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问道,从狐狸报恩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旅途所见,路边村庙见人心

这就是那通往云水镇的官道了吗?

齐季迈着步子,抬头向前望去。

一条约莫只能由三四人同时通行的青石板路弯弯曲曲,长满碧绿苔藓,自上而下,通往同是由石板铺成,两边都是已生长未知多少年的高耸大树所掩盖的官道。

树是古树,路同样也是古路,不是过了多少年以后才能称古,而是时间拂过的痕迹躲进了树荫里,打眼细瞧,其上还刻着一行早已模糊不清的字,‘到此一游’。

虽然未知在这个世界里,这条官道的历史,但关于这条官道在前世的相关历史,齐季却是记得清楚。

此道名为仙霞,仙霞古驿道,也称‘仙霞路’,是中国四大古关口仙霞关所在官道。还是闽间唯一的商旅要道,更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运输线最重要的路线之一。

在成为驿道前,仙霞路早已存在。

但其实仙霞岭上本无路,是从秦汉至唐,中原王朝多次用兵福建,如实现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简单的唐末著名人物黄巢率领的起义军,为了进入闽地,愣是从浙地衢州劈山开道700里,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

直至宋室南渡后,朝廷招募民夫“以石甃路”,也就是拿石头修了路,仙霞路这才以驿道的身份登载史册。

古道长一百二十里里,横跨整个仙霞山脉,走过无数平民百姓、历史名人,是福州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通京驿道是规格最高的驿道。

这道陆上桥梁,使闽江与钱塘江流域得以沟通:南端的浦城南浦渡口,下闽江可直趋福州;北端的江山清湖渡口,顺钱塘江可抵杭州,再沿大运河直上京津。

这条交通线全程几乎都是水路或是宽广大路,安全又舒适——唯有翻山越岭的仙霞路除外。

古时,通京驿道也叫作官马大道,可仙霞路上却行不了车、更骑不了马。

但它却是闽地通往京城最快的道路,高峰时期,每天有几千人经过。

因而岭陡路险,无论是豪商大官,还是贩夫走卒,都要靠自己的双脚去行走。行路难,也给途经仙霞路的文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写出多首中小学必备古诗的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由此入闽做官时,曾叹道“吾生真是一枯蓬,行遍人间路未穷。”。

再走几步,行至古道上,瞬间,一切地貌美景尽入眼底,儿时所吟歌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第一次如此具象化。

近处,时值夏交替之际,小雨水滴未干,颗颗古树与和攀附在它们身上,光滑润泽的碧绿苔藓相得益彰,呈现出独特的青绿色。

上方,未知多少年来从无人修剪,自由生长,狂放交错地枝丫刚生绿叶,虽称不上郁郁葱葱,但也可说是枝繁叶茂了。以至于连阳光也只能艰难透过,落在地上斑斑点点,明暗交错。

下方,脚下的青石板路其实并不平整,细致观察,每块石板高低都有所不同,且铺得也并不紧凑,常有间隙坑洼,让许多花草生长,但也正因如此,才令这石板路与这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人与自然的共存,于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真美啊,初夏.....

齐季阔步向前,脚步坚定而沉稳,同时不忘留意欣赏周遭的景色,不知不觉中,脸上有了笑意,心中也不禁这般感叹着。

前世,作为一个正儿八经,除了必要的休息时间以外,几乎没什么空闲时间的打工仔,齐季始终都难以理解为何有人喜欢旅游和外出。

当个宅男不好吗?

又省钱,又舒适,还能够放松因长久上班而绷紧的精神。

可当真的体验到了这种放空思绪,无需担忧也不必紧张,仅仅去享受自然、感受新鲜的舒适松弛之感时,才令人发自内心的认可,会有人喜欢上旅游,也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真美啊,初夏。

走在路上,齐季细细感受着这条古道,感受着这个陌生世界,这个陌生时代仙霞古道上的真实画面。

一步接着一步,时而有骡铃叮当,是如昨日陈双喜一行人相同,不知去往何方的行脚商队牵着牲口从身旁经过。因而道路狭窄,双方互相打量,各自礼让。时而有官府邮差大步走过,似有危急要事,以致不愿停留片刻。

天虽不热,但走久了,还是会流一点汗的,好在是有古树遮阴。

这古树也无人敢伐。

听昨夜陈双喜一行人烤火闲聊,自这如今已是第三位皇帝在位的炎朝立朝开始,朝廷就已官方立法保护古树,不论官民皆不可无故伐树。乃至于州官离任,都须向接任官员清点移交古树,多一根最好,少一根不行。

民间常有说法,树久成精,可语人言,甚至有夜行过路者,听见过身旁古树尝试与其攀谈。

可不就是这样嘛?

古树古树,重点不是树字,而是在那一个古字。

这些树木自苗生长,在此遮风挡雨未知多少年,多少人曾从它们身边走过?怕是数也数不清了。这样情况,怕不是仅靠倾听也已学会说话了。

齐季倒想试试和树说话。

可惜没有。

也不知是这些树不够老,还是说运气不够好,一路上,齐季一直都没有听见说话声。

正如出发前想的那般,这一路独行,孤身一人,注定孤独。

其实所谓‘美景’看久了,待到新奇劲过去了以后,也就没什么快乐了。

“.....”

还是加快脚步吧。

.....

十五里路,约莫七千五百米,并不算远,没走一会儿,就已到了昨日里陈双喜一行人口中所述的官府驻店。

店里人不少,但经过仔细地观察后,齐季感觉与其说这是官府驻店,倒不如说是个提供住宿的茶水铺店。

茶水铺店是官马大道上的刚需。

正如其名,这些茶铺的作用和前世高速公路服务区类似,就是单纯给过路人提供一个临时休息,喝水的地方。

常态来说,茶水铺子只提供水,但有些铺子还提供些简单的吃食,至少比干粮要好。

当然,提供的茶水也是有不同等级的,最次是热水加盐,顶多有点茶味,多添点钱,就能喝到城里的茶,只是味道如何...就看店家手艺和良心如何了。

此时午时,是吃中饭的时间,正巧肚子也咕咕作响,索性齐季就找了个空位坐下,要了碗茶,三粒菜肉煎包,顺便将喝空了的竹筒递出,让店家添水,同时拿出打开了陈双喜一行人留下的小布钱袋。

袋里都是些碎银,分不清多重,掂量两下,粗粗一估,大概半斤左右,约莫六两出头。

虽然大炎通用货币,是写有大炎通宝四字的圆形铜钱币。但这并不代表白银、黄金一类的贵金属就不是钱了。

不过总的来说,目前民间还是多用铜钱,有用银时将之折算为钱。

一两银可折钱近一千出头,一贯多铜钱。足够普通百姓一家四口半年开销了。

也不知陈双喜一行是如何凑出这笔巨款的。

若是赚些辛苦钱就能得到这般多的收入,自己要不要也卖卖茶叶,算是做个赚取旅费的兼职呢?

齐季现在很心动,因为他现在打心底的感觉非常缺钱,毕竟这场成仙之旅或许将会持续很久,乃至要走遍整个大炎,这个和中国无比相似却总有些许差异的世界。

可问题来了。

要想毫无挂碍、惬意舒畅地踏上旅途,那银两是必不可少的。

吃、喝、拉、撒、住,数不清多少地方要用钱哩。

但要如何赚钱呢?

总不能真当卖茶男吧.....

思索间,茶水已上桌了。

茶是铺里最好的茶,里面放着的茶叶是闽地常见的绿茶,茶香四溢,用的是好货。三粒菜肉煎包,约碗口大,冒着热气,汁水十足,很好吃。

美食上桌,不可辜负,那就暂且抛开烦恼吧。

这样想着,齐季一口煎包,就一口茶,悠闲的享受这自穿越以后到现在的第一顿正经食物,同时悄然瞄向其他客人。

坐在这儿的,大多还是些行脚客商,也有些江湖人,或许赶路时沉默寡言,但坐下来了,就有话说。

有人说起江廊山的雾鬼,叫人以后途径此处多加小心,有人说哪座神仙庙宇显灵,哪段山路似有妖鬼作祟。

也有人提及云水镇铃音庙数日后将举行的庙会,还有江湖人聊起江湖中的风起云涌,哪位少侠横空出世,哪位大侠意外身亡。

真是个收集情报的好去处啊。

齐季缓食慢饮,静静聆听,精准且细致地填补着自身对大炎王朝的认知空缺。

茶桌是木的,包了浆,褪了色,在大树荫蔽下,泛着星星点点的金光。

此时的茶已如后世一般,是用炒制茶叶泡出的清泡茶,解渴、解腻。加上这三粒菜肉煎包吃完,齐季也有了七分饱,于是便叫了店家结账。

桌上这些,加上一时念起临走打包要的四粒菜肉煎包,总共二十多文,茶比煎包贵,价格合理实惠,没有宰客。

等待收拾完碗筷的店家找钱的时候,齐季开口了:“敢问店家,这前方云水镇可有真本事、能除妖鬼的人?”

“确是有的,镇中铃音寺便有几位法师善除妖鬼,对付一般小鬼小妖不成问题。

但倘若客官真要找有大本事的人,那还得继续走。去往临安灵隐寺,那的法师可是有大本事的。”

“临安灵隐寺?此地与临安相距多远?”

“将近三百五十里,须经四县,还要坐船,可远着哩。”

一路走来,齐季感觉大炎的一里和前世的一里大致相同,皆为五百米上下。脚力佳者奋力前行,一日行个六七十里并非难事。

“那这一路可有旅店?”

“往临安,五十里外就有一处。不过这路上有几个庙子,都是空的。”店家将数好的找钱放入齐季手中,“请一次法师要钱不少,客官若想省点,依我看,那在店里睡和在庙里睡,其实都大差不差。”

“原来如此,多谢店家告知。”

“随口一谈,客官不必有礼。”,店家转身走了。

在炎朝,很多寺庙都是接受住宿的,功能性极强,尤其是佛门寺庙,与前世大不相同,并非仅仅是供人拜佛上香,每天敲敲木鱼这般简单。

不过路边空庙啊.....自己还真是跟空庙有缘呢。

齐季看了眼边上还没离去的两桌江湖人。

也不知还会不会遇见陈双喜一行。

.....

谢过店家,齐季继续上路。

此时已至午后,太阳高悬,雨滴彻底干了,全然不见昨日大雾大雨的痕迹,古道上呈现出一番新景象。

新花绿叶,美不胜收。

只要心中闲静,哪怕仅是走路,那也是一种享受。

且听蝉鸣。

......

不觉渐到黄昏时。

该停步了。

齐季在路旁一间庙子前站定,理了理略染灰尘的衣装,抬头端详起了这今夜‘新家’与庙子大门两侧的对联。

“心存邪僻,任尔烧香无益。”

“立身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横批;自问你心。”

这是一间附近村子的自建村庙,和‘旧家’差不多,庙子并不大,同是几丈长宽,不同是这的庙子是新的,没有荒废,里面供奉了杂七杂八众多神明,佛道两教都有。

也有几个本地野神,是因生前多行善事,有德行声望这才有了泥像,入了庙宇,从此受人供奉,乃至于神像底座还写有生平事迹。

各方神明齐聚一堂,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无知者祈福找错神的饭桌笑谈。

大踏步走进庙里,此时庙中无人,但还有香火燃烧。缕缕白烟升起,却并不呛鼻,更不惹人烦厌,只把这庙弄得仙气飘飘。

嗅着香烟,齐季先是朝着摆在供台上的仙神鞠了一躬,随后才准备收拾庙子,好腾出个空地以供夜宿。

可突然,庙外渐渐传来的急促奔跑声,让齐季不由得停下动作,循声看去。

那是一只狐狸。

是一只沿着路在残霞晚日下朝他这慌忙奔来的狐狸。

是一只黑色皮毛,个头不大,可能刚出窝独立没多久的小狐狸。

只是这只狐狸从头到尾浑身是血,伤口密密麻麻,就像是被凌迟一般。

狐狸朝着自己奔来,就像是看见了救命福星。

这是什么情况?

齐季皱着眉,思索着,但答案已然浮出水面。

“你这下贱的畜生,跑!使劲的跑啊!哈哈哈哈!”

狐狸身后不远,一个小黑点随声而来,由远到近。

那是一个孩童。

一个穿着华贵,面容精致,约莫八九岁出头,像是哪个富贵人家教出的少爷,却手持匕首,衣服上满都是血,兴奋狂笑着的男孩。

而在男孩身后,还有一个满面春风和笑,一副管家打扮的中年男人紧紧跟随。

见此一幕,齐季懂了。

毫无疑问,这是虐生。

齐季,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