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译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重视养生,写就世界上最早的食疗专篇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不少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方药、草药以及治疗手段。孙思邈药学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提出的“养生学说”,“药食同源”“食治优于药治”是他的基本理念,其故乡陕西铜川也因丰富的中医药养生文化资源而被誉为“一代药王故里,千年养生福地”。

早在唐代时,药膳已发展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篇”是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篇,体现了孙思邈利用食疗“治未病”的思想,包含果实名物词29条,菜蔬名物词58条,谷米名物词27条,鸟兽名物词40条,合计154条,每条词条少则十几字,多则几百字,其中记载了不少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方药、草药,不少本草名物都是首见于医籍,例如,果实名物第一条是“槟榔”,来自中南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还有来自西域的“沙糖”,来自波斯的“犀角”等,补先前本草著作之缺。还有不少名物来自民间,反映了孙思邈“一方不弃,万法并取”的思想。据统计,《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收集的药物数量比唐代官修《新修本草》至少多了680种,也打破了《神农本草经》药物365种的局限,既做到了对外来药物和民间药物的兼收并蓄,又推动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

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和食治方药在海内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其卷二十六“食治篇”中的方药,就有8种被日本医籍《医心方》引用,包括小麦、胡桃、乌芋、苋菜、鹿肉、猪肉、蓼、葫等,并在其后标注“《千金方》云”字样。

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对唐代医药学家孟诜(621—713)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孟诜喜好研究方术,40多岁时拜孙思邈为师,他一方面继承了孙思邈在药物研究和食疗、养生方面的成就,一方面又注重补充己见,追求创新,著成第一部食疗养生专著《补养方》,共3卷,又经唐代后学张鼎增补89种,共计227条食物疗病之术,更名为《食疗本草》。正如赵黄为《食疗本草》重刻本所作序中所言:“孟诜虽为孙思邈弟子,然其《补养方》(即《食疗本草》)并不拾孙氏《千金·食治》之牙慧,而有独出之心裁。”(有关《千金要方·食治》在本书第五章以食疗名物词的译介进一步展开,此处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