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年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8章 一九七九年 二十七岁

3月 散文《夜话》刊于《宁夏文艺》第2期。

4月 短篇小说《林曲》刊于《人民文学》第4期。

中篇小说集《姊妹本纪》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贾平凹根据烽火大队的生活素材写成的一本小说集。小说分前本、中本、末本三部分,写了姊妹三人的成长过程。作品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语言独具特色,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写出了秦岭山区人民的精神风貌。

5月13日 短篇小说《结婚》刊于《光明日报》。

5月25日 创作谈《爱和情——〈满月儿〉创作之外》刊于《十月》第3期。贾平凹谈了自己创作《满月儿》的“设计”过程和“创作心得”:“一出场要自然,要有场景,以形象抓人”;“时时写进生活情趣,使故事丰腴”;“让月儿和满儿活动,力避‘我’来死板介绍,发议论;描绘要细腻,叙述要抒情;产生诗的意境”;“调子要柔和,不要出现成语和歇后语一类太土的话,节奏和音响要有乡下少女言谈笑语式的韵味;结尾要电影式的‘淡出’,淡得耐嚼。”他认为《满月儿》的不足是:“无论在主题的深化、情节的提炼、人物的塑造上,都明显地暴露了我生活底子薄、思想水平低、文学修养差”。通过《满月儿》的创作,也让他从中体会到了文学创作的乐趣:“要搞文学,就要对文学爱;对文学爱了才会爱你文学作品中的人;爱得深了,才会出情;有情就能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来塑造你的文学作品中的人了。这样,恐怕才不会被读者说:这篇写得没意思极了。”

5月 短篇小说《进山》刊于《十月》第3期。

短篇小说《结婚》刊于《光明日报》5月13日。

7月 短篇小说《竹子和含羞草》刊于《收获》第4期。

短篇小说《雪夜静悄悄》刊于《上海文学》第4期。

短篇小说《夏夜“光棍楼”》刊于《延河》第7期。

短篇小说《春》刊于《北方文学》第7期。

短篇小说《最后一幕》刊于《边疆文艺》第7期。

9月 贾平凹、张敏合著的短篇小说《琴声》刊于《奔流》第9期。

10月19日 和文友们成立“群木社”,贾平凹撰写的“社章”如下:

一、社名:群木

二、社铭:出路在天空,都要互相拥挤。

三、社圣:文学首先应是艺术,而且必须表现人生;写作不仅立足今天,还应有志占领明天;作品不仅求得发表,更要强调创造发展;讨论鄙视为了自己,推崇促进共同事业;争论反对显示高下,强调团结求真明理。

四、社性:在西安市文联倡导下的自我结合,充分发挥个性,不受权威约束的艺术团体。

五、社室:由文联提供,名曰“聊斋”。

六、社章:以文学为崇高艺术事业而为之献身的,有才华的,做出一定成绩者均可申请入社;须由本社二人介绍,集体讨论,社长批准;半年内停止小说创作的社员应取消社籍;不研究艺术而专弄文坛是非之文痞者,或思想见解有异于本社百分之五十人者,开除社籍。

七、社规:每月发表小说者,每篇至少交纳百分之一稿费为荣誉费;未发者则交奋斗费三角;每礼拜五下午为活动时间,必谈所作或见解;每年评选创作、活动奖各一人,奖励全年社费。

八、社律:入社者,人格文格必高雅;社员者,不准以本社名义在外招摇撞骗;凡进聊斋,必谈艺术,闲人禁入;列席者,须社长邀请;旁听者,经申请后由社长批准;缺席一次,罚款一角。

九、社容:社长二人,经选举由贾平凹、陈忠实担任;秘书一人,由社长指定周矢担任,顾问三人,姚虹、王愚、肖云儒(按年龄大小排列);指导二人,张炳文、贾玉森;社员现有八人:李佩芝、陈忠实、周矢、张敏、赵宇共、郭培杰、高铭、贾平凹(按姓氏笔画排列)。

十、社外:不欲为首,力求独步;志同道合,互依互立;群木成林之日,当是该社解散之时。为巩固本社,数月内暂不扩大社容。[1]

11月 短篇小说《丈夫》刊于《鸭绿江》第11期。

短篇小说《明日要上课》刊于《少年文艺》第11期。

散文《盼儿》刊于《少年文艺》第11期。

12月 短篇小说《纺车声声》刊于《青春》第12期。

散文《麦收时节》刊于《人民文学》第12期。

贾平凹总结自己1979年的创作时说:“这一年,文坛上新人辈出,佳作不断涌现,惊叹别人,对照自己,我又否定起我前一段的作品,那是太浅薄的玩意儿了。我大量地读书,尽一切机会到大自然中去。培养着作为一个作家的修养,训练着适应于我思想表达的艺术形式。我不停地试探角度,不断地变换方式,我出版了几本书,却不愿意对人提起这些书名,不愿意出门见人,不愿意让外人知道我是谁。从夏天起,病就常常上身,感冒几乎从没有间断过。我警告自己:笔不能停下来。当痔疮发炎的时候,我跪在椅子上写,趴在床上写;当妻子坐月子的时候,我坐在烘尿布的炉子边写。每写出一篇,我就大声朗读,狂妄地觉得这是天下第一的好文章,但过不了三天,便叹气了,视稿子如粪土一般塞在抽屉里……”[2]

本年度重要研究论文

胡采:《关于贾平凹和他的作品》,《文艺报》1979年12月18日。

贾平凹:《爱和情:〈满月儿〉创作之外》,《十月》1979年第3期。

贾平凹:《需要十二分的雄心和虚心——〈满月儿〉写作后感》《延河》1979年第6期。

注释

[1]张敏:《贾平凹的艰苦岁月》(上),

[2]贾平凹:《我的台阶和台阶上的我》,王永生主编:《贾平凹文集》第12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