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伤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章:时间记录者

在宇宙大爆炸的瞬间,时间的长河奔涌而出,携带着星尘与暗物质的低语。最初的宇宙是一片混沌,但在那混沌之中,一颗名为“伊甸-Ω”的行星悄然诞生。这颗行星位于银河系古尔德带,大气中富含32%的氟化硫,孕育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播种者。

播种者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后的38亿年。他们的科技水平远超人类想象,早在寒武纪初期,他们就已经掌握了意识上传技术,将个体记忆存储于量子黑洞的霍金辐射谱中。这种技术让他们摆脱了肉体的束缚,成为了近乎永恒的存在。

然而,永恒并非没有代价。播种者文明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情感熵值逐渐增加,文明内部的冲突与矛盾也随之加剧。为了维持文明的存续,他们签署了《收割协议》,将文明存续绑定于恒星级能量采集。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定期收割其他文明的能量,以维持自身的稳定。

公元前256年,播种者文明启动了“播种计划”。他们向全宇宙发射了载有生命种子的星槎舰队,目标是寻找适合的星球,播下生命的种子,并在适当的时候收割这些文明的能量。地球,作为一颗位于银河悬臂边缘的蓝色星球,成为了他们的目标之一。

播种者的星槎舰队在宇宙中穿梭,寻找着适合的星球。他们的科技让他们能够轻松跨越星际距离,甚至能够操控时间与空间。然而,他们的到来并非总是带来繁荣与希望。对于那些被选中的星球来说,播种者的到来往往意味着毁灭与重生。

公元前3000年,播种者的星槎舰队首次抵达地球。他们的到来在地球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XZ古格王朝的壁画中,描绘了“天降铁鸟”的场景,正是播种者星槎的写照。这些星槎在地球上播下了生命的种子,同时也埋下了未来的隐患。

播种者文明在地球上留下了许多痕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这些壁画不仅记录了播种者的到来,还隐藏着关于时间控制器的秘密。壁画中的古代宇航员手持的神秘装置,正是收割机的原型。

公元763年,唐朝贞元十七年,播种者文明再次与地球接触。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改写地球文明进程,将其纳入收割计划。然而,他们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李淳风。

李淳风对收割者的研究被记录在敦煌P.2683号文书《浑天奏对》中,成为了后世研究播种者文明的重要资料。

时间来到公元2883年,播种者文明的收割计划再次启动。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格力德克隆体激活古老的饥饿契约,触发第九百九十九次收割倒计时。格力德克隆体的出现,标志着播种者文明对地球的最终收割。

格力德克隆体的研究基地位于敦煌莫高窟的第17窟,这里隐藏着时间控制器的原型机。格力德克隆体的目标是太阳帆的力量,改写地球的历史,将其纳入播种者的收割计划。

时间控制器(Temporal Control Unit, TCU)是播种者文明的核心科技之一。它基于量子纠缠态时空锚定、克莱因瓶拓扑结构与意识观测锁定三大原理,能够操控时间与空间。时间控制器的核心组件包括负熵晶体、普朗克钟摆与播种者纹章,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时间控制器的强大功能。

负熵晶体是从白洞喷流中提取的反因果材料,能够逆转局域热力学第二定律。普朗克钟摆通过测量空间量子泡沫涨落实现皮秒级时间校准。播种者纹章则镌刻于核心,是收割文明质检的标志,可能触发自动溯源清除程序。

时间的长河依旧在流淌,宇宙的奥秘依旧在等待探索。杨日辰与上官晚晴的故事,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然而,正是这些浪花,构成了宇宙的壮丽画卷。

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人类再次面临时间的挑战时,或许会有人想起杨日辰与上官晚晴的故事。他们的勇气与智慧,将永远铭刻在时间的长河中,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