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古文明印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最早城市——杨官寨遗址

酒文化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浓墨重彩、博大精深,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关于酒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随着近些年的科学考古,发现了一些远古时期的酿酒实证,让酒的起源在历史长河中逐步慢慢清晰。

著名的考古学者刘莉教授带领团队在杨官寨遗址考古研究中发现了古人酿酒的证据。他们对杨官寨遗址出土的一些陶器内物质遗存进行分析,发现遗存中主要原料为黍,辅料为山药、野生小麦族种子、栝楼根及百合。考古资料进一步证实,距今6000年前后,杨官寨古人以黍为原料,掺杂其他一些植物的种子及根茎糖化后经由漏斗注入陶器,酿造出了中国最早的谷芽酒,为中国酿酒起源找到了依据。[1]作为可复原酿制过程的中国最早的谷芽酒原产地——杨官寨遗址的偶然发现,对中国的考古来说意义重大。从考古资料中能看到杨官寨遗址有“城镇”雏形,这可能是5500年前的原始城市,也是中国都城文明起源地之一。

位于泾、渭河交会处的杨官寨村是西安市高陵区姬家乡的一个普通村落,这里的大部分村民祖祖辈辈都以耕地为生。2004年西安泾渭工业园在这里开工建设,挖掘机翻卷出来的黄土中夹带了无数碎陶片和大量灰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闻讯赶到,他们对陶片鉴定后,惊奇地发现这是一处庙底沟时期和半坡四期文化的产物,有很高的考古价值,随即成立杨官寨考古队。经过考古队员们执着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挖掘,一座5500—6000年前的遗址被挖了出来。考古学家据此遗址地处杨官寨,称其为“杨官寨遗址”。

经过近20年考古挖掘,杨官寨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达7000多件。[2]在出土的众多陶器中,有一件陶器造型独特、形象古朴,陶器外形如一个倒扣的盆,器壁上有一个人面的模样,眼睛和嘴巴为镂空形弯月状,鼻梁堆塑得细而挺直,神情憨态可掬,酷似一张流行的笑脸头像,这就是有名的镂空人面覆盆。据考古推测,这种“镂空人面形”的器物可能是用于祭祀或巫术活动的器座,这在国内同时期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十分罕见,具有较高的考古和艺术价值。[3]

杨官寨遗址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一处环壕聚落,这是目前发现的陕西关中地区这一时期庙底沟文化唯一一个最大的完整的环壕聚落遗址。经考古人员初步挖掘,这个环壕聚落周长约1945米,形状大致呈梯形,布局为南北向,壕内面积达24.5万平方米,壕宽6—9米,最宽处约13米,深2—4米。整个环壕聚落规模巨大,相当于34个标准足球场。疑似墙基的遗存在遗址北区东北段环壕内侧被发现,很有可能就是聚落的城墙。居住区位于环壕内部,在聚落中央还发现了容积约1000立方米的中心水池,并附带95米长的引排水系统。环壕外东北部发现了一块成人公共墓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杨官寨遗址环壕聚落丰富的文化遗存对我们研究先民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接近方形的环壕也许就是以“城”和“池”为主的城市模式最早的形成阶段。[4]

除了环壕聚落,杨官寨遗址南部还发现一组窑洞式建筑群遗址,这些建筑群成排分布,主要为前后室结构,前为地面后为窑洞,平面呈“吕”字形,这证明人类居住窑洞的历史有五千多年了。同时,还发现了陶窑和储藏陶器的洞穴,在窖穴内发现大量形态一致的尖底瓶,以及可能用来制作陶器的工具——陶轮盘,考古专家推测这在当时可能是制陶的作坊区,表明当时社会分工已较明确,专门从事制造陶器的部分家庭聚集在一起生活生产。这一考古结果也说明杨官寨的先民们已经产生财产私有观念了。

杨官寨遗址还隐藏着中国农业数千年的历史,已经炭化的粟米粮食,大量完整精美的陶器,数百件石斧、石球,土层中极为丰富的兽骨,众多的房址、灰坑、陶窑、墓葬等遗迹遗物展现出人类祖先的农业文明和社会文明程度,从而为探讨关中地区5500年前的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杨官寨遗址考古项目首席专家王炜林研究员说,完成杨官寨遗址如此庞大的环壕工程,必须有组织、有计划,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而这仅凭一个聚落的人力是很难实现的,这表明当时杨官寨聚落已经具备调运和组织的能力,他们把周边区域和聚落的人集中到一起,共同兴建这个超级工程。加上成排房子、中心水池、排水系统、陶窑、制陶工具、储藏陶器的窖穴、居民公共墓地等的发现,向我们揭示了距今5500年前后的这处史前聚落人口规模较大、文化发达,生产和分工先进,已具备都邑性质,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城市,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共同体,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杨官寨遗址的发现,对关中地区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为研究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社会分工、埋葬形式、婚姻风俗等重大课题提供了实物依据,填补了仰韶文化类型的空缺。杨官寨遗址是最早步入“城镇”文明的聚落实体,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福地,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之一。


[1] 刘莉等:《仰韶文化的谷芽酒:解密杨官寨遗址的陶器功能》,《农业考古》2017年第6期。

[2] 杨官寨考古队:《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收获(组图)》,中国文物信息网,2008年12月16日,http://www.kaogu.cn/cn/xianchangchuanzhen laoshuju/2013/1026/38030.html,2023年2月12日。

[3] 富鹏程:《浅析杨官寨遗址镂空人面覆盆形陶器的属性》,《黄河 黄土 黄种人》2021年第22期。

[4] 王炜林:《陕西高陵杨官寨考古与关中地区庙底沟文化研究》,《中原文物》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