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员工的打工心态
一家玩具生产企业的老板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深感担忧。在他与员工的沟通中,有些员工甚至毫不避讳地说:“我已经完成了我该做的,你说的这事儿和我没有关系。”这句话大多数员工也许不会说出来,但他们确实会这么想。
在他们看来,自己是为企业打工的,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的,每个月只拿那么点儿工资,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再者,进入企业时,自己应聘的是什么职位,上班后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往身上揽其他工作不是给自己找事儿吗?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就行了!多干了还不是白干?
了解到员工的这种想法,这位老板感觉很刺心。不过,员工毕竟还知道要做好本职工作,这一点让老板稍感安慰。没想到,后续的事情更让他心惊不已。某些员工甚至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好好干,觉得根本不必那么傻认真,能偷懒就偷懒,能敷衍就敷衍,混一天算一天,混完一个月就领一个月的工资……
这种“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想法在很多企业的员工中十分普遍。关于打工心态,我曾做过专门研究,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具体表现(见表5-1)。
表5-1 打工心态的种种表现
(续表)
不可否认的是,表5-1中这些打工心态的存在,除了与员工自身的素质、心态有关,跟企业制度也大有关联。有的老板抱怨员工素质低、责任心差、职业素养差,其实这并非打工心态存在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制度不合理。
在传统的雇佣制企业中,企业与员工是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很多时候员工工作大都只求达到要求,工作完成的质量普遍并不高。
虽然企业时刻不忘鼓励员工发扬主人翁精神,但是有多少雇佣制企业能给员工主人翁的感觉呢?什么事情都是老板说了算、高层管理者说了算,再好的创意和想法,一旦领导者不同意,员工就必须放弃;再好的执行办法,只要领导者不满意,员工就必须改弦易辙。可以说,员工的表现取决于领导的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不仅难以发挥真实才能,也很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怎么发扬主人翁精神?没有主人翁精神,就意味着凡事听命于人,这不就是“打工仔”吗?想让他们没有打工心态很难。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员工的打工心态呢?
用合伙共创制代替经理人代理制经营企业
经理人代理制一直是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经营机制。这种机制下,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往往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于采用该机制的企业来说,会有越来越严重的冗员、浪费和竞低问题,而且容易形成劳资矛盾,让企业陷入无穷无尽的管理之中而不能自拔。
选择合伙共创制,就从根本上奠定了经营者思维。相比之下,在选择合伙共创制的企业中,很多优秀员工都有机会入股,分享公司的股权,享受公司的盈利。这就像是一家人都赚钱,能让家庭生活得更好,大家都受益。如果为企业创造价值,就是为自己赚钱,大家当然会努力工作。所以,要想彻底消除员工的打工心态,还须从源头上行动,即用合伙共创制代替经理人代理制来经营企业。
对员工的打工心态进行适当疏导
如果说改变企业经营制度是治本的话,那么,对员工的打工心态进行疏导就是治标。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消除员工的打工心态。贸易公司员工杰克的例子会给企业老板带来一定的启发。
杰克是一家贸易公司的员工。他刚刚在公司工作了一年,就已经对自己的工作满腹牢骚了。为此,他经常在一位与他关系不错的朋友面前抱怨:“你看看,我每天要做那么多工作,公司每个月却只给我那么一点儿工资,真是太不值了,太浪费我的时间和才华了。不行,再这样下去,我肯定会辞职的!”
朋友没有一味地安慰他,而是问了他一个问题:“杰克,你在贸易公司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你把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
杰克悻悻地回答:“没有。”
朋友看到杰克这个样子,并没有盲目地说教,而是给他出了个主意:“杰克,我清楚你对公司老板不满。不过,如果你想让他后悔或者‘报复’他。我建议你还是不要轻举妄动,先静下心来,努力工作,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像贸易公司组织、经营销售技巧及相关商业文书等掌握了,然后再辞职。到时候,你可以选择去一家比现在更好的公司,甚至可以直接去竞争对手的公司(可能涉及竞业协议,具体操作时请谨慎)。这样一来,你不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老板的眼光很差,不识千里马了吗?”
杰克觉得朋友这个主意很靠谱,决定亲自去实践。此后,他一改过去懒散的工作习惯,开始认真投入工作,开始认真学习朋友提到的那些知识和技巧,下班后也努力钻研与公司相关的贸易问题……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某天,杰克遇到了之前给他出主意的朋友。朋友说:“都一年了,那些贸易常识和技巧你都掌握了吧?现在是时候离开了。”
杰克微笑着摇了摇头,对朋友说:“可是,我现在一点也不想离开了。现在老板对我很器重,给我升职加薪了。同事们也都很尊重我。我在公司很开心。”
……
杰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此前他还有和老板赌气的念头,但在这一年中,他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渐渐明白了一件事——他是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老板。当一个人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对待工作时,他的表现绝对会让老板欣赏。作为企业老板,有必要好好地消化这个例子中杰克朋友的智慧,在与员工谈心时,适当地引导员工:“不为公司着想,也要为自己着想,好好工作,多在工作中学习和提高自己,对自己将来也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或许更能让员工认清工作的意义,更能让员工换个角度去看待工作,激发其工作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