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镇魔司,我靠氪命,长生不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老爷心善,见不得百姓受苦

“啧啧……照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意思。”陈和光咂咂嘴,“那你是怎么打算的?”

“刚才我审那人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什么都不知道。”江澜道:“所以我想着明日一早给他先放了。”

陈和光闻言,脸上表情先是不解,随即突然明白过来。

“放线钓鱼?”

“是狐狸,总有露出尾巴的一天。”

陈和光脸上也露出笑容,“到底是年轻人脑子好使,行,那我派几个人暗中看着他点。”

“不,我亲自去。”江澜道:“他背后应该是条大鱼,其他人去我怕出差错。”

能让那犯人心甘情愿献祭全家,背后之人肯定不会是个简单角色。

最少不可能是个普通人,甚至是青灯教高层也说不定。

从早晨走出刑房的时候,江澜心里就已经把这件事计划好了。

那匿踪术,就是他特意为那条大鱼学的。

如果真如他所料,那再好不过,说不定能借着这条线,拔出一大批青灯教的人。

百姓苦青灯教久矣。

江澜算不上心系苍生之辈,但青灯教做的这些事儿,也是天怒人怨了。

真能杀了一批,也算是为民除害。

当然,这些都只是江澜的猜测。

不过就算是他多心了,他也不吃什么亏,无非浪费几天时间而已。

陈和光微微皱眉,但想到江澜的实力后,倒也没有出言阻止,而是道:

“陈叔还是那句话,保护好自己,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千万别为了逞英雄给自己搭进去,不值当。”

江澜咧嘴一笑。

“您还说了,凡事无愧于心。”

闻言,陈和光深深看了他一眼。

“你啊……”

江澜起身行礼,“侄儿还有点事,就不在此久留了。”

“去吧,那犯人,你全权处理就好。”

“侄儿告退。”

来到武威厅外,江澜四下扫了一圈,便回到班房。

班房无人。

江澜也不在意,躺在那有些破旧的木床上,闭眼小憩。

事儿是没有的,但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就等散值之后,去一趟铁匠铺,还有帮张文教训一下那个觊觎他姐姐的泼皮。

……

转眼,申时初。

江澜正坐在木椅上,看着那《大炎通史》。

也就是他刚到这方世界,看见的那第一本书。

“叩叩叩——”

敲门声响起。

江澜合上书籍,起身开门。

门口站着的,正是一脸笑容的张文。

他搓了搓手。

“那个…头儿?”

江澜看了他一眼,“走吧,去你姐姐那看看。”

“好好好!”张文连声答应,脸上笑容愈发浓郁,本来就被眯成缝隙的双眼,这会儿就更看不到了。

二人一前一后,往镇魔司外走去。

街道上,叫卖声此起彼伏,两侧各式摊贩应有尽有。

看上去,竟是给了江澜一种,在前世古城旅游区时的感觉。

突然,一阵熟悉的声音响起。

“小帅哥,进来玩儿呀~保准你以前从没玩过~”

江澜抬头看了那阁楼上的姑娘一眼,随后径直朝着阁楼……

旁边的铁匠铺走去。

“我有点事,等我会儿。”

留下一句话,江澜进入铁匠铺内。

铁匠铺内,一名看起来干瘦的老头,正在那敲打着一块通红的铁锭。

看见有客进来,那老头手上活计不停,抬眸看向江澜。

看到江澜身上穿着的制服,那老头才连忙停下手。

“官爷!您是要采买点什么?”

江澜从腰间解下佩刀,放在面前案上。

“帮我打一把刀鞘,只有一个要求,刀鞘要隔热。”

“隔热?”老头一脸懵,“官爷,您这……”

江澜丢出一块银子。

“能做吗?”

“能能能!”看着银子,老汉一双眼睛都亮了,连忙道。

“记得,别的都不重要,最关键的是隔热效果一定要好。”

昨晚被烫那一下,江澜还记忆犹新。

它反应要是再慢点,只怕是要掉层皮下去。

“官爷您放心,老汉肯定给您安排得妥妥当当。”

“嗯。”江澜道:“除了刀鞘,再帮我打三枚柳叶飞刀。”

炎都城内,各种武馆不在少数,其中也有些是修习暗器的。

所以这老者对于柳叶飞刀这种东西,并不算陌生。

“成,官爷您放心,明日辰时末您过来取东西就行。”

江澜微微点头。

寻常人在铁匠铺订制些东西,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取货。

这身镇魔卫的衣服,对常人来说,还是很有震慑力的。

“多谢。”

江澜也不多留,直接走出门外。

刚出门他就看到张文,正抬头,呲着牙,看着阁楼上的姑娘在傻笑。

“你不是颇有家资吗?进去看看?”

江澜心情不错,开了个小玩笑。

“头儿?你回来了?”

张文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

“那不行,俺娘说了,钱还得留着给俺讨老婆呢。”

江澜嘴角扯出一抹笑容。

“走吧。”

根据江澜的记忆,张文的姐姐张翠,是药铺‘万福堂’的药师。

说是药师,其实就是学徒,平时给人抓药熬药什么的。

而且也只能抓些管头疼脑热的药方,疑难杂症还是要靠铺子里的老师傅来。

那万福堂的位置,距离这条街,有个五里左右的距离。

说远也不远,就算常人的脚程,也用不上两刻钟。

江澜要不是为了照顾张文,江澜这会儿恐怕都到了。

二人一路走着。

突然,一阵‘咚咚’声传进江澜耳里。

江澜分辨的出来,那是擂鼓的声音。

有人办喜事儿?

办喜事儿也没有这时辰办的啊。

他和张文对视一眼。

张文道:

“好像是衙门口的声?有人敲登闻鼓?”

“走,去看看!”

江澜也来了些兴趣。

不是别的,而是在他的记忆中,这登闻鼓和摆设也没什么区别。

平日里,都有衙役在鼓前守着,平常人别说敲了,就连靠近点都会被赶回去。

毕竟老爷心善,见不得百姓受苦。

敲了登闻鼓,那就是有冤屈。

老爷管的地界,能有冤屈吗?

而且这是皇城,皇帝可是也在这呢。

事情要是小还好,一旦闹大了,老爷头顶上的帽子也保不住。

不单帽子,帽子下面那个都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