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发落
春杏应是。
很快,就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
秦老太太这才看向宋缨,“说吧,你来找我,是为了什么事?”
宋缨想了想,问道:“舅舅可是要参加明日的牡丹诗会?”
秦老太太又是一愣,约莫有些猜到了,却是微微蹙眉。
“说起来不巧,你舅舅原本要去,可偏偏前两日被陛下发落,在那勤政殿外跪了半日,自此便受了风寒,如今正告假在家里躺着呢。”
宋缨一惊。
脸色大变。
“舅舅被陛下发落?怎么回事?”
秦老太太叹了口气。
“还不是二皇子。”
“二皇子?”
宋缨心中咯噔一跳。
她想起前世,最后就是被二皇子污蔑,导致秦家满门被斩,难道这一世提前了?
不可能啊。
就算是提前,也不可能提前这么多年,再说,如今太子还在,二皇子没有一家独大,皇帝也不算老到昏庸,万万没有因为听信谗言就发落当朝阁老的做法。
是的,没错。
宋缨的舅舅秦御风如今已入了内阁,正得陛下重用。
若按照前世的时间线发展,至少也要等十年之后,秦家才会受到猜忌,又怎么会提前?
秦老太太道:“是啊,听说那二皇子弹劾你舅舅大权独揽,先前秦家族中有个旁支子弟,在交州一带当县令,也是我们没教管好,那人虽说也姓秦,却与咱们这边无太大联系,可就因为他在地方上贪赃枉法,被人一本折子参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得知他是秦氏族人,就命你舅舅进宫问话。”
“你舅舅也是,遇到这种事,他尽管先脱身就是,本就是个不相干的人,除了姓秦再无什么联系,可偏偏他是个死脑筋,怕因自己的一句话,冤枉了一个好人,便只说不知,皇帝便大怒,称他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一味只知道帮自己的族人开脱,天可怜见,你舅舅这话哪儿是为自己的族人开脱?但陛下这么说,那便就这么算了,结果你猜怎样?”
说到这儿,秦老太太冷笑一声,眼中暗藏了些许冷意。
“圣上又问他为何不将那本折子呈交上去,而是要留中不用,你舅舅当即就有些发懵,众所周知,所有折子都要先进内阁,经过一道批审才能呈到陛下面前,你舅舅确实没见过那道折子,但说出去也没有人信,后来二皇子来了,说是那道折子被他发现扔在你舅舅处理公务书桌旁的垃圾篓里,他一时好奇才捡起来,发现上面所奏的是有关秦家的事,怕你舅舅一时心软走偏了道,这才呈到陛下面前。”
随着秦老太太的话,宋缨的面色也渐渐发沉。
饶她是个女子,饶她不懂朝堂争斗,却也能看出来,这是有人摆了舅舅一道。
而摆他的那个人,很大概率就是二皇子。
宋缨看向秦老太太,“所以圣上就为此发落了舅舅?”
秦老太太叹气。
“是啊,那天下着大雨,你舅舅在勤政殿外跪了足足四个时辰,后来若不是定王落路,为他求了情,圣上不一定那么快放他归家,你舅舅是个文弱书生啊,除了当年考科举的时候,哪儿受过那么大的罪,这不,一回来就病倒了。”
秦老太太说着,心疼是不停抹眼泪。
宋缨心中也很沉重。
她没想到,皇帝这么早就对秦家有了猜忌。
外祖母说,舅舅是因为被二皇子弹劾,所以才被发落,冒着雨在勤政殿外跪了大半日。
可在她看来,压根儿不是。
朝堂就像是一池浑水,谁都可以进去搅两下,朝中又各分几派,今天你参参我,明天我弹劾弹劾你,皇帝若是每一个都听信,那这朝堂就别要了,个个都得下狱。
所以皇帝做得最多的,不是发落,而是平衡。
即便有人真的犯错,也是视情况而定,而不是一竿子打死。
更何况,舅舅这事儿委实怪不到他身上,须知能在朝中混到内阁这个位置,家族势力都是错综复杂,人口众多,旁支更是数不胜数,若是人人都要顾及到,那人就什么也别做了,天天去分析调查旁支族人的品行和行为算了。
所以,官员中有族人犯法,只要不是证据确凿与其有利益勾结,通常圣上不会迁怒。
可这一次,圣上却因为这事儿而发落了舅舅。
却又诡异的没有降官,没有停职,更没有下狱,而是让他在勤政殿外跪了几个时辰。
这样的处罚,看上去不像是要弃了秦家,更像是敲打。
要驳了秦家的脸面,要让朝堂中其他人也看看,他秦家并不是一家独大,这朝中的大权,还牢牢掌握在他安帝手里。
想到这儿,宋缨忽然想到什么,脸色又是倏然一变。
难道,从这时候开始,安帝就已经在扶持二皇子?
众所周知,太子并非皇后所出,乃萧淑贵妃的独子,二皇子作为中宫嫡出,身份本就尴尬,皇帝对其偏爱也是有的,只是大渊朝律例,立储向来是立长不立嫡,管他谁身份高贵,主要看出生的时候谁跑得更快,是以,这太子之位就落到了萧淑贵妃之子谢子衍的头上。
可这样一来,萧家在朝中势大,经年累月,竟已经有了压过中宫皇后与二皇子的趋势。
任哪一朝,都不可能有两个外戚。
将来谢子衍登位,也绝不可能扶持皇后所出的娘家应国公贺氏,而不扶持自己的母家萧氏。
是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皇帝唯有再扶持一下二皇子,让两个皇子之间的势力平衡,方才能让自己掌握最大的权利。
想到这儿,宋缨的脸色忽然间就变得很难看。
秦老太太见她一直不说话,好奇的问道:“缨儿?缨儿你怎么了?”
宋缨反应过来。
“啊,外祖母,我没事。”
她顿了顿,道:“既然舅舅有重病在身,可要缨儿去祁山请医圣出世?我父亲与那医圣颇有几分交情,想来只要我出面,他万不会不来的。”
老太太摆了摆手,“那倒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