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5章 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姚广孝早有腹稿,此刻言说,自然无有滞碍。
“殿下,夺嫡历来并非儿戏,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如果殿下抱有侥幸心理,怀揣妇人之仁,夺嫡之路,便不适合殿下。”
“方才朱允炆那一篇伪作,虽说手法低劣,但行之有效。”
“如果不是黄观等人坚持原则,这份伪作恐怕就能堂而皇之的登报,带来的声名,远比殿下所想的要更加恐怖。”
“所谓名正言顺,一旦朱允炆在百官心中声名滚滚,那便是大势已成,就算陛下一人,也难以撼动人心大势。”
朱棣微微皱眉,在他印象中,朱元璋就不是一个会受到臣子想法影响的雄主。
所谓人心大势,难不成还能强过朱元璋的屠刀?
姚广孝看出朱棣内心的想法,叹息道:“陛下老了,不再是以前的陛下了。”
“老衲早就和殿下分析过,陛下为何要借故掀起大狱,诛杀数万之众。”
“陛下所行杀戮,为的并不是泄心头愤恨,而是平衡朝堂各方势力,稳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殿下以往可以相信,但现在绝不能相信,那是蒙骗天下人的手笔。”
“如今形势,太子殿下早逝,储君之位空悬,群臣也在等待,看看到底花落谁家。”
“大家都是墙头草,如果朱允炆声名鹊起,陛下又没有贬斥之意,再加之朱允炆手下臣子谋划有方。”
“如此一来,群臣势必会下意识的围聚在朱允炆身边,为之造势。”
“大势若成,朱允炆即便不是陛下心中所认定的最佳人选,也会成为最佳人选。”
“陛下年迈,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是大限将至,每一天晚上闭眼,都不知道明天能不能顺利的睁开眼。”
“他现在最关注的便是大明最高权力的平稳交接,在这个节骨眼上,越是人心所向,就越有可能登临九五。”
朱棣闻言,连连苦笑,他忽的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诸多错谬之处。
“老和尚,我一直以为,老爷子威权无双,只要他认定,我即便是四子,也能顺利继位。”
“听你这么一分析,才知道自己错得离谱,如果真让朱允炆成了势,得到百官拥戴,老爷子也不可能为了我,把百官全部给杀了。”
姚广孝欣慰的点了点头,道:“殿下能够这样想,还不算愚蠢。”
“老衲能和殿下明言,无论是殿下上位,还是朱允炆上位,陛下都会再起杀戮。”
“如今形势来看,陛下显然更加中意殿下您,这是殿下的大好良机,意味着陛下会为殿下成为合礼合法的储君,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
“但这并不意味着,殿下就能高枕无忧!”
“《大明新青年报》是陛下的喉舌,文章发表,那便意味着陛下默许,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的展现。”
“就如同这一份文稿,如果顺利发表出去,朱允炆凝聚人心,殿下可就被动了。”
“落井下石虽不是好词,可夺嫡之路,需要的便是落井下石,要抓住一切机会,攻讦对方。”
“最好,能够一击置其死地,让其永世不得翻身!”
朱棣本就不是心慈手软之辈,此刻听姚广孝点拨,顿时茅塞顿开。
“我懂,我明白!老和尚你教训的是,这一次的确是我大意,忽略了夺嫡的残酷。”
“眼下这个机会难得,朱允炆既然出招,我自然会把握住,争取将其置于死地!”
听劝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尤其是对于这些出生之后,便拥有世间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子来说,能够从善如流,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
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皇子太多了,他们分不清忠言谄言,要么狐疑猜忌我行我素,要不就是耳根子软蜀中阿斗。
姚广孝当年选定辅佐朱棣,便是看重他听劝、会反思己过的优点。
换做是秦王朱樉这等皇子,连隐藏本性都做不到的庸碌之辈,如何能够成事?
“想将这件事办成铁案还有些困难,不过可以先斩去朱允炆左膀右臂。”
姚广孝细细分析,手里的文稿被他手指摩挲的皱巴巴,他似乎有些疑惑,道:“老衲现在还猜不到陛下能够用什么办法,将朱允炆给排除在外,不过殿下可以试着借题发挥,先将凝聚在朱允炆身边的那群人,打散打乱!”
“乱则生变,变中取胜,总会有朱允炆的破绽,到时候人心一散,再想凝聚,便是千难万难!”
朱棣眉头一挑,问道:“老和尚可是有了好法子?”
“方法老衲确实有,不过还需要殿下配合。”
姚广孝嘴角勾起胜券在握的笑容,“殿下若是有妇人之仁,此事难成。”
朱棣啐了一口:“老和尚不必激我,尽管说来就是了,我照计行事,绝不拖泥带水。”
“方法也很简单,就是……”
话音还未落,远处黄观已经喊了起来:“写好了,大家都过来看看吧。”
姚广孝止住了声音,有些惊讶:“倚马可待,不愧是连中三元之人。”
两人都知道现在继续讨论,绝不是好时机,都往黄观走去。
桌上墨迹未干,俊朗的文字连成一片,像是崇山峻岭。
几人都凑过来看,不多时便都是啧啧称奇之声。
张显宗忍不住赞扬道:“澜伯措辞辛辣,读来荡气回肠,这可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澜伯境界又上涨了,叫我怎么追赶,这篇文章,我就是花上三天时间,也难以写出呀。”
吴言信长吁短叹,似乎很是落寞,可脸上分明挂着嬉笑,显然是装的。
姚广孝也道:“澜伯行文颇有亚圣之风,说理明晰,雄辩之能可说是当世翘楚,高!实在是高!”
朱棣没有这么高的文学素养,读了几遍,越读越喜欢,道:“好文章!好文采!好书法!”
几人连番赞扬,心态稳如黄观,此刻也觉得有些面热,抱拳拱了拱手:“诸位莫要再夸赞了,再这样下去,我可受不住。”
“这篇文章你们看过,可有什么要补充之处?或者我所写有何错漏,还请斧正。”
吴言信嬉笑道:“还能有什么问题,我是看不出来,你们呢?”
几人纷纷摇头,黄观见状,便道:“此事还需即刻上奏,我们三人还需审稿,姚老年迈。朱肆,你年轻力壮,便由你上奏如何?”
朱棣有些意外,但转念一想,黄观说的真有些道理,这里面他文化水平最低,留在这也是拖后腿的。
“我会尽快送达,如果陛下问起,那我也会实话实说。”
“本就该如此!”
黄观点了点头,将朱允炆的伪作和自己的文稿全部收好,交给朱棣,又道:“早去早回,不要耽搁时间。”
“没有问题!”朱棣迈步就要往外面走,姚广孝抓着机会,开口了:
“朱肆,正好我家中还有些事情要麻烦你,到外面说。”
朱棣知道姚广孝是要将之前所说的计策言明,点了点头,附和道:“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