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2001:万能愿力系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山里(3)

第二天一早,徐丽萍起得比平常还早,坐在院子里边喝粥边翻昨天的图纸。

李倩打着哈欠走出来,一屁股坐她对面:“我昨晚还真做梦梦见自己在大堂接客,穿着制服,跟人说‘欢迎光临’。”

徐丽萍头也不抬:“你这种梦做三次,咱们这项目就能成。”

两人对视一眼,笑出声。

吃完早饭,她们简单分了下工:徐丽萍负责思路,市场定位、融资节奏、渠道判断——这些由她先拟个方向;

李倩负责执行,从找人、对接、资料整理、设计图落地、文案准备都一手抓。

“你白天还是留出时间读书。”徐丽萍想了想,“咱这事儿不急,慢慢搞。”

李倩点点头:“行,我晚上多干点,白天该学还是学。”

定了分工之后,俩人直接去找了两位老师。

苏老正在廊下喂鸟,听完徐丽萍说完,只嗯了一声:“也好,整天窝在屋里背材料,没实事干,也没意思。”

沈芝月也不意外:“我本来就打算下个月开始给她俩布点小项目,现在正好有活干。”

徐丽萍和李倩一听都连连点头,松了口气。

其实她们也知道,光学不练,迟早也学不进去。

这个项目来得刚好,像是上山一年来,天时地利人和下的第一个小转折。

李倩拿了资料准备去书房,走前还不忘调侃一句:“我今晚继续写融资计划,等我弄完了,王磊敢不投我,我就把他小木马给藏了。”

徐丽萍嘴角一勾:“你藏木马干嘛?”

李倩:“他现在天天跟周一抢那玩意儿,我看不过去。”

廊下两位老师听见这话,忍着笑不出声。

最近王磊日子不太好过。

他山上最爱干的事,不外乎陪娃、喝茶、吹风,然后——晚上顺路敲敲李倩房门。

结果连着三晚,都是同一个结局。

第一次,门没开,里面淡淡一句:“别闹,我在复盘案例。”

第二次,他多等了两分钟,门开了条缝,一只手递出一个保温杯:“喏,菊花茶,降火的。”

第三次,连声音都懒得给了,直接拉了内锁。

王磊站在走廊上,手里捏着那杯菊花茶,抿了一口,酸得他脸都皱起来:“……李总真是铁了心啊。”

正当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成了山庄最被冷落的人时,另一件事把他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周子望父子来了。

说是“来看看”,其实就是奔着酒店项目来的。

饭桌上气氛轻松,菜是厨房提前备的,王磊吃得慢,话也不多,只偶尔和小周一斗一斗筷子。

周父吃了几口菜,放下筷子直接开门见山:“我看你们那酒店项目,设计图不错,计划也细,就是……条件太紧了点。”

李倩倒也不绕:“确实紧,我们不打算让外人进得太深。”

她把方案翻到投资结构那页,推过去:“股份我们只出让10%,资金对口打给项目主体,不对人。你们如果投,就是一个亿。”

周父皱眉:“这十个点,实在太少了。你知道现在行情,一个亿进来,起码得谈到二十。”

李倩不卑不亢:“我还没说完,建筑归你们来做,工程款要先欠着,酒店正式运营两年内分批付清。”

这话一说完,屋子里安静了几秒。

王磊这时候慢悠悠抬头:“你们父子愿意做,我们欢迎;不愿意,也不会强留。”

周父冷笑一声:“还真不把我们当投资方了?”

李倩刚想开口,周子望抢在前头:“爸,我觉得可以。”

周父转头看他:“你疯了?一个亿只买十分之一?还欠着工程款?这买卖也太……”

“我就信王磊。”周子望笑着,“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周一满月酒上,那两个老领导你也知道——秦世平和韩震东,随便拎一个出来,背后是什么体量?”

“王磊现在是不上场,但谁都看得出来,他这人背后站的是啥层级。”

“真要赌一把,我就赌他这家酒店不只是赚钱那么简单。”

周父皱着眉没说话。

王磊笑了:“其实你们不来,我也不急。慢慢建,也能建起来。你们来,我就让李倩把账算清楚,能不能接,自己看。”

最终,周父把筷子丢进碗里,语气还有点不服:“就当给你小子撑场子。”

“钱我们出,工程我们做,股份我们只要10%,剩下的……我们不插手。”

王磊举起茶杯:“那就合作愉快。”

李倩瞥他一眼:“晚上你少敲我门,给我留点脑子干活。”

王磊假装叹气:“你现在是真把项目当老公了。”

贺青桐端着小周二从楼上下来,一边轻声哄孩子,一边丢他一句话:

“你都快成全山头最闲的人了。”

王磊摊手:“我这是在放养你们,懂不懂管理学?”

这天午后,王磊在后院教王周一认字,小周二在一旁哼哼唧唧地啃手指。

李倩和徐丽萍在书房忙项目的对接表,谁也没空搭理他。

贺青桐抱着一本药典从后山溜达回来,额头上沾着一点泥,眉眼倒是带着久违的兴奋。

“王磊。”她站在他面前。

“嗯?”王磊懒洋洋抬头,“想喝水就自己倒,今天没人伺候。”

“别贫。”她把药典往他面前一摊,“我想把后院那片荒地承下来,自己种药。”

王磊顿了顿:“种药?”

“嗯。”她点头,“之前不是你说过,自己人学医的,最好眼里、手里、心里都有药。我现在天天跟着你学方子,越学越觉得得自己下去摸一摸泥土,才知道什么是真药。”

她顿了顿,又补了一句:“我不是搞什么大规模经营的意思,我就想种点常用药材,看看土质、看周期……练练手。”

王磊笑了:“你要种,我当然不拦你。就是……”

“就是嫌我麻烦呗。”贺青桐挑眉。

王磊摊手:“你说得出口,我还能不答应?”

他站起来,看向后山那一块杂草地:“那块地也确实空着。你要是愿意动,我让徐丽萍把人手调两三个给你,把土翻出来。”

贺青桐满意地点点头,随口道:“我计划先弄半亩地,种点黄芪、丹参、金银花、桔梗,都是这气候能养的。”

“哦,还有点地留着试种黄连,你不是说过这玩意儿药性好但脾气臭,我想试试能不能压住它的火。”

王磊忍不住笑了:“你这是真要把自己往药农的方向搞了。”

“怎么了?”贺青桐把头发别到耳后,神色认真,“你不是说过吗?医生要对得起药材,也要对得起土地。”

“说得我好像挺有文化似的。”王磊啧了一声,转身去找徐丽萍,“我去说一声,地给你画出来,人手也安排。”

“谢了啊。”贺青桐在他身后喊。

“晚上给我炖药膳就行。”王磊摆摆手,“别让哥白帮你挖坑。”

没几天,那片后山荒地就被翻了出来。

王磊每天散步时经过,看她戴着斗笠、拿着锄头、埋头拔草,不时还对着小本子写写画画。

他嘴里嫌她“玩得太真”,心里却觉得——

有个认真种草药的贺青桐,真挺好。

至少这山头,不只是有人在造房子,也有人在养药、治病。

一家人,一片地,各忙各的,热热闹闹。

后山那片药地,越来越整。

原本只有贺青桐一个人忙活,后来老郑家的狗娃来帮她锄地,王磊看他干得不错,干脆让他留下来专门搭把手。

再后来,邻村的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路过,看见地里一排排的桔梗苗和黄芪苗,站在坡上看了半天,转头问了一句:“这是中药?”

“嗯。”贺青桐拿着水壶,“我试着种点,做做记录。”

那妇人点点头:“我们那边荒地也不少,原来都是种红薯,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地也荒着……你这要是能卖出去,是不是比种粮强?”

贺青桐笑了笑:“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我现在还在试验阶段。”

结果第二天一早,那妇人带着她邻居就来了,说是想看看怎么种,能不能学学。

再过几天,旁边村的村主任都来拜访,说是想组织一下大家搞个“药材种植合作社”。

贺青桐没想到事情发展得这么快,赶紧拉着王磊去找徐丽萍和李倩开了个小会,把情况说了一下。

李倩听完直接说:“如果真要搞起来,得配个加工点,不然都得卖给别人,人家随便压价。”

“这事我可以管。”徐丽萍点头,“你把药材品类列出来,我去找人评估下加工成本。”

“问题就是卖给谁。”贺青桐挠了挠头,“药材这东西,中间商太多,咱也没口子。”

王磊靠在椅背上,眼皮都懒得抬:“要不就自己收。”

三人一愣。

“啥意思?”李倩问。

王磊慢悠悠地说:“我们不是搞酒店吗?旁边干脆再开家中医院,正好你种的药有地方用,你当院长,宣传一波——‘青城山王氏中医’。”

“开医院啊?”贺青桐瞪大眼。

王磊点点头:“离酒店不远,买块地搞一栋楼。”

“那得多少钱啊?”

“问题不大。”王磊摆摆手,“国家现在对医院这种方向扶持力度挺大,说不定土地不用花钱,拿着中医药项目去谈一谈,有可能能批到。”

李倩立马跟上:“那我下山找几个人问问,看看这种项目要怎么写。”

“行,融资和建筑的事情丽萍你和李倩负责,青桐还是专心种药”

徐丽萍看着他:“你这不是又当甩手掌柜了?”

王磊笑:“甩着甩着,事业就起来了不是?”

贺青桐看着他,忽然觉得王磊说得好像也没毛病。

她低头想了想,说了句:

“要是这个医院能真开起来……我愿意一辈子待在山上。”

王磊没吭声,起身走到窗前,看着远处的后山。

风吹着药苗轻轻晃动,像是正要展开的一张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