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动物与人类的生存、生活密不可分,从最初的人与动物互相猎食,到人类逐渐强大而制服、驯化、饲养动物,动物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文明的进步,动物在作为人类肉食补给之来源的同时,逐渐进入人类的精神层面——原始的图腾文化将形态各异、对部落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动物吸纳进去。随着动物始祖地位的确立,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一系列与动物有关的故事也开始出现,展示着人类对于动物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动物关系的进一步紧密。早期的神话、寓言故事中,包含了大量动物的身影,无论是解释自然现象、讲述人类始祖功绩,或是宣讲道德观念、揭示生活哲理等,人们都习惯将动物及其形象融入其中,动物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人们按照动物的形态、习性等,将其形象融入语言文字、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当中,对原始的宗教信仰及民族习俗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一些动物具有了相对稳定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文化动物”,附着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因素,反映着人对动物的特殊情感,以及借助动物来表达的内心体验。
将动物入诗、入文、入画,在我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十分普遍,而将动物形象写入叙事作品、借动物来讲故事,则是国人借助动物形象发挥其影响力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对于植物形象,人们在文学作品和与之相关的文化品格的塑造方面,以静态处理为最常用的借用方式。不同于植物的静态生长,动物本身更富于生命跃动,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情况。动物的人文品格是在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中逐渐生成的,借助拟人等手法,以动物为主角来讲述故事,形成了一种生动、形象而更具影响力的言志、借托手法。先民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方式,也在对动物形象的借鉴中体现出来,进而影响到古人对于臆想世界的建构。随着民族心理的成长,道教、佛教在借助动物进行教义宣传方面,表现出各自鲜明的特征,与动物相关的叙事作品也因之繁荣,动物的文化品格日趋丰富,动物在民众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也日渐显著。研究动物作为文化角色的内涵,探索动物被传统文化定义、定位的过程及原因,对我们解读古人的情感,充分理解民族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叙事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作为研究切入点,拟对古代叙事文学中涉及的动物及相关故事的形成、流传及其折射的文化意义进行解析。通过解读动物形象在不同阶段叙事作品中的存在方式,分析文人庶众对各种动物之品性的接受、重塑以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心态,通过对动物故事在宗教文化影响下的变化与发展进行探讨,探寻以动物形象为核心的叙事作品在不同文化影响下表现出的特点,分析人们对若干动物故事的接受与改造方式,以及由此对后世文化观念、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