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过目不忘 汪汝谦

“汪汝谦,汪然明?”

江河闻言,默念了下这个名字,发现自己还真听说过,而且正是在前世看过的介绍王微的那篇文章里有提到。

他既然已经想起了王微,并想起了自己前世看过的那篇文章。这时便也不用再费心多想,很自然地就顺带从这篇文章里找到了记忆中的“汪然明”这个名字。

也不知道是否穿越过来,两个魂魄融合成一个的原因,还是前身的这具身体本身就底子好,他发现自己现在的记忆力要比前世强出太多,甚至是强出了好几个档次,差不多都有过目不忘之能。

这简直就是以前武侠小说里主角的标配,至于他之前跟王微说的自己容易忘事,那纯粹是找借口。

记忆力提高的一方面好处,就是他发现自己前世曾经浏览看过,但因为时间太长,或有时看的不仔细的一些东西,在现在想起后,居然都能清清楚楚地记得。

比如他前世看过的介绍王微的那篇文章,就是这种情况。本来他以为时间太长都早忘了,但此时仔细一想,居然发现都能想的起来。

而且越是细想,便发现竟还能一字不落地完全想起来,心中也不禁为此暗暗称奇不已,觉着这多少也算是自己的一个金手指了。

都穿越了,不给个系统啥的,总该有点儿特殊的能力。现在因为王微,他终于发现自己拥有一项隐藏的特殊能力了。

发现这个能力后,江河心中不由兴奋不已,对于自己未来的那个宏大目标,也更多了些信心。

他暂时还判断不出这个能力对自己未来的帮助有多大,但有这么个能力,至少胜算便能更多几分。

此时在他自己想起汪汝廉后,随后原身的记忆里便也立即附带找出了有关汪汝谦的许多记忆。

正如王微所说,汪汝谦也确实是名徽商,且同样是出自歙县的徽商大族,跟原身是同乡,自然是听说过这汪汝谦,甚至有见过几面。

不过原身对汪汝谦的记忆也并不算多,这却是因为,汪汝谦虽然是出身歙县的徽商大族汪家,但因此人喜欢西湖的山水风光,所以很早时候便已经移居到杭州的西湖边上,在那里定居了。

自移居杭州后,汪汝谦回歙县便很少了,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家乡探亲。也是因此,所以原身对于汪汝谦的记忆并不算多,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不过汪汝谦虽移居了杭州,但汪家却仍在歙县,因为汪家并不只汪汝谦一人。现在歙县汪家的当家人,是汪汝谦的大哥汪汝淳。

汪汝谦却是跟江河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此人也是家里的老二,而且同样是少年时期丧父,由兄长抚养照顾长大。

据说汪汝谦此人很有才学,少年时期就经常往返于扬州、苏杭等地,与众多名流雅士相互酬唱。

因为是出身徽商大族,所以汪汝谦一向出手阔绰,为人豪爽,重情任侠,颇为仗义疏财,在江南的文人圈子里很有名。

据说汪汝谦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被称作“东方莎士比亚”的李渔也是好友,而在李渔创作的许多戏曲中,有个仗义疏财的黄衫客形象,原型就是汪汝谦。

明朝灭亡入清后,汪汝谦晚年遇到地方灾荒,到处都是饥民,还曾卖掉自己的大量田地赋济灾民,也算不负其仗义疏财之名。

汪汝谦虽是商贾出身,但却颇有诗才,晚年著有《春星堂诗集》、《松溪集》、《不系园集》等作品。

王微在离开茅元仪,定居西湖后,为自己的新舍取名“净居”。汪汝谦前去拜访,还曾做诗一首,称赞“净居”中的景致,曰:“一望湖光十余里,遥将轻艇到幽居。入林霜冷尘嚣远,挥麈风生俗虑除。竹映回廊堪步屣,云连高阁可藏书。”

对于这个诗才,江河心中还是佩服的,至少他自己,目前是做不出一首像这种水平的诗来。

所以就算有了过目不忘之能,他还是坚持自己之前的那个决定,不去参加什么狗屁科考。就他这个文化水平,去混明末的文人圈子,那不是班门弄斧,自己给自己找尴尬吗?

你看看,人家一个同样徽商家庭出身做生意的汪汝谦都有这种水平,更别说那些名声更大的才子们了。

什么江左三大家、复社六公子、几社六子、竟陵派、公安派等,甚至就不说这些大才子了,光是歌伎出身的秦淮八艳都能吊打他。

旁边马背上这个入选早期秦淮八艳之一的王微,也同样能吊打他,更别说这个明朝女诗人,还是能跟李清照相提并论的大才女了。

以汪汝谦的文学水平,也果然不愧徽商当得起“儒商”之称,贾而好儒这名头不是靠吹的,至少不是晋商那帮土老帽可比。

汪汝谦有才而好诗,不但跟江南的许多文人士子多有来往,也跟不少江南名伎颇有私交,王微正是其中之一。后来的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也同样跟汪汝谦颇有私交。

柳如是并不是一开始就嫁给钱谦益这老登的,而是最早跟同时身为复社六公子之一与几社六子之一的陈子龙交往。但后来却因陈母坚决不许,带了家人直接把柳如是给赶走了。

陈子龙不敢忤逆母亲,也只能默认了此事,被迫与柳如是分手。柳如是被赶来出后,当时没有去处,就是寓居在汪汝谦的湖庄上。

汪汝谦当时对柳如是也是有意思的,但柳如是因为受了陈子龙家人的气,却是立誓要嫁给一个比陈子龙更有名的人,谢绝了汪汝谦的情意。然后这位河东君挑来挑去,最后就挑中了钱谦益这老登。

虽然钱谦益身为当时的江左三大家之一,又是东林党人,确实要比被称作小东林的复社中的陈子龙这个后辈更有名,但人品与气节就实在不能相提并论了。

明亡之后,陈子龙组织人手坚持抗清,最后不幸失败,投水自杀而殉国。

对比之下,清军兵临南京城时,柳如是立劝钱谦益跟她一起投水殉国,以全气节。但钱谦益沉思之后,下水试了下,却言“水太冷,不能下”。气得柳如是自己一个人奋身跳水自杀,还被钱谦益阻止给抱了回去。

最后南京城破,钱谦益剃发降清。据说当时清军下令剃发时,民间百姓们还犹豫不决,议论纷纷,但钱谦益却忽然说自己“头皮痒得厉害”,出门而去,然后没多久,就见他剃了头发,留了辫子回来。

时人写诗嘲讽,“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据说钱谦益晚年曾辞了清朝的官,联系郑成功反清复明,也曾资助过不少反清义士。但再做这些补救,也是无法抹杀他曾降清、仕清的这个最大黑点。

不过老钱这人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文学成就以及眼下在明末文坛的地位确实是高。就连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中的两个,黄宗羲与顾炎武都是他的学生。

而且在老钱降清后,这两个一直坚持抗清的学生虽然很看不起老钱的为人,却仍然很肯定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认为其是“文章宗主”。

甚至就连柳如是的前夫陈子龙,都曾评价钱谦益,“阁下雄才峻望,薄海具瞻,叹深微管,舍我其谁?”

在当时的名声对比与文学造诣上,陈子龙确实差了钱谦益不止一个台阶。

不过复社这个小东林,对比那批老东林,却相应更有民族气节,也敢于任事。明亡之后,大部分复社才子都坚持抗清。失败之后,也大都选择自杀殉国。

不得不说,还是年轻人更有志气与抱负,也更加充满理想,也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奋斗,哪怕最后摔得粉身碎骨。

江河牵着马,马上驮着王微,往前面的掷钵禅院行去,口中道:“原来是汪世伯,我当然认识,汪家与我们江家也是世交。”

他这话不假,江家与汪家确实是世交,徽商中的几大家族,虽然也免不了有竞争,但关系却向来都不错。徽商这个大团体,整体还是比较团结的,尤其在对外上,更加抱团。

徽商能够崛起与成功,同乡之间互帮互助,肯互相帮衬,共渡难关,这个优点也是原因之一。

“那甚好。”王微笑道。

走出了十来步后,江河犹豫了下,还是转头向王微道:“王姑娘,方才你在山上听到那首曲子之事,还请万勿向人提起,替在下保密。”

他还是觉着这事如果被人讲起,实在是太丢人了,感觉会有点儿社死。哪怕这在时下来说不算什么,但他自己还是感觉太丢人。

“这是为何?”王微闻言,不由大奇不解,“我觉着江公子方才所作的那首词,还是甚好的。”

江河连忙强调道:“王姑娘忘了,我都说了,不是我作的。”

王微闻言一笑,没跟他争辨,忽然眼珠一转地笑道:“江公子要想让我答应,也不是不可?”

江河一看她这架势,立即明白过来,问道:“王姑娘有何条件?”

“请江公子再为我从头到尾,完整地唱一遍?”王微笑道。

“这……”江河立即犹豫起来,然后不甘地看向王微道,“王姑娘,我刚才对你也算是有救命之恩,要不是我的话,你可就摔惨了!”

“江公子这是要挟恩以报吗?”王微含笑问道。

江河道:“你要这么想,也不是不行,就是帮我一点小小的忙,就能还清救命之恩,多划算!”

说到小忙时,江河还抬手捏起两指向王微比了下。

王微道:“江公子的救命大恩,修微岂能这般轻易草率。公子就算要我以身相许,也不算为过,只怕公子嫌弃妾身蒲柳之姿……”说到最后,声音渐低,有些泫然欲泣之感。

江河一听这话,再瞧她的样子,立即不禁有些头大,连忙无奈地胯下脸,打断道:“好,我唱!”

挟恩以报是行不通了,再说下去,他都快成逼迫良家妇女了。不过以王微的身份,在这个时代,却是也算不上什么良家。

接下来瞧了瞧左右无人,前面的掷钵禅院又还远,尚还望不到,江河这才清了清嗓子,十分无奈地又单独为王微唱了遍《精忠报国》。

王微听完之后,沉浸片刻,向江河点头道:“多谢江公子,圆了修微此愿。方才答应公子之事,修微定然说到做到。”

“那我也多谢王姑娘!”江河很无奈地拱拱手,又打开水囊喝了两口水。

接下来牵马行了约有小半个时辰,他们终于赶到了位于丞相源旁边的掷钵禅院。

这一路有美人相陪,黄山中又风光秀丽,旁边不远处还是黄山第一瀑的九龙瀑,江河并不觉辛苦,反而还颇为享受。

不过只要王微跟他谈起诗词文章之类,他必然是避而不谈,顾左右而言他地另起话题。

开玩笑,他那点儿水平,哪敢在这位“美人学士”面前卖弄,只能是藏拙为妙。

王微见他有意避开这些话题,倒是也很善解人意地尽量少提,并没有一味逼他。

其余谈些山水风光,黄山自古以来的传说之类,江河倒是也很健谈,而且了解甚多。黄山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能一一道来。

而时下的黄山因为还不是像后世那样的旅游盛地,却是暂时还没有这么全面与系统的划分,有些山峰,甚至还没得名,倒是也让王微听得颇开眼界,觉着这位江公子所学甚丰,且甚杂,唯只不好诗书。

“修微,可叫老夫苦等了!”

江河牵马带着王微抵达掷钵禅院时,汪汝谦却是早有差了名童仆在山门外一直瞭望等候。

所以当那名童仆远远瞧到王微并确认后,就立即赶进去通知主人了。汪汝谦得信,立即带人赶了出来迎接。就连掷钵禅院的住持玄法和尚,也带着知客等僧一起迎了出来。

当时汪汝谦正在禅房里跟这位住持大师谈话吃茶,而且之前已经捐赠了一笔丰厚的香火钱。

所以汪汝谦出来迎人,玄法和尚觉着不好自己单独留下,便一起跟着迎了出来,哪怕所迎的只是名歌伎。

不,这女子能为寺中带来一笔足够三年用度的丰厚香火钱,定然是位女菩萨转世,他们这是去迎菩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