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针灸学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工作对象环境条件及疗效因素

1.工作对象因素 医家从事的工作对象、性质、内容不同,也是形成流派的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学者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较为深刻之故。如孙思邈对考订统一经穴位置的重要意义体会较深,所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意识到“去圣久远,学徒蒙昧,孔穴出入,莫测经源,济弱扶危,临事多惑”,于是用《针灸甲乙经》及名人文献校勘了《秦承祖图》,纠正了不少错漏之处,绘成了彩色的正人、伏人、侧人针灸图各一幅。

又如从事文献研究的针灸歌赋派,也是认识到歌赋的撰写印刻对普及针灸医学的重要性。正如高武在《针灸聚英》中所说:“世俗喜歌赋,以其便于记诵也。”于是把前人歌赋大量收入了他的著作之中。医生主要工作对象是病人,因此临床研究诸派大多是以病人和病种不同区分的。如喉科针灸派夏春农,即以从事喉科工作为主;热病针灸派的庞安时,即以从事《伤寒论》的研究为主;治劳灸派的龚居中,即以治疗虚劳病而擅名等。由于他们专门从事某科或某种病的研究而有所建树,成为一个流派。

2.特定环境和条件因素 一些学者的学术观点形成,与其工作的特定时间、地点、条件有关。特定的环境条件,决定着疾病的常见原因和性质。如张子和主张攻邪,与他接受治疗的患者多为体质壮实的农民有关。张氏壮年时代虽在京做过一段短时间的太医,但其一生大多在河南农村度过。其医案所述患者多为“血实”“肝木茂”“太阳阳明血气俱盛”,所治病种多为外感及五官科热病、外科疾病,这就决定了他必然多用放血攻邪法。又如罗天益多用灸法温补脾胃,固然一方面是受其师李东垣学说的影响,另一方面乃与他所处时代正值蒙古攻金,连年战争频繁,他的家乡河北一带惨遭兵祸,饮食劳倦疾病较为常见有关。元遗山云:“壬辰(1232年)之变,五六十日间,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说明战争造成的特定环境条件,对形成学术观点也有一定影响。

3.疗效因素 学说流派的形成还与疗效有关,如《宋史》载许希喜用针,著有《神应针经要诀》一书,与他用针治愈了宋仁宗的病受到嘉奖不无关系。甄权亦重针法,曾撰《针方》《针经钞》等书,与他用针治好了成君绰和鲁州刺史的病不能没有联系。

特别是当疗效经亲身体验证实之后,对学说流派的形成影响更大。如庄绰重灸,是因其得陈了翁之传,复经自病用灸取效,故致力于灸法研究,著《灸膏肓俞穴法》一书。又如宋代许叔微用灸独具匠心,《普济本事方》卷二记载了他患腰痛用灸而愈的经过。张子和喜放血,《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记述了他患目疾刺上星等出血而愈。王执中特别欣赏灸法、火针、按压痛点取穴的应用,就与他运用这些方法和穴位多次治愈亲属及自身的疾病有关。《针灸资生经》卷六载他的母亲患头风用灸而愈;卷一载他患冷痹用火针获效;卷五载他和他的弟弟膝痛灸愈后,发现足三里、膝关等穴出现压痛,灸之效果更佳,于是主张按压痛取穴,提高了疗效。

现实疗效对于培养对事业的信念,激发钻研的志趣,促进学者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就具有一定的作用。

4.学科渗透因素 古代的按时取穴派形成,与中国历学、阴阳、八卦、五行学说等渗透有关。又如道家对重灸派的影响,秦汉以后,道家注重养阳的理论逐渐向医学渗入,于是成了重灸派理论根据之一。《百子全书·道家类·至游子》说:“阴尽阳纯,则长生焉。”又说:“……阴消而纯阳矣,可以长生。”竭力推崇灸法的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明确指出:“道家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阳气不绝,性命坚牢”。葛洪重灸也是受道家养阳思想的影响,他本人就是道家代表人物。他在用灸时,无论壮数、施灸部位、先后次序都体现了补阳思想。

总之,促使学说流派形成的因素很多,以上不过是几个主要方面。应当指出,古代每一个针灸学说流派的形成,大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王执中学说流派的形成,既有学术发展因素,又有医家互相影响因素,还有工作对象、亲身体验等多种因素参与。又如席弘学说流派的产生,除有学术发展因素、地区因素外,还有师承因素、学科渗透因素等。因此对古代针灸学说流派的形成因素,必须全面地、历史地按照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不可片面轻率地下结论和截然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