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乱世皇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天胡开局

“吉时已到,恭请殿下移步宣政殿,继任国公之位。”

李瑜缓缓地睁开了眼,三尺卧榻,密不透风。

狭小的卧室之下,跪着一个两鬓灰白的中年宫人。

这是个和已知历史相似、但不一样的异世战国。

泱泱中原,分崩离析,诸侯并起,名义上隶属大汉皇朝,实则群雄并立,互相征伐,天下早已打得破烂不堪。

李瑜的父亲李渊博,本是大汉皇朝牧守一方的州牧,趁势而起,自立山头,逼中央皇权敕封为‘唐国公’。

连年征伐,唐国疲惫不堪、内忧外患,年前李渊博亲征东吴,兵败重伤。

为防灭国之祸,唐国以割三州之地作为代价,给吴国求到了旦夕喘息之机。

半月之前,老国公在不甘和遗憾中,一命呜呼,留下诏命,传位给李瑜。

理了理记忆里杂乱的思绪,李瑜接受了未来国公的身份,在侍监侍奉之下,穿上素黑蟒袍。

随着宦官引领,李瑜心如止水地走进了宣政殿、走上了异世战国的政治舞台。

宣政殿八丈见方,由数根粗大的榉木支撑着,虽不甚大,却也颇具王气威严,略显陈旧,让李瑜嗅到一股破落的气息。

坐在朝堂之巅,李瑜接受了群臣朝拜,顺理成章继任为唐国新君。

看着堂下众臣,熟悉的名字浮上心头。

先君留下的四大顾命大臣。

左仆射司马懿、相国李林甫、吏部主事秦桧、上将军兼任兵部主事吴三桂。

司马懿六十来岁,狼顾鹰视之相,双目微闭,不露喜怒;

李林甫毕恭毕敬,一副惟新君马首是瞻的做派;

秦桧和吴三桂,同样让李瑜看不出深浅。

熟悉的名字,让李瑜心生狐疑。

喜好历史的他,虽一知半解,却也知道这几个名字,在那个世界各自历史时期的‘光辉事迹’。

除了四大顾命大臣,还有来俊臣、严嵩等重臣。

李瑜头痛无比,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下一刻,他睁开了双眼,望向殿下诸人。

猛然间,一串串的复杂信息出现在李瑜的脑海。

政治值、忠诚度、武力值、亲和力、特性等等,全部变成具象化的数字。

比如司马懿,显示的信息是。

政治值:93

智力值:91

武力值:45

统帅值:92

忠诚度:12。

特技:练兵、识破。

特性:蛰伏以待时机。

忠诚度一栏是危险的红色。

李瑜心中一喜,穿越标配金手指?

接着他转头看向李林甫,李林甫忠诚度也是危险的红色,忠诚度只有:14点。

特技:干练能臣;特性:口蜜腹剑。

秦桧和吴三桂的特性均是:私通外敌,卖主求荣。

来俊臣和严嵩也有着不同的词条:欺上瞒下、结党营私、草菅人命、罗织罪名等等。

他们唯一的相似之处,就是忠诚度没一个超过20的。

本以为继承一座公国,是天胡开局。

可面对这群大臣,李瑜很是头疼。

看穿人心的金手指:慧眼识人。

是分辨忠奸的利器,但用来对付权臣奸相,好像没什么卵用。

这时,司礼太监宣诏道:“太后临朝。”

随着话音,后殿走出一位雍容华贵的美少妇。

她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之下,走上朝堂,和李瑜平起平坐、面南而朝。

李瑜心中‘嘎吱’一声,美妇人正是先君续弦夫人,当今唐国太后:武则天。

他借着躬身请安之机,打开慧眼看了一眼武后。

意识里,显示出词条:女帝夺权、不择手段。

如果仅仅是这几位,还不能让李瑜感到特别心悸。

除了上述危险人物。

他还有个亲弟弟,李世民。

李世民刚满十七岁,他的治军、果敢、英武,世间罕有;现在司职唐国前将军之职,屯兵于东南防线,提防着吴国的侵攻。

如果这李世民和他熟知历史的李二凤,能对应起来,那真是无限的恐怖。

继任君主后的第一场朝会,在李瑜思潮涌动之下,迷迷糊糊结束了。

颁布什么诏令,他完全不记得,只知道这一切,都在那个名义上的母亲、太后武则天的听政下完成的。

其中也有四大顾命大臣的斡旋和博弈。

走下朝堂那一刻,李瑜深觉自己就是个提线木偶,成了朝堂上的吉祥物,任凭武后和群臣玩弄。

返回后殿的路上,贴身太监脸有悲色和愤慨,亦步亦趋的过程当中,似有骨鲠在喉。

“君上,恕老奴斗胆,今日朝会,太后和顾命大臣们,僭越了。”

自穿越过来,李瑜就没正视过这中年太监,听对方的话语,颇有主辱臣死的意思。

他不由为之侧目,开了慧眼,认真打量起对方。

姓名:魏忠贤

政治值:23

智力值:67

武力值:89

统帅值:11

忠诚度:99

精通武学:残花宝鉴。

特性:忠心老奴、一心护主。

橙色的忠诚度,晃得李瑜有些头晕目眩。

他很慰藉,一个没JJ的太监,竟如此忠诚。

难怪穿越前读的历史书记载,帝王宁亲信宦官,也要远离腹中全是花花肠子的朝臣。

想想也是,宦官无后,依附君主方能保平安富贵。

对君主来说,能臣干吏,不如忠诚二字重千金。

看着忠诚的太监,李瑜思绪万千。

他理了理思路,这朝堂之上确实暗流涌动,却也算得势均力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动态均势。

权臣互相忌惮,有结党、有营私,但互相掣肘、又和太后等外戚形成对立,这是微妙的平衡。

或许,在火中取栗,也尝不可。

如今,微妙之局已成,破局也不是一时半会。

既来之则安之,当了一国之君,该辛劳处,责无旁贷;该享乐处,亦不应落下,劳逸结合嘛。

念及此,李瑜感觉有股邪火从腹下涌上,他想见一见后宫佳丽了。

后宫佳丽?

几个字刚浮上心头,就勾起了李瑜思潮深处,最不快的记忆。

原主本身有世子妃,姓贾,名南风。

贾南风出自洛川贾氏。

贾氏一族,是天下一流的门阀。

近三百年来的贾家,历代人才辈出;士农工商、百行百业,都被他家子弟插足。

在政治上,贾氏大汉天子刘家、西北方的晋国、北方的梁、齐、燕等国利益交错,互有通婚,如今大汉名义上的皇后,也出于贾氏嫡系。

其实力之强,虽无诸侯之名,但掌控着数个诸侯国的各种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

大江北岸的粮、铁生意,几乎大半都掌控在贾家手里,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战略资源。

这仗打得越多,贾家的国难财发得越大。

正所谓,大江北岸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贾家的商队骆马。

甚至可以断言,在一定程度上,贾氏可以操控战争、左右诸国政治格局。

这贾南风,虽不是贾氏嫡系,却也是主家二房所出,其背后的势力,放之天下也无人敢小觑。

此女长着血盆大口、身材膀大腰圆、肤色黢黑;相貌丑若无盐,人却没有无盐之贤;

李瑜那个便宜老爹,当初为逼汉家天子敕封诸侯,就给李瑜求取了这门娃娃亲,换得贾氏支持。

从头到尾,这都是一场政治联姻。

记忆中,原主面对强势的贾南风,怯懦如丧家之犬。

这贾南风人丑欲望强,不走心、只走肾,常将原主榨得腰背酸痛、走路打颤。

她还十分善妒,东宫之中,原主若是看上某个秀女,隔不了几日,那秀女就会被剁碎喂恶犬。

幸得此时贾南风怀有身孕,没过多精力参杂、搅动朝局。

想到这些,李瑜有万念俱灰之感,腹中邪火,瞬间消失殆尽。

李瑜仰天轻叹,如履薄冰。

身登新君之位,主少臣疑,内忧外患。

他的唐国,身处中原腹地,历来是四战之地。

因此先君才以战养战,不敢有半分苟安。

如今外有强敌环伺。

相邻诸侯国,西北方的晋、北方的梁、东北方的齐、东南的吴,都对唐虎视眈眈,恨不得趁唐虚弱之时,狠狠咬上一口。

隔着大江的南面,有明面上都不服汉家天子王化的楚国。

这是个版图极大、人口众多的大诸侯国。

幸有大江天险,加之这代楚王侵略性不强,才让南面稍安。

更北方,有匈、突厥、鲜卑一众野蛮的游牧民族,不过他们都被其他诸侯国挡住,和唐并不接壤;

西面的强秦,和唐隔着汉天子直辖的洛川地带、以及陈国、郑国。

而此时的秦,忙于征讨西域,并无暇东出。

对李瑜来说,这些稍稍算得上是利好之处。

然外患虽险,却不是迫在眉睫。

内忧更让李瑜头疼。

朝臣里有司马懿为首的权臣;上有女帝临天下的武则天太后;中间还盘垣着李二凤那样的亲弟弟;国后更是千古第一妖后。

无论怎么看,他这君主之位,都是危如累卵。

真是好一个天胡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