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首辅督战
六月三十日,南京皇宫奉天门,早朝。
左皇后正襟危坐环顾群臣,经过多日磨砺,言谈举止间更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今日早朝,众卿有何事奏报?”
李邦华干咳了几声,拖着病体出列道,“禀娘娘,兵部近来接到了各方战报。北路在皇上御驾亲征下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杞县、陈留、开封三座重镇,河南北部已基本上尽归大明,此外还在鼎新集全歼建奴三千重甲骑兵,荡平了满清八旗对黄河沿线的威胁!”
“建奴何等凶狠残暴,此番也被皇上一举歼之,圣明无过天子啊!”
“河南大捷,民心军心可定矣,真是天佑大明!”
“皇上两次御驾出征皆所向披靡,其文治武功堪比成祖宣宗,真乃社稷之幸,万民之幸也!”
……
本来因为官绅一体纳税粮之事,百官心中对朱慈烺颇有微词。
但现如今皇帝扫荡河南,重创闯军和建奴,如此文治武功已经直追成宣宗朱瞻基,在军中和民间威望极高,心里再不爽也只能隐忍不发,对朱慈烺也是更加由衷地钦佩。
左皇后也不禁喜上眉梢,俏脸上写满了笑容。没有什么事比听到夫君打了胜仗还高兴,分别一个月,她每日都牵肠挂肚望眼欲穿,盼望心上人能够早日平安回来。
李邦华拿出第二份塘报继续道,“建奴派赵福星率四千兵马进犯济南府,被张煌言率部全部斩杀,皇上也已经因功擢升其为山东总兵。”
听到山东也取得大捷,朝臣们个个笑容可掬春光满面,之前他们还担心明军抵挡不住建奴铁蹄,现在看来,还是有一战之力。
李邦华拿出第三份塘报,看了左皇后一眼继续道,“中路黄得功前期进展也比较顺利,刘洪起率领家丁团练攻占了汝南城,主动开城归附,收复汝宁全境后,黄得功兵分两路夹击南阳城,与敌寇一万五千守军血战数日。”
“就在南阳即将被攻破之际,闯贼驻守在襄阳的高一功、冯雄忽然率部北上,与南阳守军夹击黄得功部于城下,导致我庐州军镇损失三千精兵,幸亏黄得功勇猛善战拼死突围,再加上堵胤锡率领一万乡勇赶来救援,中路大军这才安全撤回到了裕州城!”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黄得功部是勇卫营最后的血脉,是跟高杰部比肩媲美的大明精锐之师,一下子折损了三千人,而且还差点全军覆没,可谓是遭遇到重大损失。
左梦梅也听出来不对劲,秀眉微蹙道,“襄阳是南线的防区,难道南线的左良玉部就这样放任敌军北上,夹击我中路大军吗?”
李邦华再顿首,沉声说,“娘娘圣明,老臣正要弹劾武昌总兵左良玉!”
弹劾左良玉?百官侧目相视,不知道这位首辅大人葫芦里卖什么药。
要知道,左良玉可是当今国丈,虽然明代的国丈没有其他朝代那么权倾朝野,但好歹也是当今皇后的父亲,而皇帝对皇后的宠爱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左梦梅面色平缓地抬了抬手,“李阁老但说无妨。”
李邦华拿出最后一份塘报,朗声道,“皇上钦任左良玉为南路大军主将,令其率四万人进攻承天、随州、荆州、汉阳、德安、襄阳、郧阳、施州八府。”
“但左良玉为保存实力消极怠战,率军攻打汉阳城却围而不打,半个多月过去毫无进展。更有甚者,贼军仅派五千骑兵,便在汉南重创其麾下主力,此后他便率军撤回武昌城,任由敌军北上支援南阳,险些葬送庐州军镇的三万大军!”
闻言,左梦梅不禁拍桌怒斥道,“左良玉安敢如此!司礼监拟旨,即刻解除左良玉武昌总兵之职,将其押回南京,移交三法司会审定罪!”
左梦梅身兼监国重任,身为国丈的左良玉却如此行事,让她如何不寒心。
若不是夫君提前让她给堵胤锡下旨,密切关注湖广战场形势,及早未雨绸缪,则黄得功大军危矣。
众人还是第一次看到左梦梅如此动怒,没想到皇后对自己的父亲都不留任何情面,一时间大家都不敢做声,最后还是吏部尚书张慎言站了出来。
“娘娘且暂时息怒,武昌军镇大多是左良玉的私军,倘若此刻将其革职查办,万一将这五万兵马逼反,立刻会打乱皇上的全盘部署!”
左梦梅细细琢磨一番,认为张慎言说的也不无道理,深吸口气道,“那依张尚书看,现在该当如何?”
张慎言思虑片刻说,“微臣以为,现在应该派一名重臣前往武昌,直接坐镇指挥南线大军,同时破格任用堵胤锡为武昌副总兵,逐渐掌控左良玉部,这也是皇上提前派堵胤锡经略湖广之根本用意!”
左梦梅轻轻点了点头,看了文武百官一眼,“何人愿往?”
所有人都自觉地低下了头,且先不说左良玉跋扈自居,会不会听从别人调遣,就说带兵打仗这个活也不是谁都能胜任的,兵者,国之大事也,稍有不慎便会死无葬身之地!
“娘娘,微臣愿往!”
众人循声看去,主动请缨的是内阁次辅史可法。左梦梅见状心里也是泛起一丝涟漪。
她记得皇上曾说过,史可法忠君有余能力不足,可以用但不能重用,况且史可法和左良玉走得近,二人跟东林党都有千丝万缕的瓜葛,不到万不得已,她也不想派史可法坐镇指挥南路大军。
看到皇后还在张望着,半晌后,李邦华拱手道,“娘娘,老臣愿往。”
史可法眉头一皱,眼睛闪过一丝异样的眼光,神色复杂地看了李邦华一眼。
两位阁老都主动请缨,所有人都看着左梦梅,看她如何决断。
左梦梅看了看史可法,又看了看李邦华,半晌后说道,“两位阁老都以国事为重,本宫甚慰。不过李阁老是兵部尚书,而且还是兵政专家,还是派你去武昌督战比较合适。”
“老臣遵旨!”
看着李邦华日渐憔悴消瘦的模样,左梦梅心里有些五味杂陈,国事多艰,许多事情都还要这位七旬老人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