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的星巴克:《道德经》的启示](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54/48731854/b_48731854.jpg)
1-3
波卡特洛:MBA导师的希望
三十年前的这个月,我在美国波卡特洛的爱达荷州立大学获得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多年来,不时有人问我,当年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为什么选择这座无名小城?又为何选择了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我的回答是:这些都是“被选择”的结果。
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我只上过一年初中;十六岁到农村插队,过了近六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二十二岁那年,好不容易被“上调”到一家建筑公司当木工学徒;第二年由公司推荐到福州大学对口学习,成为土木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一名工农兵大学生;三年后毕业留校当助教;二十九岁(1981年3月)考上教育部出国研究生。
福州大学的老师们,尤其是土木建筑工程系的张泽霖老师,建议我学土木工程管理,没想到,我却念了个MBA。事情的始末如下:1981年夏天,美国州立大学校长代表团到中国访问,与中国教育部协商选送一批学者到这些校长们所在的大学念硕士学位。同年,美籍华人李国钦(Kuo Ching Li,1887—1961)设立的李氏基金会经教育部许可,首次为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提供两年全额奖学金,全国共有20个名额。我有幸被教育部选中,成为其中一个,持李氏奖学金到校长代表团成员Myron L.Coulter(1929—2011)所在的爱达荷州立大学攻读MBA学位。我至今不知道为何被选去读MBA,或许因为“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只有一字之差吧。
我于翌年夏天赴爱达荷州立大学。到校后的第二天,Coulter教授和学术副校长William W.Chmurny教授(1941—2013)约见了我。校长说:“中国要发展经济,需要很多管理人才。你的到来是我们的荣幸。”两年后我顺利毕业。毕业时拿到的成绩单下面有这么一条说明:“No degree posted after three years of school, Dr.Chmurny approved him for the MBA program”(上了三年(大)学但没有学位,Chmurny博士批准他念MBA)。
我的导师Ronald D.Balsley教授虚怀若谷。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与他初次见面和告别时的情形。第一次见面时,他建议我最好每个老师的课都修一门,以博采众长。毕业典礼那天,我向他谢别,说我永远报答不完他对我的恩情。他回答说:“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你现在是一位专业人士了,用你的能力去帮助其他人吧。”
我毕业后,Balsley教授对我的关心也未曾中断。三年后,我在位于盐湖城的犹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时,他和Sheelwant Pawar教授专程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由于从波卡特洛开车到盐湖城单程要近四个小时,恩师们专门腾出这一天,亲往见证学生的重要时刻。
老子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创造万物,养育万物,不占有,不居功,不主宰,这是最高尚的德行)(《道德经·第十章》)。我感谢当年那些促成我赴美求学的人,他们替我“决定”了我未来的人生走向,使我后来成为一名营销学教授。我感谢我的老师们不求回报的指导与帮助,让我有机会用所学去帮助他人,且不贪恋回报。
尽管我因“被选择”而与波卡特洛和爱达荷州立大学结缘,尽管我只在那儿度过短暂的两年时光,但往事历历,如在目前,令人难忘,亦不能忘。
2014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