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史诗《亚鲁王》社会功能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一对多地传承

《亚鲁王》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史诗内容的完整流传上,也体现在史诗唱诵者与听众间的互动上。东郎在葬礼仪式上唱诵完整的史诗内容,前来吊丧的客人们大多会在唱诵场前驻足听唱,也有学唱者借助东郎在仪式上的唱诵补全和筑牢自己的唱诵,因此每一次的唱诵,都是对历史的回顾,加深了听众对史诗内容的了解。因此,东郎每次唱诵前都得认真准备,避免在唱诵中造成失误,第一次主持仪式的东郎则更需严格要求。东郎WLW024学成之后的第一次唱诵仪式,师父十分担忧,对他进行反复训练,并认真交代唱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学了两年,也就是两个正月,师父教我最后一段的时候,说你今天学完了,你完完整整地唱一遍给我听,我就唱,然后也完整地唱完了。师父说,那好嘛,你都能唱完了,那你算出师了,我过两天要去帮人家开路,你跟着我一起去,你也唱一下嘛。开路的头两天,他又喊我去他家,说要给我交代一些事情。他还是紧张的,怕我会唱不好,所以我去了后他就反复地教我,让我注意一些事情。他说你唱的时候可以闭眼睛,但是一定不要唱错,你要是真的不记得了,我就在旁边,你不记得了你就下来,我接着去唱。然后还告诉我,去了人家要做些什么事情,不开路的时候,在哪个仪式上要唱哪个内容,都反复交代”[24]

吊唁的丧客们常在丧葬仪式上听东郎的唱诵,对大概的内容也都有所了解,前来习唱的习唱者对史诗内容也多有熟悉,因而东郎的唱诵并非单一的输出,一轮唱诵下来,东郎与东郎之间,东郎与听众之间都会有交流,在吸纳他人建议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唱诵。也有没有拜师,长期听东郎唱诵而习得史诗内容的,YEM就是特例。称她为东郎,是因为她会唱诵部分史诗内容,但是实际上她并未参与过仪式的主持,女性习唱史诗和主持仪式也是被禁止的。但因她出生于东郎家庭,父亲教学和主持仪式过程她都在场,长期跟随父亲,耳濡目染习得了部分史诗内容。她对史诗非常喜爱,曾要求学唱但都被拒绝。YEM的案例也说明,史诗的传承离不开东郎在场域上的唱诵,公开的唱诵不仅是对东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考验,更是大众学习史诗内容和民族历史的重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