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益州介绍
益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郡数量有所不同。
西汉时期:益州下辖多个郡,包括蜀郡、犍为郡、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建宁郡、永昌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东郡和益州郡等,总共约146个县,辖区范围包括今四川、云南、甘肃、陕西、湖北、贵州的部分地区。
东汉时期:益州的治所曾设在雒县(今四川广汉),后迁至成都。刘璋时期对三巴地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巴郡分为巴郡、巴东郡和巴西郡。此外,滇郡为首的今云南、贵州、缅北一带的高原四郡被称为南中四郡。刘备攻打益州期间,刘璋又分犍为郡设立江阳郡。刘备占领益州后,进行了一些郡的调整,如将犍为属国都尉改为朱提郡,蜀郡被一分为二。三国时期,益州是蜀汉的重要根据地,下辖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越巂、牂牁、益州八郡三属国,共98县3道,约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西晋时期:益州下辖八个郡,分别是蜀郡、犍为郡、汶山郡、汉嘉郡、沈黎郡、越巂郡、牂牁郡和巴郡,县有四十四,户十四万九千三百。与蜀汉时期相比,西晋的益州在行政区划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曹魏灭蜀后曾分出益州一部分设置梁州,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又分益州设置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