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然地理中的致贫原因分析
从中国政区图上,富裕县位于黑龙江省的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这里有肥沃的黑土地,有优质的草地牧场,有物产丰富的湿地和水泡,就这样一个地肥水美之地,却是国家级贫困县。
(一)水涝灾害是主要致贫原因

图1-1 富裕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富裕县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fuyu.gov.cn
据《富裕县志》记载,富裕县地处松嫩平原西北部,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海拔146米至224米,最高海拔225米。在富裕县,有两条著名的水系,嫩江和乌裕尔河,这两条河流横贯全境。北部引嫩、中部引嫩,两条人工运河由北向南缓缓流过,年平均总流量300亿立方米。
其中,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部的伊勒呼里山东麓,流经讷河,于二十里台北3.0 km处流入富裕县,自西塔哈屯南流入齐齐哈尔市,最后在吉林省松原市三岔河汇入松花江。富裕县西部的县界就是随着嫩江走向的曲折蜿蜒划定的。
在富裕县,嫩江自讷河县白露屯入境,流经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由哈拉吐海屯西向南流入齐齐哈尔市境内。境内流长91公里。嫩江上游来水面积11万平方公里,最大洪峰流量13500立米/秒(1932年)。1949年后,最大洪峰流量9810立米/秒(1969年)。历年平均径流量168亿立方米。嫩江富裕江段,主河槽宽300—400米,河道比降1‰—0.4‰,水深3—5米,弯曲系数1.08,河谷漫滩开阔。
乌裕尔河属嫩江的支流,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为省内最大的内陆河。该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侧,流经北安、克东、克山、依安、富裕等县(市),尾端逐渐消失在齐齐哈尔市东北部、林甸县西北部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北部的大片沼泽湿地之中。全长576公里,河宽20—40米,水深0.6—2.5米,流域面积23110平方公里。《清一统志》称乌裕尔河为“呼雨哩”、“呼裕尔河”,又称“乌雨尔”、“瑚裕尔”、“乌羽尔”河等,均为女真语一音之转,富裕县的县名即由此而来,“富裕”即“涝洼地”之意。
富裕县因嫩江、乌裕尔河而兴,但也要面临着洪水对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威胁。在实地走访中,当地人一直在说,该县“以往是十年九旱,唯独2013年一场大水给县里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富裕县志》显示,在历史上,嫩江是一条不太安分的河流,其他灾害也时有发生。比如 ①:
1929年8月,嫩江发生洪水,全县有9万亩耕地被淹;
1932年9月,嫩江发生特大洪水,富裕县多处被淹;
1934年6月25日,东房子屯发生冰雹灾害,最大的冰雹有茶碗大小,青苗全部被砸烂;
1948年5月,全县发生春涝,乌裕尔河南大部分耕地一片泥泞,许多耕畜陷死;
1948年8月,富裕县遭受严重水灾,2.4万垧耕地被淹,占全县播种面积的40%;
1952年5月25日,全县农田遭受冻害。县委县政府要求抓紧补种,保证不扔一条垅;
1961年,全县有112个大队遭受旱灾,受灾面积达50%;
1963年7月20日,富裕县连降大雨,降水量达265.5毫米。全县10个公社、114个大队发生涝灾,受害面积达43万亩。全县倒塌房屋920间,仓房、牛棚328间;
1964年,富裕县遭受旱、虫、冰雹、早霜等自然灾害;
1969年8月29日,嫩江发生洪水,洪水淹没草原、耕地52万亩;
1972年4月15日,富裕县发生冰凌灾;
1980年5月,全县发生草地螟灾害;
1981年8月,富裕县发生涝灾,30万亩农田和120万亩草原被淹;
1982年7月5日,富裕县40万亩农田和草原遭受虫害;
1983年4月29日,富裕县遭受一场罕见暴风雪袭击,时间长达102个小时。一些房屋倒塌,许多牲畜伤亡等,全县直接损失843万元;
A富裕县县志办公室:《富裕县志》,1990年7月第一版,第4-47页。
1984年7月12日,富裕县发生严重涝灾;
1985年8月19日,富裕县发生严重涝灾。47万亩耕地受灾。全县房屋倒塌1511间,淹死大牲畜13头(匹),家禽8000只,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根据历史文献、洪水调查和实测资料分析,自1794~2018年220多年间,嫩江于1794、1886、1897、1908、1929、1932、1953、1955、1956、1969、1988、1989、1991、1998、2013等年发生大小或特大洪水。特别是2013年的大洪水,对两岸的经济发展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3年汛期,黑龙江省出现13次较大降水过程,8月,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等流域平均降雨量400mm以上,有39条河流发生洪水,其中嫩江干流上游发生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嫩江、松花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
经灾后评估,汛期黑龙江省共有126个县(市、区)以及农场分局、林业局916个乡(镇、场)541.6万人遭受洪涝灾害,死亡7人,倒塌房屋7.4万间,农作物受灾265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损失228亿元,水利设施损失30亿元。
2013年的洪水灾害也使富裕县遭受了重大损失,一些村民因此绝收,甚至到第二年春耕,一些低洼易涝的地块仍有明水。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全国陆续在之前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4月,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印发,对建档立卡工作的目标、方法、指标、步骤等做了详细的安排,推动了建档立卡工作的开展。
同年5月,黑龙江省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政策暨数据录入培训班在哈尔滨举办。会议确定建档立卡主要任务为: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111万贫困人口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国家扶贫标准、低于省扶贫标准的103万贫困人口分解到村,识别到户;分解贫困村规模到县,识别到村;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发放《扶贫手册》,实施考核和动态管理。对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监测、评估和分析。在2014年的建档立卡工作中,富裕县共确定了46个贫困村,9207户贫困户,29888人贫困人口。
据官方统计,在致贫原因中,因灾致贫的比例占到了28%。在问卷调查中,因病致贫的比例占调查样本数的34.5%,居致贫因素的首位,这一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见表1-1)。
表1-1 富裕县致贫原因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资料来源:问卷调查数据,详见附录3。
(二)地方疾病是重要致贫原因
在富裕县各项主要致贫因素的调查中,因病致贫的比例占样本数的19%,分别比缺资金、因学、因病、因残等原因高出8.7、10.4、11.2、13个百分点。而因病致贫与当地严寒干燥的气候环境、比较单一的饮食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调查的11个村庄中,贫困户患病最多的是脑梗、心脏病、高血压等,其中大多数受当地地理气候及饮食习惯的影响。其中,土壤中微量元素不足是一个重要要素。我国72%的地区缺硒,从东北起斜穿至云贵高原,存在着一条“低硒地带”,而黑龙江、吉林两省都在这条低硒地带上。东北地区缺硒,和地理环境有关。由于东北土壤及水中缺硒,所生长出的农作物硒含量也不高,进而造成整个食物链中缺乏硒。同时,环境污染、工业污染、酸雨等,导致大量二氧化硫与硒化合物反应,形成不利于植物吸收的硒元素。由于硒属于微量元素,人体无法自身合成,只能从外界补充,所以导致东北地区居民可能存在缺硒的情况。人体缺硒的表现主要为脱发、脱甲;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及牙齿损害等问题;严重缺硒可能导致血溶性贫血、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由于环境、社会发展等多种原因,黑龙江省曾是国家地方病发病较重省份。其中克山病、碘缺乏病、大骨节病、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四种地方病,曾经是困扰、威胁黑龙江省广大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东北的饮食习惯也影响着人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过量饮酒都可能造成人体硒吸收量下降。富裕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气温变化剧烈,冬季严寒干燥,年平均气温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零下21.6℃,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0.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39℃。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为4月6日,年平均降水量444毫米,7月至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1.4%,年平均日照2742.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30天。
寒冷的气候也给当地人们的饮食习惯带来一定的影响。富裕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除了汉族之外,有满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锡伯族、瑶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维吾尔族等15个少数民族,占富裕县总人口的6%。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满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生活习惯也相互影响。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且寒冷无比,当地人喜食猪肉,在民间还流传着“亲不过姑舅,香不过猪肉”的谚语。每年年前,东北地区的农村居民都要杀猪,吃杀猪菜,在猪血中加入白肉片、盐、香料做成白肉血肠。同时,火锅、烤肉也是他们的特色美食。以前,由于冬天鲜蔬短缺,为了保存蔬菜他们还将白菜腌制成酸菜,把黄豆做成大酱。这些都是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分的食物,长期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盐分,会增加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在调查中,不管是贫困村或者非贫困村,所有村庄冬天采暖的方式都是烧火炕,再加东北民居套间设计的封闭性,室内可以与室外形成50摄氏度的温差。当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身体温度遇到突然的冷温度,就会导致体内的血管骤燃收缩,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诱发冠心疾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衰患者出现感染心衰、心脑血管患者甚至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晕厥、猝死等危机。在和贫困群众交往中,他们也知道驻村工作队提倡的健康饮食,但是完全改掉这种习惯是很难的。
在调查的11个村庄中,贫困户患病最多的是脑梗、心脏病、高血压等。虽然这不能完全取决于气候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但是这也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见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