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穹道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信藏仙府不知处,百炼难成仙人经

是夜戍时,月上中天,光透乾坤。

一轮昏昏灯晕漫延窗边,照在庄琛脸上,他正看着桌上两物,面露思索,左边是陈玄硕给的道书,右边则是一只木盒子,雕花刻镂,细致精巧,一看就不是凡品。

这个木盒是王嬷嬷给他的,说是他的父母走之前留下的,吩咐她要在庄琛十六岁生辰之时交给他,当作生辰贺礼。

庄琛打开盒盖,只见里面留有一封书信,信面上写着‘我儿亲启’四个大字,信下面还压着一枚玉佩,除此之外,别无它物。

他打开书信一看,快速一扫,信上只有寥寥百字,先是祝贺他生辰之语,随后是对他的殷殷期盼,末了提到了盒中玉佩的来历,只是信里并没有交代他们为何离开,何时会回来,这种做法显然是想瞒着庄琛,不想让他掺和到他们的恩怨中去。

庄琛放下书信,眉头微皱,暗忖道:这封信里字数虽少,但字里行间中却透露出一股决绝之意,像是在写遗书一样,难道他们已经料到此行结果,所以才留下这封书信的吗?

庄琛考虑半天,实在猜不透其中深意,便不在纠结,将书信放到一边,目光转向了那枚玉佩。

这枚玉佩长有三寸,宽约五厘,两面玉身都雕刻着不知名的卷纹,细密繁琐,一摸一样,让人分不清哪面是正,哪面是反。

他拿起玉佩,放到眼前细细打量,眼里满是惊奇,比起书信而言,这玉佩更让他在意,皆因信中写道,其乃是一座秘府的钥匙,拥有它就可以打开秘府,更为惊人的是其所在之处就在尤樟村附近山脉之中,只是具体位置信里却没有细说。

不过,信中也曾再三告诫庄琛,这座秘府关系重大,所藏之地十分凶险,不是他一个凡人可以染指的;

而他们之所以会留下玉佩,也是为了以防不测,万一哪一日他身陷险境,在危急关头,可以将秘府交出去,把当成一道保命符,救他一命。

这样的安排,让庄琛在心里不禁对原身父母生出了一丝敬佩之意。

父母之爱子,则必为之计深远。他们先是请了陈玄硕来照看他,又为了护他周全,给他留下了这道保命符,以防万一,一片拳拳爱子之心,昭然可见。

庄琛抚摸着玉佩,神色怔怔,心底深处忽地有种别样的情绪生出,脸上竟露出一丝哀意,眼角垂下一滴泪水,落在了玉佩之上,竟张开喊了一声,“爹,娘!”

这一声叫喊,悲伤凄凉,饱含浓浓的思念之情,又有一丝责怪之意,似是在埋怨他们为何这么久不回来看看他吧。

许久之后,庄琛幽幽叹息一声,默默擦去泪水,承诺道:“我既占你身体,必会为你找到他们的,你放心去吧。”

刚刚一瞬,原身残魂受到玉佩的刺激,积攒了十年的情感在那一刻猛然爆发出来,如泥走坂,顷刻间重新占据了身体,让他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

所幸的是,在得到庄琛的许诺后,残魂最终退去,渐渐地从身体里消失,化作烟尘散去。

其实,与其说方才的是残魂,倒不如说是执念,是一个孩子因没能见到父母的深深思念,十年深思,不思量,自难忘。

庄琛深深吸了一口气,闭目静坐一会,再次睁眼时,眼里光彩奕奕,现在的他能感觉到与这副身体是前所未有的契合,心念通达,完美无缺,仿佛与生俱来一样。

时至今日,他才算真正地占据这副身躯,低头去看手掌,握紧成拳,暗自说道:未完成的事,便由我来去做吧。

片刻后,庄琛将书信与玉佩妥善收好,反手拿来道书,轻轻褪去围布,露出了一本薄薄书册,看到书面上写有《混元通灵行气经》几字,目光炯炯,惊喜道:“这就是仙书吗?”

这册道书虽是页数不多,但其所载的文字却有不少,全是蝇头小字,密密麻麻的,即使配有相应的人形图画,也花了庄琛大半个时辰才堪堪看完,看的他头晕眼花,眼冒金星。

庄琛揉了揉眉心,将脑中信息整理成序,大概清楚了修士境界的划分,其分别是炼气、筑基、还丹、元婴、化神、通玄......

炼气境便是修炼第一步,分有九层,经书说:凡人若要修炼,需身具灵根,借以修仙功法,吸纳灵气入体,存于腹部丹田之中,化为灵力,积累足够后,再借此打通全身经脉,形成周天之转,易筋洗髓,蜕凡入真,以此来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

他手中的这本经书刚好是炼气境的修炼功法,至于陈玄硕手中是否还有后续的修炼功法,他并不在意,现在的他迫切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拥有灵根,与之相比其它的全是小事。

庄琛又将经书反复看了数遍,直到大概理解其所载含义才停了下来,这倒不是他天赋多么惊人,而是经书所记文字虽有万余,但经文不过数百字,其余的都是注解心得,忌讳事项。

有了这些,即使他是第一次看修仙功法,也可以很快上手,不至于一头雾水,成了个愣头青,什么也看不懂。

庄琛拿着经书走到床边,将它摊放在床上,他则盘膝坐于一旁,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像摆弄姿势,手指掐诀。

图像虽看起来简单,但所花费的时间却是不少,往往一个手势却有数十种变化,复杂多变,中途一旦出错,就是前功尽弃,需得从头再来。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庄琛一遍遍地试错改正,在不知多少遍后,他终于将经书上的图像全部记牢,连带着经文法诀也已背的滚瓜烂熟,一字一句,不曾出错。

此刻已是深夜,山河有影,万籁无声。

庄琛面容虽显疲倦,但神色振奋,目中难掩期待之色,他先默然打坐半个小时,调息宁神,平缓心境,将脑中杂念依次祛除,让身心俱是达到完美状态,随后又将经文图像在脑中再次过了一遍,沉声道:“成功与否,在此一举了!”

下一刻,庄琛运转功法,双指掐诀,时缓时快,指影翩飞,好似蝶穿落花,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如梦如幻,精妙难测。

道书有云:人秉天地而生,顺清浊而活,天生平阴阳于体,结五气在身,为百灵之首,是万兽之长,若怀灵根藏内,便是一等一的炼道之体。

只是,人体丹田之中混沌如一,诸气难通,清浊不分,而凡人修炼的第一步便是引出藏于丹田中的先天元气,再以身为桥,以丹田为炉,引灵气入内,让两者合二为一,以此为根,不断吸纳灵气入内,充斥丹田,逐一破关。

有诗称约:金桥为身炉在腹,灵华点性辟元根。

庄琛双目微阖,面容肃静,呼吸轻缓变得若有若无,整个人一动不动,如同一座雕像一样,亘古不变。

他在心里不停地运转功法,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也数不清多少遍后,忽然停了下来,此刻他已神宁气静,心湖如镜,却有一阵微风不知从哪里吹来,霎时水光潋滟,雾散云清!

丹田猛地一震,一道缝隙倏然裂开,其大小如孔,旋转如涡,彷佛有生命般呼吸跳动,久久不息。

未过不久,竟有一道元气被其徐徐吐出,芒辉湛湛,如日初升,一下子就将整个丹田照亮,恍若白昼。

与此同时,庄琛身躯轻轻一抖,以他为中心刮起一阵无形旋风,瞬间产生无穷吸力,将四周灵气搅动,随后争先恐后般涌向腹部,冲入丹田之中。

那道元气好似游鱼一样活泼跳动,来回游弋,不停地将吸进来的灵气吞下,壮大自身,而它每增加一丝,身上清光就越亮一分,渐渐地竟透过丹田照在了庄琛身上,如流水般向外延申,继而把他周围三尺之地都给点亮,光煦柔和,似铺琉璃。

面对这等异象,庄琛镇定自若,手上法诀不断,心中无悲无喜,而今他早已不畏生死轮回,惟一怕的是身无灵根,修不成经文功法,走不上大道仙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元气流转的速度越来越快,光芒越来越亮,渐渐散发出浩大森然的气息,眼看着就要攀升到顶峰的时候,却陡然一滞,仿佛被一只手扼住似的,狠狠一拍,瞬间化作无数灵光迸散,眨眼间泯灭消散了。

而那道缝隙也是停止转动,快速合拢,身周光芒敛去,待到庄琛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异象都已消失不见,恢复成原来模样。

庄琛满脸诧异,不可置信地摸了摸腹部,惊疑道:“怎么会这样?”

他明明是按照功法修炼,引出体内的先天元气,让它与灵气相合,只差一步就可以转化成功,怎么会失败呢?

“难道是我没有灵根?”

这个想法刚一冒出,就被庄琛否定了,因为道书上明确记载,若是凡人没有灵根,就算他手握修仙功法,也是没有办法引出先天元气的,这是修仙界的铁律,至今未曾改变。

庄琛又翻了翻道书,自语道:莫不是灵气不足?

修道者闭关前往往会挑选一处灵气旺盛的地方,以此来避免在修炼途中因灵气缺少产生的各种因素,或是准备一些补气增元的丹药,类似‘益元丹’、‘补神散’等,以备不时之需。

可是,他连手中这本道书都是陈玄硕给的,又去哪里找那些见都没见过的丹药呢?

庄琛摸着下巴想了想,眸光一闪,想起一物或许能够有用,便起身走到外面拿了进来,正是陈玄硕带来的那坛酒。

据陈玄硕所言,这酒名叫‘百花醉’,是用百种灵植仙草为料,加上黎明露水酿造而成,凡人喝了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修士喝了则能够快速补充内元,增强灵力。

既然功效一样,这酒也许可以代替丹药来用。

可是,这终究是自己猜测,可不可行,谁也不知道啊!

庄琛看着酒水,踌躇不决。

他思来想去,一时间思绪万千,顿觉心烦意乱,就在这个时侯,脖子上挂着的玉珏却传来一缕凉意,似凉水泼顶,万般愁绪竟都消失不见,霎时头脑清明,心神平复。

“大丈夫做事岂能这般畏首畏尾,那还修什么仙,寻什么道,还不如找根绳子勒死算了。”

庄琛主意一定,便不再犹豫,立即盘膝正坐,拿起酒坛,仰头一口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