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常见病因
肿瘤的病因虽尚未完全明确,但其发生一般为多因所致、日久而成。据肿瘤起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其发生与外感六淫邪毒,内伤七情怫郁、饮食失调、宿疾、久病伤正、年老体衰等有密切关系。
1.六淫邪毒
六淫之邪为四时不正之气。外感六淫之邪,或工业废气、石棉、矿石粉尘、煤焦烟炱、放射性物质等邪毒之气乘虚内侵,若正气不能抗邪,则致客邪久留,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致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病变,久则可形成结块。
2.七情怫郁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久则导致气滞血瘀,或气不布津;久则津凝为痰,血痰、痰浊互结,渐而成块。正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
3.饮食失调
嗜好烟酒、辛辣、腌制、烧烤,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正气亏虚,气虚血瘀,易感外邪或易致客邪久留。如《读医随笔·承制生化论》说:“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另一方面,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敷布运化水湿,则痰湿内生。正如《医宗必读·痰饮》所说:“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
4.宿有旧疾
机体脏腑阴阳偏胜偏衰,气血功能紊乱,如治不得法或失于调养,病邪久羁,损伤正气,或正气本虚,祛邪无力,将加重或诱发气、痰、食、湿、水、血等凝结阻滞体内,邪气壅结成块。
5.久病伤正、年老体衰
正气内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癌症的主要病理基础。正如《医宗必读·积聚》提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久病体衰,正气亏虚,气虚血瘀;或生活失于调摄,劳累过度,气阴耗伤,外邪每易乘虚而入,客邪留滞不去,气机不畅,终致血行瘀滞,结而成块。
(二)常见病机
1.气滞血瘀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气血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气病及血,血病及气。若某些原因导致气机不畅,血运失调,或气血不足,则出现气滞血瘀、气血两虚等多种病理变化。《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乳房结核坚硬……由肝脾二经,气郁结滞而成……轻成乳劳,重成乳岩。”《医林改错》亦曰:“肚腹结块者,必有形之血。”说明气滞血瘀是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之一。应注意,临床上不同的肿瘤、不同的病期,有偏于气滞和偏于血瘀的不同证型。
2.痰凝湿聚
饮食失节,湿邪浸淫,脏腑失调,导致水液代谢紊乱,形成湿聚痰凝。湿为阴邪,重浊而黏腻,留滞于机体,易阻遏气机运行而出现气滞、气郁、经络痹阻等证。湿蕴于内,可化热酿毒而成湿热、湿毒。痰既已成,随气流行,外而经络筋骨,内而脏腑,全身无处不至,从而导致多种病变。《丹溪心法·痰》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指出了肿瘤与痰的关系。《外科正宗·失荣症》云:“失荣者先得后失,始富终贫,亦有虽居富贵,其心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说明失荣乃痰毒深痼所为也。
3.热毒内蕴
热毒内蕴,炼津灼液为痰,气血壅滞为瘀,阻塞经络脏腑,遂结成肿。《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皆由心、脾毒火所致,其证最恶。”
4.脏腑失调、正气虚弱
脏腑禀赋不足或功能失调、正气虚弱,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曰:“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腑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
总之,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致病邪气性质、人体禀赋强弱有密切关系,“痰、瘀、毒、虚”相互交结是恶性肿瘤常见病机,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