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水火法钩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大小水火法的理论依据

赵荆山在其《伤寒心法》中云:“《内经》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仲景以六经治伤寒,叶桂以卫气营血辨温病,皆后世之准绳,医者不可不熟读精研。然则用其法间或有不应者,当如之何?盖理中、四逆、白虎、犀角之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乃正治之法,人多知晓。至如王太仆壮水制火、益火消阴,所谓从治之法者,人又多以为是治杂证之法。岂知伤寒门中,凡亡血、失精,或妇人产后,误治坏病,邪热久羁、阴精大耗,无以化气酿汗达邪,或阴损及阳,身热足冷,凡此等病证,皆不可正治,当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各从其属以衰之,即从治之法也。”由斯观之,大小水火法在立论和治则、治法上涉及了如下几方面理论问题:①壮水制火、益火消阴;②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各从其属以衰之;③从治之法;④补阴求汗,以酿汗达邪;⑤方制之大小。

显然,依据上述理论,可以看出,大小水火法是吾邑雷子兴、赵荆山、吴鉴三、李子高诸医家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步王冰之论,发景岳之学,结合各自临证心得,历经数十年不断实践和完善而创立的一种补阴求汗、扶正透邪之救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