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政务
孙权皱着眉头,刘备还是到汝南了,那离到荆州亦不远矣!
荆州,可是被孙权视为囊中之物的,亦是霸业必备之基业。
《出师表》有言: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御曹操,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霸业可成。
是以必得荆州,才能窥巴蜀,据有巴蜀,才能兵指汉中,图天下王业。
否则从江东,以向京洛,还是太难,从古至今也就朱元璋成此伟业。
荆州,不容有失。
孙权皱眉问策徐庶道:“元直对此,有何看法?”
徐庶稍微思索,答道:“刘备据汝南,其志仍在兴复汉室。”
“然曹贼势大,刘备此举一为暂寻立足之地,二为号召义士共抗曹操。”
“汝南虽非久守之所,然其地处要冲,可联络四方豪杰。”
“刘备仁德之名播于四海,麾下关、张诸将皆万人敌,其在汝南,可收揽人心、积聚力量。且其与曹操有隙,曹操必欲除之而后快。”
“主公何不与之联合,互为犄角,于抗曹之事大有裨益。”
“曹贼一心向许都,又忌惮各方势力,此时若联合刘备,可使曹操不能全力南向,此乃江东之幸也。”
“只需以大义之名,约其行事,防其暗中扩充,可保江东之利也。”
孙权摇了摇头,他们还是低估了刘备的能耐啊!若放其做大,将一发而不可收拾。
“罢了,容我再想想!”
徐庶见孙权犹豫,也未再多言,在他看来,刘备能否在汝南立足都是问题,考虑这些问题为时过早。
两人吃过早餐后,又一同前往政务厅见鲁肃,一起处理政务,商讨各军任务,各县如何防守等问题。
这些事情虽小,但却关系到了江夏二十多万百姓的生活,安全,是以孙权也不能马虎大意。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把这些民生细节做牢固了,才能垒实根基。
孙权也在学习如何处理各种事务,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身旁是鲁肃、徐庶这等治世之才。
经过十多天的学习,孙权也越发得心应手,毕竟有处理一县事务的底子在,又有后世的思维意识,各种问题总能找到不同的解决办法。
鲁肃看着手中的文书,眉头微皱,新洲县上书,巴河河水湍急,县里欲修一桥,到这都没问题,其言县中无钱,请郡守府拨款六十万钱?
造什么桥需要六十万钱?鲁肃可不是赵括,这俩月以来,他查阅江夏各县地图,了解当地水文,天时,各种文献记载。
战胜黄祖之后,其又经常到周边走访,了解民情,以他预估,三万钱左右就能在巴河上造一座石桥。
鲁肃将手中文书递给孙权,“主公,新洲县怕是得换人了。”
孙权接过文书看了起来,亦看出了问题,以如今的行情,码头的成年劳力大概一天能挣10文到20文钱左右,折中算,一月也就400钱。
六十万钱,都够1500人干一个月了,以如今的技术,什么样的桥够1500人干一个月?
“子敬可知,新洲长乃何人?”
鲁肃点了点头,他确实听闻过,“新洲长傅巽,字公悌,传闻其容貌魁伟,博学多闻,有识人之明!”
“以传闻论,此人该是才学之士,不该如此不智,此日要么试探我等,要么别有用心。”
“不论如何,都不该再留其于新洲!”
孙权皱眉,这名字怎么好像哪里听过?难道也是名人?却一时想不起来。
徐庶一笑,说道:“此人我亦知之,二位不必劳神了”
“哦!元直快快道来!”
“新洲长傅巽,字公悌,凉州北地郡泥阳县(今甘肃省宁县米桥乡)人,乃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之后人。”
“曾受到三公征辟,起家尚书郎,后客居荆州。”
“说起傅巽诸位可能不知,但说起傅燮诸位可能就知道了!”
鲁肃一怔:“斩司徒,天下乃安?”
“不错,正是此言,昔年崔烈在朝廷上提出放弃凉州,就收获了傅燮的怒斥,“斩司徒,天下乃安”。”
徐庶继续道:“傅家乃凉州大族,傅燮xiè、傅睿、傅巽xùn、傅嘏gǔ、傅干、傅允、傅玄等人皆其族人!”
“以其识人之明,必是试探我等!”
“识人之明,识人之明!”孙权喃喃自语,脑海中一道灵光闪过,是他!
巽在荆州,目庞统为半英雄,证裴潜终以清行显;统遂附刘备,见待次于诸葛亮,潜位至尚书令,并有名德——《三国志·刘表传》
称庞统为半英雄的人,也就是说庞统只是半个英雄,还是有缺陷的,难怪孙权熟悉。
傅巽几次鉴人,皆应了,庞统就不说了,裴潜仕魏,官居尚书令,封贞侯。
能用贞字为谥号的人,绝非常人,具体细节孙权记不清了,只记得他曾只身平代郡乌恒。
这是来考验他啊!孙权轻笑,这样,你如此回他。
“吾闻卿所请修桥之事。县中桥梁,关乎民生往来,其修固诚为要事。”
“然府库财帛,各有其用,难拨巨款以资此役。县内大户,家资丰饶,理应为桑梓福祉尽力。”
“可晓谕诸富室,劝其捐资修桥。依所捐之数,择其最多者十人,序其名于碑石之上,详述其事,刻石勒铭,树于桥头。”
“使过往者皆得瞻望,彰其善举,扬其美名,亦为后世之楷模。如此,则桥可成,善举可倡,岂不美哉!”
徐庶眼睛一亮,“妙啊!主公此计甚妙!”
鲁肃亦感觉眼前一亮,“豪乡富户,最重名望,主公此计,正中其七寸啊!捐资者必络绎不绝!”
“佩服!主公大才,吾不及也!”
孙权哈哈一笑,这都是后世玩烂的了,但依然会有人愿意出钱修桥,修塔,修学校。
有的人是真善,但更多的人肯定是为了名。
不管在哪个时代,世人皆逃不过功名利禄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