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产后康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产后康复从业人员要求

一、产后康复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

产后康复工作的临床特征强调医疗技术和服务两个方面。对于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如果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不为患者着想、工作粗疏、责任心不强,只考虑个人利益和个人技术提高,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因此,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正确处理服务患者与学习技术的关系,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基础上学好诊疗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一个合格的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解释病情,说明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尊重患者的选择权,获取患者的信任。

高新设备是产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去选择和权衡,最大程度地考虑患者的利益,减小医疗伤害的同时确保治疗效果。

患者隐私问题广泛存在于产后康复诊疗工作的日常,涉及患者特殊体征、性器官改变、产后器官功能障碍、形体皮肤改变、产后性生活障碍等。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加强相关的卫生行政法规的学习,强化法律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保护患者的隐私。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应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办事,不仅要求执行诊疗的程度和环境必须合法,而且介入患者隐私诊疗操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必须合法。特殊检查需要患者裸露部分身体时,必须向患者说明原因,应有屏障遮掩。男性医生诊疗患者隐私部位时要有女护士在场。《职业医师法》规定医师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隐私的义务。产后康复医生在对病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时应该自觉遵纪守法,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强化保密意识,提高职业自律性。产后康复中心应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建立单独隔离的就诊和操作室,加强就医环境改造、设施更新,使患者隐私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同时应该加强患者的维权意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全社会法制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隐私权及相关问题,才能积极保护患者隐私,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

二、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要求

(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

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与其临床诊疗相适应的相关基础理论,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才能在诊疗产后相关疾病时胸有成竹,如熟悉盆底解剖是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操作的前提,必须掌握与产后康复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殖胚胎学、运动医学等基础理论,以及现代电、光、声、磁、热等物理因子疗法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机制。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开拓创新。

一个合格的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除了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了解与产后功能障碍疾病相关的其他专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鉴别诊断并制订科学的治疗方案。

(二)重视基本操作的学习

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首先要学会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写好病程记录,全面了解和判断病情。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技术规范、安全标准、服务规范、设备管理、不良事件上报、急诊抢救、并发症处理等各项基本临床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准确无误,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

(三)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近代医学的进展,无不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学习产后康复学要自觉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善于分析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将经验总结、凝练、升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应独立思考,研究创新,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理清诊断与治疗的关系

产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制订治疗方案前应该尽可能作出恰当的评估和正确的诊断,充分了解诊疗部位的局部情况,包括局部解剖、病变程度、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仔细考虑治疗操作的细节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要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进行临床思考,慎重、准确、客观和全面地应用所获得的临床证据,根据理论判断,结合临床经验,同时考虑患者的愿望,综合制订出精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