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刘备借益州……
“当然!”
刘禅大声说道:“那其实是第二次了!高皇帝第一次夺取他人兵力是在西征灭秦之际,高祖遭遇秦军暂时败退到了栗县,遇刚武侯,夺其军,兵力扩充到四千!”
“今汉室倾颓,曹操自封丞相,强令天子赐他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如萧何故事的特权,王莽之心已然路人皆知!”
“爹你还在纠结王道、霸道?仁义道德?”
“且慢!”
刘备二度打断刘禅,满脸好奇:“高皇帝所做之事我怎么没听人说过?不会是你现编的吧?”
毕竟刘禅有前科……
刘禅跺跺脚,满脸委屈:“哪里是我编的?这件事在《史记》里有记载!”
“《史记》?”
刘备稍稍回忆了一下:“就是司马迁写的那本书!”
“嗯!”
刘禅重重点头。
刘备却摇了摇头:“那是谤书。以后少看。”
“哈?”
刘禅瞪着眼睛:“爹你是不是没看过《史记》?”
“对呀,我都说了那是谤书。”
“但《汉书》上也有呀!爹你不会连《汉书》也没看过吧?”
“对呀,没看过。”
刘备很坦然,旋即问道:“你是从哪里看到的那本书?”
刘禅不假思索:“师傅家里!”
嗯,假的。
黄月英那里根本没有《汉书》。
但刘备信了。
毕竟黄月英是荆州黄氏,家中藏有市面上难得一见的书籍很正常。
就在刘备准备再度教育刘禅不要读歪门邪道的书籍时,被捆着的刘璋终于忍不住了。
他重重咳嗽一声表示不满。
但也仅此而已了。
无他,此刻人为刀俎,而他为鱼肉。
刘备如梦初醒。
“快、快松绑!”
他边向陈到使了个眼色,手掌高高扬起却轻轻落在了刘禅脑袋上:“该打!怎么把你叔父也绑起来了?真是胡闹!”
刘禅鼓着腮帮子拦在陈到身前。
“先别急着解开,我有话要问刘益州叔父!”
陈到扭头看向刘备。
刘备看看周围庞统、法正、黄忠、魏延等人神色,最终一言不发,不置可否。
但有时候,沉默就代表赞同。
于是刘禅转过身,看向想要发怒但又不敢的刘璋:“叔父,你我同为汉室宗亲,如今曹操欲行王莽故事,你我应当如何?”
刘璋沉默,旋即正视刘禅:“汉贼不两立!”
“很好!”
刘禅用力鼓掌,再度问道:“叔父,你打得过曹操吗?”
刘璋一言不发。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如果他打得过曹操,干嘛还会畏惧张鲁,又为何还要请刘备入川?
虽说他在成都,但这就能说明他是个抖M?
喜欢被人捆起来?
“叔父不行,但我父亲可以!”
刘禅手指刘备:“我父受衣带诏讨贼,这些年和曹操之间的战斗从未停歇,虽然败多胜少,但屡败屡战,毫不气馁!而且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双方力量相差悬殊!”
“赤壁之战,我父与江东联兵大破曹操,打破了曹操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足以证明我说的没错,我父亲有能力战胜曹操!”
“若叔父有心匡扶汉室,何不将益州暂借我父,等到诛灭曹操,我父定当奏请天子封叔父一个大大的封国,以酬谢叔父今日之功!”
刘璋有三分心动。
这不仅是他人在屋檐下,而是前面有榜样。
刘琦。
如今的刘琦好生生活着,而且担任荆州刺史,拥兵过万坐镇江夏,地位、权势一样不差!
刘备没有夺刘琦的荆州,想来若是他将益州‘借’给刘备,等到匡扶汉室之后说不定还能收点利息……
重要的是,他有别的可选吗?
刘禅退后几步,拉了拉满脸懵逼的刘备的衣角,用只能让他和刘备听到的声音:“爹,你说句话啊!”
刘备满脸挣扎片刻,躬身行礼道:“若贤弟不弃,兄愿表奏天子,封兄为成都候,领益州牧!”
刘璋有七分心动。
他又看了周遭目光炯炯的黄忠、魏延等人,最终长叹:“能否先将我解开?”
“能能能!”
“我来!”
刘禅自告奋勇冲了过去,片刻后臊眉耷眼的自刘璋身后探出脑袋:“谁捆的呀,系了个死疙瘩……”
周遭哄笑一片。
就连刘璋也是满脸哭笑不得。
虽然他现在的模样很狼狈,不过世代公卿养成的气度还在。
但陈到却依旧板着一张死人脸。
他大步走过去,如同拎猫一般将刘禅拎起来,放在刘备旁边,旋即从怀中摸出一柄匕首,在刘璋满心忐忑的时候很是干净利索的将绳索割断。
刘备再度上前致歉。
刘禅也是如此。
刘璋满脸苦涩的欠身还礼:“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还望宗兄善待益州之民!”
他此刻没有了束缚,再度回想起从前的那种一人之下,脸上神色阴晴不定。
庞统许是察觉到了什么,脸色变得阴冷起来。
刘禅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两圈,再度做出了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事情。
他上前两步,双膝拜倒在刘璋身前,拱手说道:
“叔父若不弃,禅愿拜为义父!”
刘备:“……”
庞统满脸懵逼。
法正目瞪口呆。
周遭所有人都呆若木鸡,仿佛被谁按下了暂停键。
刘璋眨眨眼睛,又看看刘备。
刘备心中闪过几分恍然,笑着说道:“你我为同宗,若贤弟不嫌弃,就从了阿斗吧……”
刘璋不是傻子,他自然明白刘禅为何要拜他为义父。
这是双赢的事情。
刘禅做了他的义子,虽然他们只是称呼上的父子,但对他的生命安全却多了一分保障,而对于刘禅则可以借助他的名号收降整个益州!
生子当如刘阿斗啊……刘璋无声叹息,旋即笑容满面俯下身去:“吾儿快快请起!”
刘禅站起,看向满脸懵逼的庞统得意洋洋的挑了挑眉。
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
ps:《史记》的地位在两汉一直不高,加上记录了很多偏离儒家经典的言论,以及纵横权谋的史料,因此不仅地位差,而且是禁书。
比如汉成帝时皇帝的叔父东平王刘宇想要借阅《史记》,但大将军王凤却说书中有权谋变诈,还记载了天文、地理等知识,不能给诸侯王看。
因此,汉成帝拒绝了刘宇,理由是儒家经典无所不包,没有必要再读课外书……
东汉建立,出于某些政治原因,《史记》成了谤书。
晋代开始《史记》才有了一点正面评价,而到了唐朝,因为文艺复兴……嗯,是古文运动的兴起,诸如韩愈、柳宗元之类的大家对《史记》赞不绝口。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清朝,因此《史记》才有了诸多各家各派的注释,也因此,鲁迅先生才会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