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发热救护
一、病因
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以前者多见。常见发热病种如下。
(一)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
(二)非感染性发热
1.结缔组织病。
2.恶性肿瘤。
3.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一般只引起短期发热。
4.吸收热 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后组织损伤等引起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
5.中枢神经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中暑、重度催眠药中毒、脑出血等)可致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致使其功能失常而引起发热,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发热范畴。常见的功能性低热如下。
(1)生理性低热:如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低热。月经前及妊娠初期也可有低热现象。
(2)原发性低热: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温调节障碍或体质异常,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热型较规则,体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
(3)感染后低热:由于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致发热后,低热不退,而原有感染已愈。此系体温调节功能仍未恢复正常所致。
7.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8.产热过多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持续状态等。
9.散热障碍 如广泛性皮炎、先天性汗腺缺乏症、严重鱼鳞癣等。
10.其他原因不明的疾病 如结节病、坏死肉芽肿、脂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