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鼎大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8章 瑾瑜打工

快一个月了,侯瑾瑜脸上的伤疤已经长出新的嫩肉,颜色发红,也过了最初的痒痒期,只是缝合过的一道伤口还是清晰可辨。

侯瑾瑜和学堂的同学都不知道,其实正月初七那天,周显庸就打发姚峦和许阔达去赖三儿常活动的那几条街道找过他,但是找了三天没找到这个人,后来听一块乞讨的几个乞丐说打正月初一就没见过他人影,赖三儿这是害怕周显庸收拾他,逃出京城了。

周显庸不是个狠人,但是学堂里这第一批学生,是他未来开创新世界的生力军,他不允许任何外来力量伤害他们,为此他不惜开杀戒。

只是周显庸绝不会让这些学生知道他干过的不便明说的事,赖三儿还算聪明,躲过了这一劫。

一直活得比较糙的侯瑾瑜是压根儿没想过报复赖三儿,他嘴上说着最狠的话,心里却只剩可怜,就像可怜一只窝在厕所墙角的脏老鼠一样。

曾经他也是这样凶狠、不分好歹地打架生事,随时竖起浑身刺来对付一切企图靠近他的人,不管他们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因为在他的生命中,惊喜未必到来,伤害却天天都在发生。

但是他现在不那么想了,他现在每天都过得非常好,以至于他觉得只要他起一丝坏的念头,就对不起今天这么好的生活,就会失去这么好的生活。

这些都因为他脱离了原来那种生活环境才得到的,他若再去和赖三儿拼命,就会再一次搅进过去的生活中,这对他来说,是想都不敢去想的可怕恶梦。

侯瑾瑜就在这样的心境中,得到他人生第一份工作,他乐巅巅地给冯校长鞠了一躬,愉快地跑到邵家大声告诉他们:

“侯爷给我找了份工,天天下午放课后,我去天下第一锅背羊奶回来,背一个月就给我二百文工钱,邵家婶婶,到时候我就能还你伤药钱了。”

邵萱眨巴眨巴眼睛羡慕地说:“侯瑾瑜,你可真能,都能挣钱了,我也想挣钱!”

邵家二姨娘轻拍了她后脑勺一下斥她:“消停点,你不惹祸我就念佛了,还挣钱?多大个人?好生跟哥哥们多读点书,看看侯爷把你们一个个养得,都跟少爷似的,多好!”

说罢又对侯瑾瑜道:“你先好好学习,放课后不是还要写作业吗?你去背羊奶,怎么有时间写作业?等你以后长大再挣钱还我们不晚。”

侯瑾瑜已经摆摆手道:“我路上能背书,背回羊奶如果天黑了,就第二天早晨早起一会写算数题。总之不会耽误学习,邵家婶婶,我走了,给我和宋牛牛留点晚饭!”他说着人已经欢快地跑远了。

头一天去取羊奶,侯瑾瑜叫了宋牛牛陪他,去的时候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回来时候因为背着一个柳条背筐,筐里装着一只小口瓷坛,坛里是一坛羊奶,封口是一个软木塞子,外面又扎着一张软牛皮。

四十多斤羊奶,加上瓷坛本身的重量和柳条筐也差不多快五十斤了。背着走一刻钟还不算什么,走半个时辰确实有困难。

俩人一路倒替着背回来,天已经全黑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俩人把牛奶交给还在后厨收拾的邵家二姨娘,帮她把生羊奶倒进一口大铁锅里煮上。邵姨娘又给他俩端出专门留给他们的饭菜,二人道谢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经过这一年的学堂教育,这些曾经乞讨为生的孩子们身上,基本已经看不出原来那种种恶习——张嘴就骂人,粗鲁地抢东西,偷东西,打架等等现象都没有了,只是偶然打闹时候还会突然飙出一句脏话。这一年的教育成效很显著,在职的老师们都在这些穷苦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轻云子,从一开始看到孩子们就头疼想躲的状态,到现在动不动就单独叫某个学生谈心,了解他们所思所想,特别是这几个乞儿。

他好像在这些乞讨过的孩子身上寻找他自己曾经的影子一样,他似乎陪着他们重新长大一遍,细细去回味他那和他们相似的童年。

学校这边有条不紊地还是基础教育阶段,周显庸那天从学校回到侯府,总感觉应该在学堂里增加点什么,他考虑了一晚上,突然琢磨过来。

既然他准备等老皇上翘辫子后,就开始航海贸易,那他到现在还没有接触过曾经出海过的一些船员和官员,从现在,他得开始学一些关于航海的知识,以及需要学习几种语言,然后在学堂里开展两三门外语教学,通过两三年学习,基本的对话应该差不多。

周显庸立即告诉送罐头来京的几个南方员工,回去的路上一路打听,看看能不能找到几个曾经跟随郑和下过西洋的老人,只要找到,一定想办法带到北京来。

每次进宫见太子时候,他都想办法去文渊阁藏书楼去查一些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可惜的是,这些资料几乎查不到,大概都收藏在应天府留都。

倒是找到几本看起来像阿拉伯语的外文书,翻开看看,没有图片,他连书名都不知道是什么,这个时代对外国名字的称呼和二十一世纪也完全不一样,这让他感觉有点挠头。

他借了一本外文书,拿着书去拜见皇上,请求皇上允许他去四夷馆,找个会书上这种语言的老师,教他学这门外语。

顺便他还得意地分别用蒙语语和日语,叽里咕噜说了一长串话给皇上听。

皇上不知道他这又想整什么幺蛾子,不解地问:“你怎么尽学些没用的东西,你又用不到这些,花时间学这个有什么用?朕接待外国使臣又不指望你给通译。”

周显庸伸出一个巴掌来说:“皇上,您看,万一哪天这几个国家使臣搭伴儿来朝贡了,臣一个人学会五种语言,一个人就能当通译了,不比您找五个人当通译强?”

接着他又得意地说:“就上回,日本国那几个使臣过来,臣学会日语,马上就把眼镜卖给他们了,方便得很,臣要是不会日语,那不停等着失去一次挣日本人钱的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