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与何为:优秀传统治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的创新点

一是学术视角的创新。从全新的视角,即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并紧扣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要求,审视与研究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治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问题。本书并非仅仅局限于从民族内部看传统治理资源,而是从一个更宏大的社会历史视野,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以及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审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治理资源的时代功能。

二是分析框架的创新。第一,通过多维融合,尝试建立了少数民族乡村振兴的分析框架。将乡村振兴的政策性表达、学术主题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指示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为主线建立了少数民族乡村振兴的分析框架。第二,深度融入政治学的学术前沿,探索性地建立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创造性转化的理论体系。包括运用民族国家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国族理论、国民身份理论等,同时运用政治学与人类学交叉学科方法,从而建立起一个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创造性转化“何以转”“如何转”“转的效能”的理论体系,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突破。

三是学术思想的创新。创造性利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这是“因地制宜”的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助推特色化乡村振兴之路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四是研究方法的创新。课题组广泛深入云南怒江、西双版纳、德宏、大理、临沧、普洱、丽江以及四川凉山等地,就独龙族、傣族、景颇族、佤族、拉祜族、基诺族、壮族、白族、纳西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的优秀传统治理资源,进行了深入、系统、扎实的田野调查。进而将田野调查的第一手鲜活资料与理论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微观与宏观相得益彰,使个案与整体相辅相成,这也是研究的一个创新与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