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行天下 意气飞扬——序田家村报告文学《龙飞荷舞》
梁鸿鹰
去年底,我到太湖图影参加浙江湖州长兴县举办的一个全国性大型文学活动,有幸认识了本书作者田家村。其实我们神交已久,未见面之前,他的作品我就拜读过。他是长兴这方“有龙则灵”的水土养育起来的作家协会主席,创作面宽,勤奋严谨,甘当服务文学的志愿者。他是那次活动举办地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文化特派员”和“文艺村长”,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龙之梦旅游综合体、太湖图影湿地、小沉渎村和十里银杏长廊。我行走在被众多河流、小溪簇拥的田间小道上,感受着这里的灵山秀水,对长兴这方土地和这里的文学氛围、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对田家村创作的认识也更深了。不久,我拿到了他反复打磨的报告文学新作《龙飞荷舞》,感慨良多。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图腾。非遗传承和创造,始终与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唇齿相依,汇入构筑中华儿女共有精神家园的浩荡长河。《龙飞荷舞》写的是独属于长兴人的非遗传承创造。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长兴地处江南,柔美多水,云蒸霞蔚,必然会有龙生长。百叶龙的民间故事很神奇。它告诉我们,这条龙于大旱之年诞生于长兴天平村的一个荷塘里,龙的母亲是当地的一位有名有姓的村姑。后来,这条龙在惊心动魄、生死攸关之际得到一只蝴蝶的帮助,然后一跃入云,成长为一条守护长兴大地的报恩龙。它总是会在恰当的时候回到家乡耕云洒雨,保证这里的农田庄稼能获得好收成。
中国有很多种龙,乍一看,大多数龙都长得大同小异。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龙各有特点,差异巨大。龙背后有感人的故事,与当地的文化、精神、习俗、风土人情,甚至是历史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憧憬和希望。龙的不同传说生发出不同样式的龙的制作。长兴的百叶龙独一无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对其巧夺天工的神奇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梁力生教授曾这样概括,百叶龙缘物寄情,集清雅高洁的荷花和吉祥平安的蝴蝶于一身,隐喻着百姓良好的祝福;结构精巧,一瞬间的荷龙变幻,展现出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令人称绝的表现手段;造型华美,硕大的龙体由绚丽的花瓣连缀而成,动则流光溢彩,静时娇艳可人,显示了百叶龙独有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
对于长兴百叶龙的制作技艺,之前尚缺乏系统的文学表达。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既已有龙,更会人杰地灵。作家田家村因为和这条龙同饮太湖水,更能感知这条龙的内心世界与喜怒哀乐,更能对这条龙背后的故事有细致入微的了解。于是,他经过多年准备,创作了一部以“龙”为主题的报告文学。
在田家村笔下,长兴百叶龙很美丽。它似乎从娘胎里出来就自带超然高雅的艺术品质,以荷花变龙,以荷叶伴舞,这种民间舞蹈创意既有来自乡野的小清新,又呈现出阳春白雪般的奢华美丽,实在是潜力无限。在75年的发展过程中,在王长根、谈春根、谈小明等几代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它变“舞龙”为“龙舞”,更加精妙,更加完美,堪比国宝级的艺术品,在国内外各种舞台上大放异彩,尽展中国传统文化绰约风姿。在花开花落间,在世事流转中,在作者的笔下,龙的故事跌宕起伏、丰沛耐看,龙的生命勇敢顽强、不断超越,一段段珍贵的历史记忆尽在其中。
在田家村笔下,长兴百叶龙很神奇,居然两进中南海;在首都国庆60周年举国欢庆之夜,700人在天安门广场狂舞;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评活动中,获“山花奖”金奖。进入新世纪,百叶龙经历了“跌倒吴山”的大失落,又实现了“醉倒椒江”大逆转,夺得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大赛金奖,将长兴新龙人自加压力、不断超越的勇气和中国龙绝不服输、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新西兰、法国、英国、瑞士、卡塔尔、埃及……百叶龙行走天下,化身展示浙江形象、传播浙江文化的形象大使,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为非遗文化走出国门、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屡建新功……
在田家村笔下,长兴百叶龙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舞龙人的精神世界和可贵乡愁。作家深度挖掘了非遗传承人内心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他以承担者的勇气、真实的笔触,为一条龙、一批舞龙人与他们的故乡立传,书写了他们积极乐观的追求,为事业百折不挠荡气回肠的人生故事。个性执着的长兴农民王长根,在百废待兴的1949年,于一日三餐还没有着落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决意拯救失传多年的技艺。他扛着自家异常珍贵的稻米走了70多里路,到湖州城换取制作龙的材料,他把村上的年轻人召集到一起,虔诚拜师学艺,终于拯救了百叶龙。他那声“是龙还是虫,是龙就使劲舞起来!”的呼喊,将村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执念的力量。
《龙飞荷舞》之所以生动感人,在于作者以朴素、坦诚的情感与文字,讲述了一段历史、一群人、一门技艺的前世今生。作品语言简洁有力,又不乏奔放热情,无声的文字下似有雷霆万钧,激发起读者对舞龙人的意志和信念的敬意,对家乡巨变的思念与向往。跟随作者的步伐,我们能领略岁月过往、乡村风物、山乡新貌,在他的行思中观照自我,获得坦然面对命运考验的各种旷达。在田家村的文字里,我们固然能够看到失败、孤独、悲伤、挫折、愤怒等精神困境,但更多的则是人生意义的展示,那些信仰、追求、奋斗、坚持、快乐。那些足可慰藉现代人疲惫灵魂,疗愈一切对财富、地位焦虑的人生追求,在作品中始终是昂扬的主导内容。王长根、池文海等汉子顶天立地,用他们的无怨无悔告诉我们,梦想与荣光,坚守与执着,风雨和泪水,必将成就人生辉煌。
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义,蕴含着重要力量,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维系民族的独特情感,也是实现经济文化发展创新的不竭源泉。报告文学《龙飞荷舞》格局开阔,精彩大气,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不仅讲述了几代非遗传承人锲而不舍、创造奇迹的中国故事,更书写了百叶龙立足时代,与时俱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接续攀登。作品提炼了百叶龙气贯长虹、勇往直前的文化品格与精神内核,描绘了国家级非遗百叶龙的传承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激励作用的美好前景。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非一日之功,写出属于时代的精彩力作,需要巧思匠心。为处理好这个题材,田家村独辟蹊径,不采用司空见惯的平铺直叙,而是以数条叙事线交织推进。一条叙事线讲述天平村传承人努力在龙的创造中获得力量的心路历程,与此呼应的另一条叙事线讲述一个外来民间文艺工作者池文海来到长兴,为百叶龙再攀高峰呕心沥血。作品深刻书写了龙的传人的精神气度。时代的历史跨越成就人精神境界的突变,从作者描写的一条龙的新变中,我们领略到了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恢宏壮丽。爱使文字有所附丽,爱使作者对笔下的“龙”与人饱含情义,极尽柔情。全书图文并茂,生动的讲述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了舞龙人生活中不为人知的那些方面。全书既是龙的成长史,也是舞龙人的心灵史、奋斗史,更是长兴民间艺术的传承史和长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史。
历经数千年创造、演进、融合与涵育,龙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也是我们的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龙飞荷舞》以小博大,滴水见太阳,作品的出版,能够有效地激励人们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继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非遗故事,彰显中华民族精气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让非遗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为绚烂夺目的光彩。
谨序。
2024年秋,北京
(梁鸿鹰,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文艺报》原总编辑。主要从事文艺理论评论和文学创作等。出版评论集《守望文学的天空》等六部,译作《阿西莫夫诠释人类万年》等四部,散文集《岁月的颗粒》,诗集《对天真的结局严阵以待》,小说集《散装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