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章 田贵纪念馆
“瞧这雕塑,妥妥的一位帅小伙。没错,他叫田贵,是咱们的老前辈,也是第一个来自地球的人。”李小龙前辈站在四合院前,手指着雕塑,脸上带着几分自豪,“这座四合院,说得夸张些,甚至可以说这座‘洛阳城’,起初都是为他而建。关于这位前辈的传奇故事,在博物馆里已经讲得很详尽了,我就不再赘述。但不得不提,这座‘洛阳城’因他而存在于这个星球,也因他而声名远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今,这座四合院成了田贵纪念馆,同时还是一所传播中文文化的学校,延续着传承中文文化的功能与价值。现在,来这儿上学的大多是名门望族的子弟。当然,这绝非田贵前辈当初创办这所中文学校的初衷。”
田贵初到盘古星球时,这里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令他震撼。可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他察觉到人们在物质飞速发展的同时,精神世界却有所缺失。这里文化多元却杂乱,人们在追求科技进步时,逐渐忘却了文化根源带来的滋养。
有一次,田贵路过一所学校,看到一群孩子眼巴巴地望着校园,眼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询问后得知,他们因出身贫寒,被拒之门外。还有一回,田贵与一些贵族子弟交谈,发现他们对自身文化知之甚少,对其他文化也毫无兴趣,只沉浸在物质享受中。这些场景深深刺痛了田贵,让他意识到文化普及的迫切性。
那时的田贵,常于夜晚仰望星空,思念遥远的地球家乡。他想起儿时在故乡聆听的古老传说,那些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无尽智慧的故事;想起课堂上老师讲解诗词时,那抑扬顿挫的语调,传递着中华文化独特的韵味;想起家乡的书法、绘画,一笔一划、一墨一色中饱含着先辈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这些珍贵的文化记忆,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他在异乡的孤独时光。
他深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连接人与人、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于是,一个伟大的想法在他心中悄然萌芽——创办一所中文学校,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播到盘古星球的每一个角落。他希望,通过中文这把钥匙,让盘古星球的人们打开一扇通往全新精神世界的大门,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他的构想里,这所学校不应有任何门槛,无论出身贵贱、贫富差距,只要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热爱,都能踏入这所学校的大门。他渴望看到不同阶层的人们汇聚于此,一同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文字的力量;一起研习书法绘画,领悟艺术的魅力;共同探讨古老哲学,启迪智慧的光芒。在他看来,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不应被身份和地位所束缚,只有让更多的人接触并融入其中,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不过,几千年后的今天,这所学校依旧如此受欢迎,田贵前辈若泉下有知,也该感到欣慰了。走,咱们进去瞧瞧。”李小龙前辈的话语,将众人从对田贵前辈的缅怀与想象中拉了回来。
众人随着李小龙前辈走进四合院正门。这四合院坐北朝南,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便是田贵纪念馆,正堂是田贵曾经授课施教的地方。馆方利用先进的息影技术,完美还原了当年上课的情景。众人站在窗外,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田贵给几十名学生上课的场景。只见田贵身材高大挺拔,穿着时尚得体,目光深邃而有神,举手投足间尽显潇洒与活力。这与大家脑海中对古代教授刻板、严肃的印象截然不同,看来人确实会随着环境而改变。在这个开放包容、高度现代化的社会里,田贵也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从他的神态和动作中,能明显看出他十分享受授课的过程。被人尊重和敬仰,的确能重塑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大家曾以为他会郁郁寡欢,整日沉醉于把酒当歌、吟诗作画,与世隔绝,消极度日,如今看来,是大家多虑了。当一个人内心涌起改变的决心时,那股力量足以冲破现实与精神的重重禁锢。
厢房里陈列着田贵的书法、绘画作品,还有他的诗作、手工工艺品等等。他的书法独具一格,字体飘逸自然又不失苍劲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在诉说着他的人生故事。绘画作品多为山水画,笔触细腻,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的山水之间。其中有两幅人物画像格外引人注目,据说那是他父母亲的画像,是他凭借着儿时的记忆,一笔一划勾勒而成。此外,厢房里还展示着他用过的通讯工具、电脑、出行工具,甚至还有他的赛车驾驶证和飞行资格证书等等。这些物品没有被收藏在唯一博物馆,而是保存在他的“故居”,仿佛更具意义,它们见证了田贵在这里的点点滴滴,也让后人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生活轨迹。
后院的房间都改造成了教室,开设的是中文文化课。授课老师都是地球人或地球人的后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中文文化的火种传递给盘古星球的新一代。
参观完田贵纪念馆,众人又前往皇家宫殿。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洗礼,这座宫殿依然保存完好,每一处飞檐斗拱、每一块砖石瓦片,都被精心呵护着。在这里,大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这些在地球上已难觅踪迹的历史古迹,如今却在外太空的星球上完整地呈现,让众人得以领略这座古城的独特韵味。
直到深夜,众人才返回酒店。第二天,他们继续参观博物馆。接下来的几天,李小龙前辈又带领大家参观了这里的农场。每栋大楼都设有独立的农场,位于楼的中间层。农场里,瓜果蔬菜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长得郁郁葱葱;家禽畜牧则单独分层分区饲养,井然有序。
“每栋楼的农场只能满足本楼居民的日常需求。”李小龙前辈介绍道。
“我看这里只有蔬菜,那主食呢?”有人好奇地问道。
“你观察得很仔细!”李小龙前辈赞许地点点头,“主食,像小麦等,需要大面积种植,在这里无法实现。过段时间,我带你们去参观他们的粮仓。那可是个神秘的地方,哈哈,大家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