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铸明](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07/53299107/b_53299107.jpg)
第26章 逼宫
文渊阁,九月五日,
“首辅大人,还等什么!”左光斗领着一群穿着红色常服补子上绣有獬豸的御史们气冲冲的步入文渊阁质问。
坐在上首的方从哲面带苦色无奈地看着左光斗一群人,哀叹一声看着地面。
“明日便是太子殿下的登基之日,倘若今日李康妃不搬离乾清宫。我等该如何先帝交代,天下人又会如何议论。”
张问达身位左佥都御史,代表着都察院的整体态度。但这时候他必须有所表态随即说道。
“方阁老,绝不可再拖下去。几日来李康妃不理会我们上呈的奏疏也不搬离乾清宫,今日必须有个结果。”
“好了好了,诸位都是朝廷重臣。此事事关体大,等我再写一封奏本呈上去吧。”方从哲用带着商量的语气看着在场的各位。
“方阁老!还等什么!在场的诸位都知道此事不能再拖,若是让李康妃再拖下去朝堂之上真要有什么变数,你我可都承担不起!”
左光斗上前一步,逼问道。言罢,转身对着身后支持他的御史们接着说道。
“诸位同僚,依我等看不能再等下去了。”
“是啊。对啊。不能等下去了。”他身后的东林党各科道御史纷纷应和。
方从哲见这一人群躁动的场景,知道光靠他一个人是不足以托住这些人了。
现在人群被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内阁方从哲为代表的尽力拖下去的温和派。
另一派是以左光斗,杨涟为代表的科道御史激进派。
于是他只得将目光移向一旁与这群东林人士走得比较近的韩爌,希望他能站出来发表意见。
韩爌见方从哲和他的站在他身后的几个门生都这么看着自己,眼下这些科道御史这内阁这么闹腾也不是个事。他只好站出来说几句。
“咳咳,诸位暂且稍安勿躁。以我之间,既然康妃娘娘不理会我们上的奏疏。那我们便向太子殿下上呈奏疏讲述我们阁部的建议吧。“
在一旁坐着沉默寡言的朱国祚也接着韩爌的话补充道。
“这毕竟涉及到太子殿下的家事,在有下一步动作前还是先询问太子殿下吧。”
杨涟从众多御史中间走了出来,朝着坐在堂上的阁臣们厉声正色说。
“诸位阁老,天子家事,亦是国事。这件事情涉及到国本问题,今日必须解决,不可以再拖。”
他身后隶属东林一派的科道御史纷纷应和,人群中传出几句。
“好好好,不拖不拖。还是先向慈庆宫上呈奏疏吧。谁来提笔?”方从哲只得从众人的意见。
“都这时候了,就别在乎由谁执笔了。我来写,挂着内阁六部,科道督察的署名呈给太子。”
张问达焦急地说,代表着这时候都察院已经整体的倒向东林人士的意见了。
再不同意,他们这些老头子将要亲自去往乾清宫逼着李康妃离开。
方从哲这位自万历四十一年就开始在任内阁,干了7年多的阁臣这个时候也和不动稀泥了。
这份由都察院执笔,挂着内阁六部科道印章的联合奏疏很快上呈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与此同时,大明朝皇宫却是有的地方寂静,有的地方人群涌动热闹非凡。
御马监
在王安掌握御马监后,很快就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
皇宫城门的侍卫自是不在话下,这时他联合在宫中任职多年扎根颇深的黄实锦。调动了由司礼监掌控的一批锦衣卫在御马监集结后迅速前往慈庆宫。
“快点,你们都给我记住,这件事疏忽不得。一定要约束好部众,谁要是敢偷奸耍滑,我定要摘掉他们家世代传袭的官帽。”黄实锦站在高台上,扯着嗓子厉声对底下集合的几个百户千户威胁道。
“公公放心,属下们定然会约束好部众。谁要是敢乱动手脚,莫要公公动手我等便会断了他的手脚。”台下的锦衣卫首领纷纷作揖行礼后对黄实锦保证。
“好,记住尔等之前的地位。新帝新朝,留给你们的机会很大。尔等莫要辜负我与王公公之期望。”黄实锦挥挥手令他们散去整理队伍。
他说人用的这些人都是之前在锦衣卫队伍里面默默无闻甚至饱受欺压的中低层干部,莫说现在的在之前提督东厂的陈鸿哪里不受重视,就是在锦衣卫首领骆养性那里都不受待见。
只能靠着和宫里王安,黄实锦的关系勉强保住官职,跟不用提现在锦衣卫人数众多没有关系的话,就会被挤掉回家领一份朝廷给的低保看孩子。
所以这些人的忠诚度无论是主动忠诚还是被动忠诚都是极高的,因此王安、黄实锦可以放心的用这些人。
黄实锦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有序整队的众人。
心中抑制不住的担忧还是升起来了,他没有想到新天子会软硬兼施直接派人进入皇城。虽然这是不他愿意看到的,但作为奴仆、人臣也只能遵从殿下的决定。
与此同时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迅速来到大明门外,任职守城的将领看远远看到这支百人的队伍心里直发慌。
同时痛骂,各个北京城城门的各处的守卫和五城兵马司的人。这么一支队伍明晃晃的走在大街上来到大明门前,他们竟然没有发现通报一声。
城门下,那只百人队伍迅速集结。为首的人一身赤色明甲甲胄外面披着为遮蔽锃亮的甲片在外面披上一件罩衣,骑着看上去是南方的矮马。如果世人知道那是女儿身的话,定会惊呼巾帼不让须眉。
而在他身侧的副将则全身着明晃晃银甲,身披白袍就连头戴的兜鍪上也是罕见的白色马尾。若是城墙上值守的守将不是以这种方式见到他的话,恐怕都会惊呼一声好男儿。
而他们身后的将士们则雄姿英发、士气饱满,这群士卒很多没有穿着全甲。穿戴甲胄的是南方特制的藤甲,皆手持有白色枪杆制成的长枪、枪头处配有环装的钩子还在有的2藤盾牌、长刀,一看就是能征善战之军队。
这样一番景象令守城的将领压力更大,他一面令人关闭城门,另一方面派人去宫里还有下去问话。询问这只部队究竟是哪里来的干什么的,宫里知不知道。
城门下面的人拿出了,盖有太子信印的传令诏书。传上去之后守城将领拿在手里反复观看,他不是不认识这些字和这个印玺。
他面色凝重的对着传令的人说,还是要宫里的消息。尽管这份奏疏怎么看都不像伪造的,可没有宫里的命令他还是不敢放行,出了事情九族都不够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