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露一手
习惯早起的孩子,总会受到老人的喜爱。
早上与老太太一起吃过早饭。
师爷就戴上了老花镜,手提一杆狼毫毛笔,坐在自己的书案前,认认真真的写起了药方。
木质书桌的纹理如同岁月的褶皱,散发着一种沉静的气息。
师爷身形清瘦,脊背却挺得笔直,仿佛岁月的风霜未曾压弯她的意志。
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长衫整齐地披在她身上,更增添了几分儒雅的书卷气。
师爷手中的毛笔,笔杆油亮,一看便是陪伴了主人多年的老物件。
老人轻轻蘸墨,那墨汁在砚台中缓缓散开,如同黑色的漩涡,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蘸饱了墨的毛笔在她手中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
小屋中弥漫着墨香和一种宁静致远的气息,李天佑不敢轻易打扰。
“天佑啊~你来~”
师爷招呼着李天佑。
“你等会去这几家药房,抓这几副药材,再去这几家,抓其余几味药,懂了吗?”
李天佑点点头,传统手艺,总会有一些自己的独门秘方。
即使是去抓药,也要从不同的药铺,抓齐全所有搭配。
有的时候,还会绕远路去找几家不同的药店。
还有故意多买一些份量,回去后自己再删减的。
李天佑花了整整两个小时,跑了一早上才买齐了师爷安排的材料。
回到师爷家,老太太正跟着佣人在拆着一个崭新的竹门帘。
一般的竹制门帘,都是一条条的一厘米粗细,竹篾条制作而成的门帘。
师爷这会正在拆的,是一种稍微宽点的竹篾条。
每一根大概都有麻将牌的宽度,长短都在一米多点。
因为是要做成门帘,所以竹子都已经打薄过,长长一条拿在手里,轻巧又不失韧劲。
师爷也是哈哈一笑,“以前还要动手自己慢慢硝,慢慢打磨竹子片片,现在多方便,买个这种门帘子,拆了洗干净,就能用很多次。”
虽然不知道师爷要干什么,但是李天佑还是放下东西过去帮忙。
师爷选了几根长长的竹片,把竹片一端用工具打磨的更方便抓握。
然后洗干净,放在阳台上晾晒。
“走~乖乖~我带你去熬药水去。”
然后带着李天佑就去了厨房。
......
电磁炉,煮牛奶的小奶锅,李天佑守在一边,倍感怪异~
一般不都是小炉子,然后瓦罐熬药,旁边再守个人,拿着芭蕉扇慢慢悠悠的扇么?
怎么这会像是个守着奶锅煮方便面的大学生?
师爷看娃娃的表情,也是哈哈一笑。
“哈哈~都啥年代了?我们这些老梆子都会用手机刷短视频了。老旧的一套东西,早该更新换代了。”
师爷表示,只要功能差不多,咋样方便就咋样来。
电磁炉的火力开的不大,李天佑守在旁边,按照师爷的交代,不停的往锅里添加各种不认识的草药。
一开始还是浓重的中药味,慢慢就变成一股奇怪的草香。
就像是草坪刚割完草以后,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
一般的中药,都是随着煎煮的时间增长,药的颜色会越来越深。
但是李天佑发现这会小锅里的药水,却是越熬煮,颜色越浅。
等到药水颜色已经变得很浅以后,师爷才喊他关火。
开火前的四碗水,熬到最后,仅剩下不到半碗药水。
而且颜色带点淡淡的绿色。
师爷直接把李天佑带来的收纳箱,水倒去了大半,仅仅只留下了一点,刚够淹没住那副字。
然后拿着药水,倒在了收纳箱的水中。
浅绿色的草药,倒进去没一会儿,水中竟然起了乳白色的悬混液。
书法作品中烧的发黄发黑的部位,还有一丝一丝乳白色,在慢慢渗出。
师爷戴着塑料手套,伸手在水中捏住宣纸,轻轻摆动。
然后稳稳的提起书法作品,稍微控干了一些水,就迅速摆放在旁边的桌案上。
书法作品整体的宣纸,已经脆弱的不像样子。
仅仅只是这么一提一摆,师爷刚刚捏过的地方,一坨指尖大小的碎片,就已经快要碎了。
就像是在水中泡了几天的卫生纸,用手一抓,立马就能散碎成一坨一坨。
“看见了吗?这药水霸道啊~仅仅一天,这纸就已经不行了。”
师爷小心的脱了手套,让李天佑去把收纳箱里的剩余废水都处理了。
老太太今天盘起了头发。
灰白相间的头发,一丝不苟的向上梳理好。
就在李天佑去倒废水的功夫,已经换好了自己的常用衣物。
一身精干的棉质小掛,带上了自己多年不曾穿戴的围裙。
右手轻轻向外一拨,一个精巧的小匣子,缓缓打开。
里面摆放着一把把保养的十分精致的竹制工具。
师爷挨个的抚摸了一下每个竹制刀具,喃喃自语的说着,
“老伙计们,咱们今天也给后辈娃娃们,亮亮相。”
京剧中讲究一个【起霸亮相】或者【趟马亮相】。
起霸是一种程式动作组合,包括提甲出场、云手、踢腿等一系列动作后形成的一个具有强烈表现力的亮相姿势。
趟马是模拟骑马行进的表演程式。
在趟马的某个节点上会有亮相动作,像在表现人物骑马疾驰一段路程后突然勒马停住,此时演员以一种充满力量和自信的姿势亮相,展示人物的豪迈气概或者警惕的神情。
但是,说实话。
师爷仅仅只是换好工作衣物,手捏一柄竹刀,立在那里。
一种雄浑壮阔的气息如汹涌澎湃的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迎面扑来。
李天佑站定,双手抱拳,拇指顶在额头上,深深鞠躬。
“师爷~”
“天佑啊~我已经6年没有捏过竹刀了。今天我再施展一次我的拿手技艺~【竹篾悬补】。仔细看,认真学。学会多少,就是你自身的本事了。”
说完,转身抄起旁边早已晒干的竹篾条。
左手稳稳捏着竹篾条,在那张易碎品一样的书法作品上,轻轻一挑。
纸张的一角便粘在竹篾条上,师爷稳稳的捏住竹篾条,向左慢慢挑动。
原本一碰就碎的宣纸,被这轻轻的力量,一点点挑动,竟然慢慢分离开。
一张不太完整的书法作品,一点点的展开了。
......
人的手指上有温度,还有轻微的油脂和汗液。
手的力量也没法一直保持稳定和平衡。
所以在遇见古旧字画,绢也好,丝绸也罢,还是这种经历时间打磨,变得易碎的宣纸。
都不能轻易的上手去捏、提的时候。
传统装裱工艺中,就有这么一门顶尖技艺,【竹篾悬补】。
技艺高深的大师,甚至可以用铁丝一般粗细的竹篾,轻轻挑起画心,
左手保持不动,右手持刀,对破损位置进行精细修复。
部分画心还悬在半空中的时候,破损位置已经处理好了。
再等左手放下之时,画心也完完整整的平铺在桌案上。
整个过程,全程手指都不会触碰到易碎的画心,这就是【竹篾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