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大陆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辉煌的科学文化从此衰落。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宗教的兴盛,欧洲科学进入了“黑暗时代”。宗教的束缚使古希腊罗马时期建立起来的科学思想成为“异端邪说”,古希腊的学院被封闭,亚历山大图书馆被多次焚烧,“地理学”一词也消失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视野变得狭窄。
比地理视野狭窄更可怕的,是思想的狭隘。此时大地又回到了扁平形状。其实,这个时期越来越多来自生产和生活的经验已经让人们意识到,大地是球形的。但是球形大地观在那个时代属于“异端邪说”,持该观点的人会受到宗教的迫害。宗教的压制和迫害使欧洲人不敢公开自己的想法,无力对抗教会的观点,只能违心接受扁平大地观。
西方地球科学的“黑暗时代”延续了近千年,直到15世纪地理探险的兴起才再次带动了地球科学的进步。欧洲的中世纪,正是中国的唐宋元明时期。与西方人文地球的衰落相反,此时中国的地球科学知识,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开始走向成熟,不但地理著作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编撰的体例也日趋成熟,内容愈加丰富。
欧洲跌入“黑暗时代”后,于公元632年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在延续古希腊罗马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兴起于西亚的阿拉伯帝国不断西扩,一度横跨亚、非、欧三洲,是历史上地域跨度最大的帝国之一。它在吸收、消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上,形成开放、包容的阿拉伯文明。
阿拉伯人认为,哲学是了解世界的基础知识。在吸收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哲学家。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阿拉伯世界出现了关于中亚、西亚、北非等区域的地理著作。他们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古希腊思想得以延续。阿拉伯人接受了古希腊的球形大地观,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大地测量和气候区的划分。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就是从阿拉伯人那里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思想。
“黑暗时代”的欧洲,也没有完全停止探索地球的脚步。实用知识和技术仍在进步,例如采矿冶金带动矿物知识的进步,航海带动制图技术的进步,农业带动气象物候知识的进步。大约在13世纪初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重新发现并翻译成拉丁文,从而推动了欧洲思想的重大变化。14世纪以后,欧洲开始走出黑暗,进入文艺复兴时期。此后发生在欧洲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对人文地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艺复兴激发起来的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推动了欧洲“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为近代科学在欧洲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小贴士
文艺复兴
指14—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致力于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高度繁荣的文艺思想,并称之为“文艺复兴”。在科学精神方面,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去证实前人的想法。如意大利学者、画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强调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的唯一方法;英国学者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把实验和归纳看作科学发现的工具;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René Descartes, 1596—1650)强调数学方法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15—17世纪是欧洲“地理大发现”时代。这个时期欧洲船队开始远洋航行,去寻找新的贸易通道,从而促进了人类视野的不断扩展,带动了地理知识的快速积累。地理大发现时代后期逐渐形成的、与中世纪神学完全不同的新科学体系,最终使欧洲科学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因此,16世纪以后的欧洲,众多科学领域在理论体系和科学思维方面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近代科学由此产生。
在东西方不断的交流中,中国也为欧洲科学的进步作出了贡献。12—15世纪,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为那里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指南针带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地理大发现”直接带动了地球科学的进步;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使科学知识由过去口口相传,改为以刊物和著作的形式快速传播;火药促使欧洲人进一步发明了高速炸药,大大提高了矿山的开采效率。本章将跳过欧洲的“黑暗时代”,去探寻东方和黎明前的欧洲在地球科学领域的进步。此时,人文地球的关键词,是“探索未知”和“发现新大陆”。为了行文叙述的方便,后文统称这个阶段为“大发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