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一个贪官懂点科学怎么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0章 兵法

肛塞治疗。

即使张仲景的《伤寒论》记载了最早的肛门栓剂使用方法,用这种方式治病,还是要取得病人的同意的。

抱着‘生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的人,不在少数,不分男女。

刘封不太情愿地接过秦淮手里的麻布和蘸着猪油的木棍,望着昏迷的李严,对着李施群附耳了几句。

李施群听罢,略一沉吟,当即答道:

“刘郎中尽管用药,李严是不拘小节之人,既是治病救人,必不会讳疾忌医。”

刘封这才放心用药。

一阵忙活之后,几人走出了房间。

刚刚还蹲在墙角哭泣的小牙兵,此刻正在门口焦急踱步,不时往里面张望。

“李参军,我家都尉可还好?”

“小何,已经给李都尉用过药了,你去里面,用温水帮他擦拭腋下和额头。”

小牙兵一溜烟跑进了屋里。

药已经用过了,血也止住了。

不过人还生死未卜,此时就走,肯定不合适。

几个人选择到侧室等待。

有一句无一句的闲聊中,秦淮才知道是刘封向李施群推荐的他。

“李参军,还没请教,你跟李严是...?”

“我们二人一同学的兵法,算是同窗。”

听到学习兵法,秦淮顿时来了兴趣,他知道这个时候的科举考试也是会涉猎到一部分兵法的,可是他自己是门荫入仕,并未学习过。

文官学习兵法并非全员强制,但武官和涉军文官需掌握相关理论,而高级官员则普遍重视军事素。

武后时期,甚至还有专门的武举考试,考试内容包括马射、步射、马枪、负重等,更侧重武艺而非兵法理论,理论更多是在军事世家或私人传授中学习。

“我与李严,曾经同时在幕府的军谋科学习,他的《六韬》不如我的《三略》。”

“李参军,可否将家里的兵法书籍给我誊抄一份?”

秦淮觉得自己得补一补兵法知识。

毕竟,他现在也算是涉军官员了。

这些天,他也一直在思考大关军的组建。

这第一步,便是募勇选材。

古代的兵民关系其实非常差,这个时候的军队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是一把利剑,所以老百姓本质上是供养者,而不是被保护者。

一句话概括,这个时候的兵,就是要吸平民的血,去保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不被平民威胁。

听起来十分矛盾,但是却无比切中要害。

这不是秦淮想要的军队。

无关人数,无关规模。

“秦县令,不是我小气,只是你这等学习方法,若无指点,怕是盲人摸象,事倍功半呀。”

李施群对于秦淮想自学成材的想法不太认可。

“我不是要成为三韬六略尽在掌握、三十六计如臂指使的将军,只是想了解一下,要不然,以后你们聊天我都听不懂了。”

就在这时,小牙兵从屋里面跑了出来,面露喜色道:

“醒了,我家都尉醒了。”

几人顿时站了起来,往屋里走去,不过都自觉地让刘封第一个走了进去。

“高温已消,人已经醒来。”

“鬼门关,算是闯过去了。”

“不过你们此刻不要和他多说什么,不要让他费神劳心,安心休息。”

“另外,秦县令的药能否多留一些,上次陈启可是用了四天。”

杨潜数了数瓶子的数量,说道:

“这差不多三天的量,我明天再送一些过来。”

谁知李施群摇了摇头,拉着秦淮独自走了出来,悄声道:

“最近丹徒碟子多了起来,张子良这次是准备不死不休了,这里也并不可靠,秦淮,能否让李严明天夜里去大关避一下?现在整个丹徒,也就那个地方,保密做的还不错。”

秦淮略一沉吟,便答应了下来。

上次李翛‘视察’大关,秦淮献策,当时他还不确定李翛对于张子良和镇海军的态度,现在形势已然明朗,他也不担心被发现了会有什么恶果。

注定要结仇的人,没必要瞻前顾后,反而落了下风。

既然李严已经度过最难的关隘,秦淮看了眼天色,觉得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跟刘封讲了一下酒精的用法,给他留下一瓶,然后叫上杨潜一同回了县衙,住上一晚。

...

早上,秦淮匆匆用过朝食,正准备回到大关。

邱二光来信说这两天会回来,秦淮对于此事是抱了很大的期待的。

张佑送过来的七万斤木炭很快就要用完了,而交给刺史李翛的一万两千斤的生铁也已经冶炼完毕。

二光再不回来,他们大关就要再次停业了。

还没走出门,竟然来了一个让他觉得有些意外的人。

彭城王刘悟的侄子,丹徒商人刘伊。

“秦县令,您可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让我一顿好找呀。”

“怎么?刘公有什么紧要事情吗?”

刘伊看了眼内宅无人,小声说道:

“秦县令,我家叔父说了,上次说要加剜腐青阳露的事情...”

“哦,使君能看中我求来的青阳露,乃是我的福分,可是你也知道,这青阳露并非我的东西,那世外高人的脾性使君是知道的。”

秦淮说到这里,适时的停顿了一下:

“刘公,我就直说了吧,不知道使君愿意以什么价格购买新增的青阳露?你要知道,那高人我可是花着真金白银供养着的。”

秦淮一阵诉苦,撒起谎来宛若天成,仿佛是一件吃了多大亏的事情。

现在可和他的彭城之行不一样,如今的主动权在秦淮手里,至于刘伊信与不信,他不在乎。

“金子库存有限,叔父说了,每月两百贯换四十瓶剜腐青阳露水。”

秦淮装作为难的样子:

“可是那高人就喜欢金子呀。要是铜钱他能答应,每个月给你们六十瓶都没问题,我又何苦这么为难。”

刘伊不置可否,淡淡地说了一句:

“两百四十贯,换四十瓶,不能再高了!使君说了,下次刺史进京,他会在李翛面前好好夸赞秦县令一番。”

哼,威胁我?

秦淮心里并不是很在乎,刘悟是聪明人,这种鱼死网破的事情他不会干。

毕竟,相比于弄死秦淮这件小事,能让秦淮稳定的提供救命神药才是最重要的。

“使君太客气了,那就这么说定了。铜钱就铜钱,我到时候自己去换。”

随后又一脸为难,喃喃自语道:

“四十瓶哦,我不知道得跪多久才能求到。”

其实秦淮巴不得要铜钱呢,金子始终带有存储的性质,交易属性太弱,远不如铜钱好使。

他现在养着三百人,铜钱最是合适。

而且每月多了一百四十贯,这样一来,大关的财政可就宽裕多了。

他心里激动,想到接下来早高峰事情,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