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金融学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本文从贯彻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政策与方针、完成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促进金融学专业人才在经济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等3个方面分析金融学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3.1 贯彻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政策与方针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3)
高校进行金融学专业思政的教学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树立金融学专业育人的意识。通过“立德树人”树立金融学专业学生的道德底线意识,提升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加强金融学专业学生的道德文化建设,切实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金融专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3.2 完成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教育方针。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中国教育历史上,教育部长在正式场合首次提出“专业思政”的概念,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新成果和突破。因此,进行思政教育和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重要任务,构建思政教育体系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也是高校专业的改革方向与建设内容。
高校进行金融学专业思政的教学改革,可以帮助金融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历史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如在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价值观;通过学习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专业导论”“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产品营销”“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等课程,使金融学专业学生领会“公平、公正、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专业精神;通过专业实践课程,使金融学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我价值,理解职业意义,树立个人价值观。将思政意识融入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内,可以无声无息地带领学生认识祖国的强大,认识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与职业自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3 促进金融学专业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进行金融学专业思政的教学改革,以及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给金融学专业课程增加隐性的思政教育功能,不断提升金融学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杜绝诚信缺失、内幕交易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避免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思政内容融入金融学专业课程,充分体现了“育德于课”的初衷;另一方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将思政融入专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引导他们爱岗敬业,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