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典型案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需要统筹考虑、逐步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实现有序的分级诊疗。

第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医联体建设是实施分级诊疗的组织形式,但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诊治能力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能够诊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能力建设,如果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则无法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因此依然会出现大中城市的三甲医院患者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数寥寥无几的情况。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医疗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

第二步,切实组织做好医联体建设工作。对于县域医共体,各级县级政府,要高度认识到建设县域医共体的重要性。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实现分级诊疗组织的保障,需要县政府牵头统筹规划和建设,明确牵头单位、参与医院的职责等。对于城市区域医疗联合体,当地政府和当地卫生健康委积极组织建设,明确牵头医院、参与医院的职责等。

第三步,制订医联体建设和运营的各项政策与制度。医联体建成后,要有效地运转起来。对于县域医共体,要建设一系列管理制度、运营制度、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医疗器械与物资统一采购管理制度、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的绩效考核制度、统一的医保费用结算制度、统一的转诊管理制度、统一的外转(转出医联体)管理制度等。

第四步,制订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目标。医联体建设是为实现分级诊疗目标服务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分级诊疗目标,如疾病诊治(含手术)数量目标、外转患者率、内部转诊率、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程度等。

第五步,政府出面牵头建立“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协同机制,切实控制医保费用增长过快,确保医保费用合理增长。建立医疗费用、医保费用控制考核制度。

第六步,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要跟上,根据医联体内部协同业务需要,开发建设必要的信息化系统,确保医联体业务协同与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需要建立不同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机构

国家层面提倡建立国家、省市远程医疗协作网和专科联盟,其目的是把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有序地向地市级、县级医疗机构辐射,帮助他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让国家级医院中的优质学科牵头建立区域医疗中心,也是为了帮助区域内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升区域内疾病诊治能力,减少不必要的“上转”患者,让人民群众在当地可以解决疾病的诊治问题。

国家最近几年大力提倡开展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其核心目标也是建立一种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的手段。除此之外,在城市和县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如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等,也是为了实现分级诊疗而建立的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三、当前国家推动分级诊疗制度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为推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医联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医疗水平薄弱地区流动,切实提高这些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总体上讲,具体的策略就是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区域城市医疗联合体、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具体的手段和措施,确保上级医院“牵手”下级医院,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让聚集在大城市的综合性或专科三甲医院的医疗人才和技术,向医疗水平薄弱地区流动和辐射,以人才培训、下基层指导、技术项目合作、学科托管等手段,带动下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患者的信任和解决疑难杂症诊治问题。这些策略与方法,改变了过去几十年来单体医院单打独斗的局面,让三级医院加入各种医联体建设的组织中,实行医疗行业“劫富济贫”办法,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布局与平衡发展。

四、实施分级诊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实施分级诊疗的先决条件是具备健全的医疗网络服务体系。从目前国家所倡导的四种医联体形式上看,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具备了医联体建设和实施分级诊疗的条件,即便是部分二级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尚不完全具备,在城市内部通过组建医疗集团,通过集团内部医疗资源合理规划调整,把三级医院的技术力量向二级和社区进行适当倾斜,通过运行、完善、培养与发展,逐步实现国家所期待的医联体与分级诊疗工作目标。

对于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地区的医疗技术差距,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可以借助于跨区域医疗专科医联体建设开展帮扶指导工作,促进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与发展。

对于国家倡导的这两种医联体模式——“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和“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在全国范围内大多数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建设,关键是抓落实,从上至下各级政府机构应重视该项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

对于县域医共体建设,西部经济比较落后,对应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较为落后。基层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当地政府应重视并投入资金大力开展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对于区域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截至2021年末,开展大规模建设和成功的案例不是很多,原因是城市内部的各级医疗机构众多,具体建设难度比较大,需要政府牵头组织才能得以进行。

从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现状看,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生物制药,还是高档医疗器械设备创新制造等,特别是高层次的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奋起直追。因此,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与完善医疗网络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全国医疗卫生资源拥有总量看,还无法满足人民健康的需要,需要不断地加大培养与供给力度,完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建设医疗联合体实施分级诊疗工作,需要信息化做支撑,建立健全医疗信息化配套系统建设,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实施分级诊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摸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