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杀的功臣人头滚滚
韩信的一席话语,让众人脸色都铁青了几分,知道你统兵厉害,但也没必要如此瞧不起我们吧?
我们这么多人,难道就不如你一个人?
不过此时却没有人反驳韩信的话,论地位韩信如今是与天子齐高的一字并肩王,论统兵能力确实谁也不如韩信,而此次匈奴来攻可以说让韩信前去,众人都可以说绝对的放心。
但,一字并肩王韩信去也就去了。
为何要去迎击匈奴前,要给功臣们的利益来一刀?
有聪慧者,已经渐渐觉察出了什么,看出来了韩信此举,是想让陛下放心。
昔日王翦将六十万大军攻楚,也是利用‘自污’的想法让嬴政不对其产生异心,而韩信显然借鉴王翦的方法意义并不是很大,韩王的功勋、地位、富贵已经到顶了,若是索要钱财田地反而显得特意,唯有这种与诸臣为敌的方法,既能让天子放心,又能让汉朝获得不菲的好处。
明白了这些的大臣不再多言,结合之前传出来的消息,陛下欲赐下免死铁券,他们就已经清楚韩信将成为一把收割功臣的刀,一把用来提陛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利刃,这个时候出来说话不但是与并肩王为敌,更是与陛下为敌。
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既然并肩王有此想法,那就这样吧。”
“兄弟们也不要因此埋怨并肩王,这也是为了我汉朝能更有足够的力量迎击匈奴。”
刘邦这个时候说话了,当了一个老好人。
韩信扮红脸,他扮白脸。
这种感觉很挺舒服的。
“迎击匈奴之事,功臣为此战献出田地之事,就全权由并肩王处理。”
“就这样吧。”
刘邦声音再次响起,然后缓缓起身。
迎击匈奴的战事交给韩信他很放心。
韩信也选择自污,与诸臣为敌。
他对韩信的提防之心也就消失了。
本来还在愁此次匈奴来攻,该如何面对,没想到这么简单就解决了。
“这一切,都是陆煊的功劳。”
回到临华殿内,刘邦独自坐在龙椅上,悠悠自语,随即又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可惜可惜,他们实在是太怕陆煊染指权力了,只能两个月后杀死他。
“快了,快了,就剩两个月了。”
“匈奴之事,耽搁良久时间,可能实际上朕还能询问陆煊一个月的问题。”
刘邦感到烦躁,当皇帝并不是那么自由的,如今各种事务虽然有着臣子分担处理,但他这个皇帝每日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匈奴之事哪怕交给韩信处理,他也需要时刻担心前方战况。
韩信确实战无不胜。
但,谁能保证他一定能胜呢?
换句话说,韩信若是真的战无不胜的话,昔日他为何不自立为王,与自己和项羽三分天下呢,还是源自于韩信内心中也有一定的不自信。
时间流逝,这一日刘邦没有去见陆煊,带着许多的忧虑,睡了。
又过了数日,刘邦忙碌于各种政务。
朝堂近些时日显得有些动荡,因一字并肩王韩信下令让功臣自愿献出田地,引起了许多的波澜,并不是每个大臣都愿意的。
“本侯自陛下起义时就跟随至今,这大汉江山我流了血!田地是我该得的,为何要献出?”
“笑话,让韩信当一字并肩王,他还真的认为自己与天子并肩了?这件事情我要和陛下理论理论!”
“老子就不献,看那韩信能拿我怎样?”
面对这些不臣服者,韩信一时之间犯了难,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又不想去求助于人。
本来韩信是想着,直接清理这些功臣的。
可人家并非犯法,就是不愿献出田地,如何清理?
韩信有着自己的骄傲,不想求助于人,可始终他想不到最好的解决方法,这时陈平来了,给他提出了一个建议。
“并肩王可知,昔文种、吴起之事乎?”
文种,吴起!
这让韩信色变,陈平的建议是让他为了清除功臣,从而想办法罗织罪名。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击败后,卧薪尝胆,图谋复国。
大夫文种为其出谋划策,制定了“伐吴七术”,帮助勾践成功灭掉吴国,实现复仇并成为春秋一霸。
然而,吴国灭亡后,勾践的态度发生转变。
范蠡深知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选择功成身退,并写信劝说文种离开。
文种却未听从,不久后,勾践听信谗言,怀疑文种有不臣之心,赐给文种一把剑,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文种无奈自杀。
勾践通过这种方式,以莫须有的罪名清除了文种这位大功臣,其目的或是出于对功臣权势过大的担忧,巩固自身统治。
吴起则更加凄惨些。
战国初期,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
楚悼王重用吴起,吴起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明确法规、审定命令、裁减官员、废除疏远王族供养等,使楚国国力迅速增强。
但这些改革触动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
随着楚悼王去世,旧贵族趁机发动叛乱,攻打吴起。
他们罗织罪名,将吴起视为破坏楚国旧有秩序的罪魁祸首。
吴起最终在楚悼王的灵堂上被射杀,变法也因他的离世而夭折。
韩信内心煎熬,自己是否选择使用这种方法?他的性格复杂多样,但也有着和昔日共同生死患难的兄弟感情,很多他要对付的功臣其实也是自己的兄弟,这么动手段太残忍了吧。
“该怎么办?”
统兵能力韩信在行,可对于这种事情韩信经验并不足,他本来认为帮助陛下收割功臣财富给予黔首百姓,恢复汉朝国力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可实际行动起来却发现,很麻烦。
本来以为,一道诏令,一把刀,就解决了。
可行动起来千难万难。
韩信心绪纷乱,目前朝廷已经在组织动员军队了,三两日内就能准备充足三十万大军,由他率领前往太原,迎击匈奴。
可在这之前,他必须处理好这件事情,‘自污’成功,不然的话陛下是绝对不会让他领军的。
而他也迫切的想要自污,以此才能获得陛下的信任。
他坚信,只要能成功收割完功臣们,让功臣与自己为敌,再击退那匈奴,从此后天子刘邦将对自己不会有任何防备。
“罢了,杀吧。”韩信摇了摇头,心冰冷了许多,站在国家角度来看的话,这些功臣确实立下了功,合该获得荣华富贵,可现在匈奴来攻国家有难,为何不愿意献出些许田地呢?
既然他们不愿意献,那就抄家!
韩信以雷霆手段,立刻出手,在陈平的帮助下罗列罪名,将十二位功臣送入牢狱,本来韩信准备将这些人全部抄家的。
扮白脸的刘邦出来,让韩信饶恕这些功臣,只是献出田地就可。
因此众人保全了一条命。
也因为此事,韩信彻底成了众臣的公敌。
做成了这些事情后,刘邦彻底对韩信放心了,韩信也心里踏实的领军出征,迎战匈奴,天子刘邦亲自送韩信至长安城外,见着浩浩荡荡的军队远去,对着身旁的张良缓声道:“好久没见陆煊了,去看看吧。”
刘邦这段时间很忙碌,除了自身的政务和匈奴之事外,更加操心韩信对功臣的手段。
太狠了。
动不动就要抄家啊。
这么下去,不会出现什么乱子吧?
能屹立朝堂上的臣子,谁都能看出来韩信之所以如此对待功臣,其背后必然有他这位天子的首肯,只是碍于各种原因他们不敢怨恨他刘邦而已,只能把怨气撒在韩信身上,估计一个个已经在想办法弄死韩信了。
这样下去,确实国库更加充盈,百姓田园更多了。
可如此多的臣子,各种各样的关系聚集在一起,韩信和他这位天子,真的能扛得住么?
真的发生大乱,比如功臣集体联合起来...刘邦想了又想,很是担忧。
刘邦心中担忧,想询问陆煊是否历史上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拉着张良就来到陆煊的小屋,正好今天问完了安排陆煊去院子里居住。
到了陆煊这里,短暂闲聊片刻后,刘邦就问出了心中的担忧。
“陆君,历史上是否有大肆清理功臣的事情发生?这种情况会造成何等局面和后果?”
刘邦这么一问,却让陆煊神情微顿。
大肆清理功臣?
历史上自然发生了不少。
但所有人看到这句话,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朱元璋大肆清理开国功臣。
季叔为何要这么问?
是胡惟庸案,还是李善长案?
应该不是蓝玉案,毕竟蓝玉案是太子朱标死后发生的,现在太子朱标根据他之前获知的信息,很大概率依旧还活着。
想了想,陆煊道:“历史上倒是发生过一些大肆清理功臣的案件,不过在我们后世,提到大肆清理功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朝太祖皇帝时期。”
“杀的功臣血流成河人头滚滚,一起案件能杀三万多人!很多开国功臣都被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