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一些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曾参与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撰写了本书,以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深刻体会回忆和记述了那一段难以忘怀、艰苦探索的往事。这本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是怎样逐步走出一条干部好做工作、群众容易接受的路子,其中有很多酸甜苦辣和经验教训。
读了这本书,勾起了我难忘的回忆。我的前半生一直从事党的工作和教育工作。1988年中央调我到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持工作。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为了完成中央交付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任务,我和国家计生委的同志们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国家既定的计划生育政策,推动制订既积极又可行的人口发展计划,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和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几年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使我们越来越迫切地感到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进一步深化改革。
1991年,我们及时提出了计划生育工作“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指导方针,引导干部增强群众观念和法制意识,认真落实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工作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下决心逐步改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补救措施、突击活动来推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做法,实现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我们还一再强调“七不准”,严禁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努力做到既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又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维护安定团结。
联合国1994年召开了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995年召开了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和世界妇女大会。这些会议倡导的理念和出台的纲领性文件,给予我们新的启迪,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要解决好人口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的基本权利,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维护人的生殖健康,特别是要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增进妇女的身心健康。要从更广泛的领域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1995年10月,在认真总结本国经验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国家计生委明确提出了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要实行“两个转变”,就是要由孤立地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具体地说,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服务对象——育龄群众为中心,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提供生育、生产、生活方面的服务,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发展经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建设幸福文明家庭结合起来,注重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本权益,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计划生育工作,使计划生育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水平。
可是,要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真正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绝不是凭我们的主观愿望和下几道命令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必须深入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特别是要通过实践总结出适合国情、切合实际、可复制的好经验,使广大基层干部懂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更好。在这种背景下,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工作应运而生。
一批具有远见卓识、人文情怀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工作。试点之初,面对许多困难和阻力,他们矢志不移,深入基层,攻坚克难,勇于改革创新,按照“先立后破、先点后面、先易后难、先实后虚”的原则,脚踏实地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提高,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优质服务试点实践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由强调完成人口控制指标转变成竭诚为育龄群众服务。只有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才会随之发生深刻转变,走出一条干部好做工作、群众容易接受的好路子。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工作还得到了一些国际友人的支持与帮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现在,我国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正在不断调整完善,但是为全人群开展覆盖生命全周期的生殖健康和家庭保健优质服务仍然是长期的任务,需要拓展服务领域和改善服务质量,包括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预防和减少人工流产、促进优生优育、治疗不孕不育、生殖道感染防治、性病艾滋病防治、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等,这些都是“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内容。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把这个领域的工作做得更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