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章 地方视察
在奥托利用改版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向巴尔干地区渗透的时候,俄罗斯也没有闲着。
他们也派出了一些大斯拉夫主义者进入奥斯曼帝国进行渗透和传播大斯拉夫主义思想。
俄罗斯推行的泛斯拉夫主义有很强的外交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巴尔干半岛和黑海沿岸。
很明显是为了扩大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巩固俄罗斯在斯拉夫民族居住区的地位。
对此奥斯曼人十分警惕,尽管因为之前和俄罗斯签订的协议,依然采取了暗中对抗的政策,阻止这些人的行动。
因为这个年代固有的思维,这些大斯拉夫主义者都是在城市活动,吸引了奥斯曼人绝大部分的注意力。
反倒让奥斯曼人进一步忽视了农业公司在地方乡村建立的大型农场。
这些大型农场招募当地的农民,待遇在这个大地主根本不当人的时代堪称优厚,吸引了大量当地人加入。
分配到这些农场的希腊教师和传教士则教导这些农民希腊的语言文化,宣扬大希腊主义,农场中的军官利用奥托提供的二手步枪等简陋装备,对他们进行基础的军事训练。
在深入的了解了这个时代之后,奥托也清楚的认知到了,这年头未来许多民族的民族主义虽然抬头,但现阶段最多也就是在贵族、学者知识分子阶层传播,还没有大规模的扩散到平民阶层。
普通的农民大字不识,基本上是有见识的贵族或者学者老爷说什么是什么。
作为重生者的奥托则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先将同化的目标放在了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农民上面。
继续发展下去,只要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希腊人,就算是那些民族主义者叫得再大声,也无法改变当地人大多数都已经变成希腊人的事实。
至于这个时代许多国家常用的资助当地的学者的方法,奥托在这方面也有所投入,但对比之下力度并不大。
可以说农业公司在奥托未来计划的拼图之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这让奥托有视察一下希腊各地农场的想法。
成为国王到现在,奥托一直都忙碌于各种事务,五年计划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整个希腊政府从上到下都没有什么经验。
这个时候奥托这个见识过猪跑的人,也只能赶鸭子上架,跟着内阁一起忙碌,同时还要处理王室财团的诸多事务。
总算难度最大的铁路和公路计划,还有奥托最重视的工业发展计划,到现在为止虽说小错出了不少,好在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
到了现在希腊的五年计划已经走上了正轨,奥托的空闲时间才渐渐的多了起来。
不过奥托也敏感的发现了,政府内部出现了许多蛀虫,最近通过政府内部的审查和奥托在各地的密探处置了不少贪腐或者挪用公款的官员。
至于农业方面,则因为农业公司的存在,政府在这方面更多的是浮于表面,相关的官员对工作的并不十分上心。
奥托知道这是官僚思维固有的特点,有农业公司出面,农业部门可以说是整个希腊政府最清闲的部门。
同时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去年一年可喜的成果,也让一些官员出现了懈怠的情况。
奥托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该如何改变,他这次视察,除了各地的农场种植园,也会去各地的农村看看。
原时空历史上,革命后的俄罗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也面临过农业不受重视的问题。
一直到1929年大胡子亲自视察农村,督促工作,俄罗斯农业集体化才全面展开。
革命后的俄罗斯仅两个月就有一千万农户加入集体化,占全国农户的一半。
虽然中间也出了不少问题,但是俄罗斯的农业改革总体上还是成功了。
当然奥托只是希望这些官僚更关注农业问题,农业公司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希腊其实还是有一些自耕农的,甚至一些乡村也有农民自己开垦了土地。
一些零散的地块不适合大农场,所以奥托也就没有阻止,反倒鼓励农民自己主动去耕种,奥托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让这些官僚多动一动。
1834年2月,奥托从纳夫普利翁出发,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巡视全国之旅。
因为希腊本身不大,三个月的时间,足够他能够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国家方方面面的情况了。
奥托的突然袭击,的确是让不少的官僚吃了一惊,许多地方从接到通知开始到奥托到达才不过两三天的时间,他们根本没有多少的准备时间。
当然奥托这次巡视并不是为了专门寻这些人的晦气,每到一地他都要去巡视工厂,亲自到农村走一走,碰到问题会直接提出来,责令地方政府解决。
所谓的官僚们,奥托上辈子可没少在生活和网络中见识过,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其中迎合上级的政治要求,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行为动力。
通过对各地的巡视,对各地了解的深入,奥托对未来的一些规划也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微调,随身的笔记本记下了许多东西。
随着这次的巡视的进行,他也知道了为什么即便是到了网络时代,依然有那么多的领导要四处视察。
这么浮光掠影的看一下能看到什么?那些挑选出来的人说出来的话又有多少真实度?
这么做又能有多少的作用?难道待在办公室不香么?搞这些作秀的东西干什么?
这原本是他上辈子作为一个普通民众心中的想法,但这个时候作为统治者,他发现了,即便只是浮于表面的作秀,也很有必要,起码可以给下面足够的压力。
奥托在每一个地方都没有停留太长的时间,但经过了这么一番巡视,除了发现了不少小问题之外,他注意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希腊的粮食价格上涨的有一些快了。
这倒也比较容易理解,希腊本身就缺乏能够种植粮食的耕地,综合考虑,农场公司也不可能在山地大范围种植粮食,产量低不说,根本就是倒赔钱。
色萨利地区可种粮食耕地的开发,也就勉强的解决了一部分希腊原本民众的吃饭问题。
但随着希腊在工业上大手笔的投资,粮食问题又再次凸显出来了。
根据希腊政府的统计,新的一年希腊国内劳工的数目有所增加,到现在为止,来到希腊务工的外来人口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其中八万多人加入了日益扩大的修路大军。
希腊境内山地较多,修路的难度较高,除了少部分平原地区的道路,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希腊的修路计划也是从易到难,在这些地方修路需要的劳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余下的人近半进入了奥托投资的各种工厂,其他在希腊投资工厂的资本家也在不断地招人。
原本在农业公司的努力之下,希腊自产的粮食勉强能够让本国一百万左右的人吃饱饭。
可随着外来人口增多,本来显得勉强够用的粮食这个时候就显得紧缺了,就算希腊同奥地利和俄罗斯签订的经济协议中,都有进口粮食的部分,但仍然导致了粮食价格维持在了一个较高的区间。
针对这个问题,奥托很快下达了指令:
“除了加大从俄罗斯和奥地利进口粮食之外,色萨利地区的土地还有不少潜力可以挖掘。
各地也有一些小块的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大多掌握在比较富裕的农民手中,但耕种技术还比较原始,产量也不高。
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各地粮食种植的扶持,可以让农业专家前往地方,传授先进的种植经验,农业部门要为农民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