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女版徐霞客
江河口中的退谷先生是指钟惺,此人是明末的一代文学家,也是江南名士。字伯敬,号退谷,所以时人将其尊称为退谷先生。
钟惺是湖广竟陵人,曾任过工部主事,他与同乡的谭元春曾共选《唐诗归》与《古诗归》,影响颇大,名扬一时,形成了明末的一大文学流派。因钟、谭二人都是竟陵人,所以这一脉被称为竟陵派。
钟惺为人严冷,治学严谨,不喜俗客,是此时的一方文坛巨匠。连他都能这般赞誉王微,将其与宋时的李清照与朱淑真并称,便可见这位女诗人的诗才是当真不俗,为时人所敬。
不仅钟惺称赞过王微,还有当时的书画名家、文学家陈继儒也称赞王微的诗“修微诗类薛涛,词类李易安,无类粉黛儿,即须眉男子,皆当愧煞。”
就连时为虞山诗派领袖、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钱谦益也曾盛赞过王微的诗,评价王微诗“草衣之诗近于侠。”
钱谦益后来还曾评价,“草衣道人与吾家河东君,清文丽句,秀出西泠六桥之间。”
当然,这个评价现在还没有。因为现在的河东君柳如是还没嫁给钱谦益,而且这位后世最被人所熟知的那版秦淮八艳里,且是八艳之首的柳如是,现在也还没成名,甚至都还没成年,尚是只小萝莉。
因为江河清楚地记得,柳如是生于公元1618年,按当时的年号纪年,是万历四十六年。
他之所以能记这么清楚,是因为后世的南京便有一座专门的秦淮八艳纪念馆,他曾游览过多次。也对这位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印象最深,所以记得最清楚。
他甚至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纪念馆里所看到的,说柳如是的“如是”之名,是取自辛弃疾一首词里的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咦,柳如是是生于1618年,那年是万历四十六年,我这不就找到锚点,可以算出现在具体是哪年了吗?”
在想到柳如是,以及关于柳如是的资料后,江河忽然不由心中一动,惊喜地暗道。然后他自己心中默默算了下,发现现在的天启五年是公元1625年。
按这么算,柳如是今年才是个七岁的小丫头。他记得这个年纪,好像就是柳如是刚被卖进青楼的年纪。
这么一想,不禁生起怜惜,可怜啊,才上小学的年纪,居然就被卖进青楼给调教了,最后更是嫁给了钱谦益这个糟老头子狗汉奸。
心中略加感叹了下后,江河忽然又想起前世在网上看过的一篇介绍王微的文章里提到,似乎王微也是七岁丧父后流落成歌伎的。
这般想着,他转头看向王微,也不禁生起怜惜之意。
王微注意到江河这带着怜意的目光,却是不禁有些生出误会,立即有些脸红地避开,然后轻叹道:“退谷先生的称赞也是过誉了,修微哪里当得起。只是可惜,斯人已逝,以后再不能闻听先生的指点与教诲了!”
退谷先生钟惺确实已经去世,而且便是死于去年的天启四年。现在才是天启五年的开春,说不定都还没到这位名士的头年之忌。
不过竟陵派里的另一位谭元春却还活着,而王微跟竟陵派里的这个谭元春却也是颇有关系。
据江河前世看到的那篇介绍王微的文章里所说,王微跟这个谭元春之间却是也有一段儿情。
王微的一生里经历了三段感情,第一段便是其所嫁的那第一任丈夫,著作了《武备志》的茅元仪。
但据说王微嫁给茅元仪是跟其闺中好友,同是艺伎出身的杨宛一起嫁的。而婚后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王微在茅家只待了大概一年便离开了。
据前身江河所听到的关于此事的八卦,说是似乎因为茅元仪更爱杨宛,忽视了王微。反正现在的王微,已经是离开茅元仪了。
王微的第二段感情,便正是谭元春。不过这一段似乎只是王微单恋,最终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谭元春压根儿就不想娶她,恐怕是本着“三不原则”在跟王微交往。
王微后来清醒认识到后,立即便干脆地主动放弃,与其断交了。
至于现在这个时间点,江河也不知王微是否已经开启这段暗恋。
“多情月,偷云出照无情别。无情别,清辉无奈,暂圆常缺。伤心好对西湖说,湖光如梦湖流咽。湖流咽,离愁灯畔,乍明还灭。”
据说王微词作中,被认为最为出这众的这首《忆秦娥》,便是因为思念谭元春所写。
江河暗自吟诵地翻了翻前身关于王微的记忆,并没在相关记忆中有发现王微所作的这首词,也不知是否代表王微还没开始这段暗恋。
当然,也可能开始了,但还没作出这首词。也有可能已经作出来了,只是前身尚不曾听过,所以不知道。
主动放弃了谭元春后,王微决意结庐西湖,从此远离尘嚣,专心读书礼佛,自此过完自己的下半生。
但没想到王微在过了三十后,又遇到了自己的最后一段感情,此人叫许誉卿,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曾任吏部给事中。
据说许誉卿对王微用情至深,将其取过门时,甚至是用了取嫡妻的大礼,把她当作嫡妻来看。
最后的结局,是王微在许誉卿的陪伴下幸福度过了晚年。只可惜这位女诗人活的不长,死的时候才四十七岁。不过在这种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社会,人均寿命本来也就不长。
像竟陵派的那个钟惺,死的时候也就刚五十。谭元春后来死的时候,也才五十一。茅元仪则死的更早,四十六就去世了。
现在的王微,应该是才二十多岁。
之所以王微会出现在这里,江河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这位明朝女诗人还有一个别号,被称做是女版的徐霞客,一生最爱旅游,而且还是经常像驴友一样地单身出游,所以跑到黄山来一点儿也不奇怪。
史载其“布袍竹杖,游历江楚。登大别山,眺黄鹤楼、鹦鹉洲诸胜,谒玄岳,登天柱峰,溯大江。”
一生之中曾多次出游,遍游于江楚之间。
不过在此时的大明朝,王微自然是还没有这个称呼。因为徐霞客虽然也是这一时期的人物,而且也早已开始了他的旅行。
但徐霞客最后整理其游记成书的《徐霞客游记》却是成书于崇祯十五年,而在此之前,徐霞客本人是没什么名声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无名之辈。
因为徐霞客本人虽文采不错,但却不是时下的名士,而且在参加科考时,连最初的童子式都没过去,秀才都不是。所以在这个讲究功名的时代,他这样的读书人,自然算不上是名士,不为主流所接纳。
眼下的徐霞客,其实声名还远不如王微这个歌伎。若被时人评价的话,恐怕会被称作是男版的王微。
不过王微一生中虽然也游历了不少名山大川,经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到底还是不如徐霞客的足迹更广。她的出游,基本上都是限于江南地区,而且也不曾有留下太多游记。
所以这位同时代的女版徐霞客,在后世的声名与影响,就远不如真正的徐霞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