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 总结
(一)学生学业水平稳定,显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德国学生的学业水平总体保持稳定,4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始终为528分,显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按照国际科学素质的标准,80%左右的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及以上,40%以上的学生处在高水平及以上。学业成就之间的性别差异在2015年消失。学生在各学科、各认知维度方面的表现同样相对稳定。
(二)学生对学习科学的正面态度有所消退
根据学生对科学的态度调查,可以看到德国学生对学习科学的自信程度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学校课程中的科学课程时间显著缩短,使得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时间明显减少。虽然目前学生的学业成绩总体稳定,但是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使得未来学生的科学水平面临风险和挑战。
(三)家庭教育资源对学生学业水平有显著影响
家庭拥有的图书数量、是否拥有电脑等,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这一结果说明,提升学生在科学课程上的成就,不仅要关注校内,更要关心学生家庭的资源建设,只有将校内、校外统筹起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
(四)教师整体素质稳定,科学探究面临挑战
教师是教育系统中最为宝贵的资源。通过数据可知,德国教师中的高学历背景人才所占比例显著上升,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据绝大多数,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比例同样有所上升。但同时,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堂却已经成为极少数现象。这固然与整个社会对科学的认识有关,但科学探究为学生发展全面的科学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机会,虽然这些能力可能无法通过TIMSS测评的结果得到反映,但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TIMSS测评的主办方需要评估其测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核心知识与能力(比如科学探究),应该从命题的目标、测评的方式等角度全方位审视现有框架与题目,让TIMSS测评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