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一个贪官懂点科学怎么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2章 二光归来

议事厅。

秦淮正拿着一本《李卫公问对》阅读,时不时地看一下铺在桌子上的地图。

这地图是秦淮花钱请人制作的,以大关为核心,方圆十里的地形地貌,以及重要道路、河流、桥梁。

手里的兵书并非唐太宗和李靖所著,乃是后人整理而来。

其中虽然多以战略战术为主,但是也不乏防御工事相关的内容。

秦淮看的这一篇,正是讲的如何利用地形和工事配合,依托山川设防。

“就是具体的细节太少了,只能在大方向上学习一下。”

秦淮合上书,感慨了一句:

“我还是比较擅长这个东西。”

说罢,他放下书,拿起鹿皮,蘸上一点天然的刚玉粉,磨起了水晶石。

这水晶原石乃是他托胡商购买的,因为透明度高,没有吸引人的颜色,反而价值不高。

此时的水晶石已经被秦淮用铁锯切割成了圆形的薄片,在木质的转盘上磨出了凸面。

这些步骤是常见的切割、研磨玉石的过程,不需要秦淮单独发明,他只是去了趟东市,便采购了几套制作玉石的工具回来,放到了试制厅。

“秦叔叔,你看看我这个打磨的怎么样?”

杨校之从试制厅走出来,丢给秦淮一个表面光滑透亮的纯色水晶石。

“拿着这张纸,去外面对着阳光,能把它点着了,就可以了。”

秦淮说话间,递给了杨校之一张纸。

凸透镜。

就是秦淮现在正在打造的。

虽然目前只能用来点燃火种,还有时间天气等限制因素,但是相比于火折子的保存难度,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最主要的是,这是制作望远镜的必然之物。

秦淮不断地调整打磨的角度,不时地伸到阳光下测试聚焦的距离。

“差不多够五十厘米了,这个曲度应该可以。”

再做一个五厘米焦距的目镜,五十除以五,他就可以得到一个十倍理论距离的望远镜了。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倍率。

实际受限于天气、制作工艺等影响,能有个5倍就不错了。

...

“秦县令,回来了,二光回来了。”

邱大伟小跑着过来报告,喜不自胜,气喘吁吁。

秦淮也是嘿了一声,急忙走出门,往渡口走去。

刚到渡口,就看到一艘民船,装满了黑乎乎的煤炭石,黑得发亮,在阳光下反射着让人不能直视的光泽。

二光一路奔波,满脸也是被炭染得黑黢黢的,见到秦淮过来,连忙行礼道:

“秦县令,幸不辱命。”

邱大伟忙招呼着众人,大喊道:

“卸货。”

“慢着,我货款还没有付呢。”

就在这时,从船上下来一人,穿着深褐色的粗绸,约莫四十来岁,从怀里拿出了一个精致的竹制算盘,噼里啪啦地拨弄着算珠,嘴里振振有词,碎碎念道:

“粗炭五千斤,水运五处设卡,行船十日,伙计四个...”

“漕帮税、过卡费、损耗、船租、骡马、酒水...”

很快,他将最后一个算珠打完,手握算盘,前后快推缓收,算珠齐整整迅速归位,很是熟练。

“二光,一共是三十贯八十七文。”

秦淮见其颇为专业,给邱大伟递过去一个眼色,后者见状说道:

“二光,怎么不给我引荐一番?”

“不用,我叫刘资羽,是徐州的一个商人。”

“刘公好,这一路奔波,还请进去吃杯茶。”

谁知道刘资羽摆了摆手,头摇的跟个拨浪鼓似的: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事情还多着呢。”

邱大伟看向秦淮,见其同意后,返身回去取钱了。

好一个讲究效率就是金钱的商人,秦淮暗道。

“刘公,不知道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刘资备的人?”

刘资羽眼睛一挑:

“嗯?我弟弟已经这么有名了吗?丹徒都有熟人了?”

“秦县令,您怎么认识他?我这次能够直接带煤炭回来,就是靠着刘资备介绍的。”

秦淮顿时哑然失笑,世界真小,这都能让他碰上。

这刘资备他记得很清楚,就是当初欺骗蒜农到丹徒卖蒜的牙转商。

虽然这刘资备没给他带来什么麻烦,甚至还启发他萃取了大蒜素。

但是如果经常骗人,该抓他还是要抓的。

“刘资备人呢?”

“还没到丹徒的时候就下船了,说是见几个朋友。”

‘噗嗤’,秦淮冷不丁笑出了声。

这家伙也是一个妙人,分明是犯了丹徒的法,不敢进来了。

邱大伟将钱取了过来,将一个小箱子报给了刘资羽。

后者逐条清点,很是仔细,良久,说了一句:

“卸货吧。”

秦淮扯了个空当问道:

“刘公,你是只做石炭的勾当吗?”

“不错。”

“只在徐州吗?”

“正是。”

一旁的邱二光补充道:

“秦县令,我这次徐州之行,多亏了刘家兄弟的帮助,才能促成这笔买卖。”

“你喊他什么,县令?”刘资羽诧异问道。

刚才他的注意力都在钱上,这会儿才听清楚邱二光的称呼。

“不错,我正是丹徒县令,秦淮。”

刘资羽闻言,收敛了刚刚着急离开的态度。

“刘公,以后我们勾当石炭的机会很多,何不留下来,也让我等尽一下地主之谊。”

“不敢叨扰秦县令,我向来路上走惯了,停下来,反而睡不踏实。”

他话锋一转:

“我听二光说,你们只是一个砖场,怎么会需要这么多石炭?”

秦淮爽朗一笑:“我大关牙人数百,光是为他们营建房屋便需要大量的砖,更何况,以后还要往外售卖。”

“自然会需要足量的石炭。”

“刘公请放心,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多少斤炭,你送来多少,我大关收多少。”

“至于价格,定不会让刘公吃亏。”

刘资羽听到‘有多少收多少’的时候眼前一亮,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迅速冷淡了下去。

淡淡地回复了一个哦字。

秦淮见状,心里一个咯噔。

哪有商人会对他刚刚的表态不动心?

邱二光去了这么多天才回来,这会儿又看到刘资羽的表现。

秦淮心中已然猜出了个大概。

这趟徐州之行,并不顺利。

买煤炭的事情,还不算完。

想到此处,他看到刘资羽正要启程回去。

“不能这么轻易放这个家伙回去,否则,买煤炭的事情,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

秦淮心里拿定主意,得赶紧想个理由把他留下来。

突然,远处行来一艘船。

看见船上的人,秦淮眼前一亮。

来了!

能留下刘资羽的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