得忍着点儿,因为他排在第十六号。
同学逐一上台演讲了,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作家……轮到第十五号王大伟演讲时,明哲心想:“接下来就是我了,嘿嘿,我一定要讲得比他们都精彩。”然而,王大伟一开口,明哲却呆住了。只听到王大伟说:“我的志愿是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
什么?这么巧?这个王大伟也想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那不是“闹双包”了吗?偏偏这家伙又排在他前面演讲,抢了先机,这不是老天故意在捉弄人吗?
王大伟演讲得不错。明哲越听头越晕。等他上台时,他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毫无自信,开始担心同学们用什么眼光来看他。果然,在他讲出自己志愿的那一刻,底下很多同学都在笑,难不成是在笑他没有志愿可讲,只好照搬前面那个同学的?
本来该当是美美的西施,没想到却被当成“效颦(pín)”的东施。这次经历实在让他很憋屈!
明哲所在的学校,每两年就会重新分班。王大伟是明哲升上五年级才认识的新同学。自从那次闹了“双包案”,明哲便格外留意王大伟。一个班里会有两名学生想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这可不寻常。明哲认为自己得多提防一点儿,因为那个家伙说不定将来就是他事业上的竞争对手——小时候是玩伴,长大后变成死对头,很多连续剧不就是这么演的吗?
双包案
历史故事里双包案的主角,是北宋的开封府尹包拯。包拯治理开封府期间,因为敢于惩治权贵的不法行为,并能及时惩办无赖刁民,所以关于包拯的公正廉明、断案如神,民间有许多奇闻轶事。
“双包案”大致是讲包公有次去赈灾放粮,在回京路上,突遇黑鼠精,黑鼠精也变成包公的模样,因而出现了真假包公。所以,“双包”是指两个包公,而不是双胞胎的意思!
这么一留意,明哲竟发现了一件事情:这个王大伟私底下居然和同学在做生意。

王大伟有时候会把自己看过的书、玩过的玩具等物品带到学校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卖给同学。有时候,他也会掏钱向同学买些他们不要的东西,例如指尖陀螺之类的。据了解,王大伟买这些东西都没留给自己,而是转卖给以前班上的同学。当然,这么转手卖,价格会贵一点儿,总得有个赚头嘛!

明哲心想:“好家伙!这么小就这么会做生意。”说实话,他对这个王大伟有点另眼相看了。
只不过明哲越想越觉得不太对劲,心中不时浮现一个问题: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学校里的一名学生可以跟同学做买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