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圈大全集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人脉是你事业发展的有力的推手

人脉,决定成功的暗码

放眼全球,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是我们人类中的精英。观察其成功的幕后,原来人脉资源就是他们成功的暗码。

可见人们成就事业的条件中,最重要的一项要属人脉了。在需要群策群力的事业中,如果人心所向,那么事业的成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即便是在险境之中,也会出现“人心齐,泰山移”的奇迹。

现实社会告诉我们:在这个讲究双赢或多赢的时代里,大家也逐渐认识到,一个孤军奋战的人是难以成就大业的,就算他是英雄也难显英雄本色,只有通过强大的人脉平台,才能造就传世的伟业,才能成就你一生的成功。

人际网络背后的意义,其实比我们所能想得到的还要深远。正如魏斯能在采访了280位企业总裁后写《不上,则下》一书时说:“那些企业的总裁们,非常致力于发展‘双赢’互需关系的基础。他们每个人都有如何步步高升到金字塔顶端的精彩故事,而大多数人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身旁人的提拔。”

美国作家柯达同样认为:“人际网络非一日所成,它是数十年来累积的成果。你如果到了40岁还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人际关系,麻烦可就大了。”

可见,人脉已经被赋予越来越大的意义与责任,而人脉今天的地位当之无愧,是人脉成就了事业。

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能保证完成所有的工作,纵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富于挑战、思维跳跃、观念创新的人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们主动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借外力助自己成功,借势力助自己成功。

众所周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成功竞选正是由于他拥有众多高知名度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在他竞选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朋友包括他小时候在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以及当学者时的旧识等。当演说家罗安数年前应邀在阿肯色州热泉市为旅游业年会演讲时,他才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人对克林顿总统的支持,才明白了克林顿总统在竞选中的人气。

大人物就是依靠他们所拥有的人脉成大人物的。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曾表示:“与太阳下所有能力相比,我更关注与人交往的能力。”正是这种卓越的人脉沟通能力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

每个人都将成功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因为在竞争的社会里只有拥有事业的成功才是完美的人生。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都与他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没有人际交往,人们无法预测自己的前途,无法面对困难,无法面对天灾人祸;没有人际交往,人们就组不成家庭、社会和国家,更谈不上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以前,每个组织都是独立的单元。在这些单元中每个人都权责分明。分工程度、次序及内部程序都是统一规定的。如今,那些等级森严、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的组织结构已经被可变的、有机的和充满活力的架构所取代,面貌焕然一新了。

这种新的架构能够很快适应组织不断变化的需求。人们不再把各层面的工作定义为一些毫无人情味、机械性的操作了。社会就是这样根据每个人对变革的适应能力、反映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他们的成果作出反馈的。而他们的成功取决于如何编织他们的关系网络、如何营造他们的人脉天地。

这是社会赋予每个人的使命,我们义不容辞!

不论是大自然赐给我们人类的福祉,还是我们在漫长的物竞天择中进化来的必需的生存能力,总之,正是无数人脉资源的延伸,我们才得以实现伟大的梦想,才得以成功,得以辉煌。如果谁能编织一张这样的人际交流网络,那他注定就要成功,因为他已经牢牢把握住了属于成功的暗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平常工作中,可以作为“人脉暗码”的朋友,大抵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朋友与工作无直接关系,但又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称为“游伴”。原则上不是同行,通常是我们在参加各种研讨会、同乡会和各种社团时认识的朋友,有些可能还是“吃”出来或“喝”出来的酒肉朋友。他们不但可以成为我们掌握各行各业知识信息情报的提供者,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动态,有时甚至可以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或“监护人”,有什么事都可以拿出来商量或发泄,这种朋友俗称“哥们”。

第二类朋友提供给我们有关工作情报和意见,称为“情报提供者”。这种人大都从事记者、杂志和书刊的编辑、广告和公关工作还有政府行政人员,他们信息来源及时广泛,即使你不频频请教打扰,对方也会经常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

第三类朋友提供给我们有关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意见,称为“顾问”。这种人多半是专家学者,甚至是本行业内的权威人士,我们可以把他们视为前辈或师长。我们要对他们万分尊敬,而你所得的也将是超过万分的惊喜。

无论哪一类朋友,我们都应该尽力和他们处好关系。来日方长,总有他们大显身手的一天,也有你收获的一天。

经营好你的人脉关系网,然后,你就可以像“稳坐中军帐”的蜘蛛,猎物自然会送上门来——只需要迅速出击就可以稳操胜券了。

有了人脉,意味着你就有了成功的潜在能力,只要利用适当、发挥适当,成功非你莫属。

莫洛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医院的书记员,后来升任美国摩根银行股东兼总经理,年薪高达100万美元,后任美国驻墨西哥大使,一时威震全美。这位莫洛先生,缘何有如此惊人的成就呢?

原来莫洛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他被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相中,才一跃而成为全美商业巨子,登上摩根银行总经理的宝座。据说摩根银行的董事们选择莫洛担当此任,不仅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和果断干练在企业界久负盛名,更因为他具有极佳的人脉关系。

可见,有了人脉,不但意味着你会比一般人更富有成就,而且就连成功都有捷径,真是百利而无一害啊!

那你还犹豫什么,快抓好你手中成功的暗码吧!

人脉,为你的人生镀金

人脉,是无法用颜色来定义的,它五花八门,不管人脉属于哪种颜色,只要你善用它,它就会让你的人生变得金黄灿烂,就像镀上了金!

在现代,任何巨额财富的起源,建立在借贷基础上是最快捷的。就是说,要致富先要借贷。而这种借贷意义千万不能限定在某一特定的金钱上,我们同样可以在人脉上进行借贷,俗称“借势”。没有本钱怎样致富呢?别忘了借贷是行之有效的成功的手段。当然,借钱就得付出利息,借人也得欠个人情,但不用担心,你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借用别人的势来镀金,你赢得的部分,可能远远超出了你所付的利息。

史泰龙在18岁时,找到了工作,节省下了一点钱,除此之外,他并不比其他十几岁的孩子更富裕。他每星期六都定期到一家银行存款,该银行的一位职员对他有了兴趣,他感到这个18岁的小青年有能力,也懂得钱的价值。因此,当史泰龙决定做文化传播生意时,这位银行职员就贷款给他。这是史泰龙第一次用银行贷款,当然它不会是最后一笔。于是,他明白了银行家这个朋友的重要性,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后来史泰龙成了影视经纪人,一年后他又成了书刊商人。他做了书刊商人几年后,有一个人找到他,请他为自己工作。这一位是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他受到鼓舞,开了一家保险公司,可惜他是很蹩脚的商业管理人员,他的保险公司总是赔钱。见到史泰龙时,他对史泰龙说:“我们是优秀的推销员,但现在我明白了应当坚持自己的专长——销售。史泰龙,你有良好的经营理念和丰富的人脉资源,我需要你,我们合作一定能成功。”

他们就这样开始了合作。

几年后,史泰龙购买了那个推销员所办的公司的全部股票,靠的仍然是银行贷款。他首先想到的是州立德拉斯银行。在得克萨斯州,大家都知道这个银行愿意帮助建设本州,而贷款给史泰龙这样正直、有计划又懂得如何执行计划的成功人士也是这个银行的业务范围。他得到了贷款。这一事实更加坚定了史泰龙关于人脉的理念,因为它再次证明了人脉的力量。

充分借助信贷制度,史泰龙在8年间把保险公司营业总额从50万美元发展到5000万美元以上。正是因为他在投资活动中善于动用人际关系、借用他人资金,他还拥有了对若干企业利润的控股权。

资金或信贷是那些原来贫困的人诚实致富的手段,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而社会关系则是打开成功之门的暗码。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培养自己的商业和社会关系网。没有人可以在真空中取得成功。企业家需要建立一个广泛的关系网,包括银行家、律师、顾问、会计师、分析师、投资人、政客、记者,以及最重要的——顾客。建立并发展关系网就像种树一样——如果成功,分枝会不断延伸,而且枝枝交错相连。这是每个人成功的第一要素。

有了人脉也就有了利润,有了利润就有了财富,这是一连串的、不可间断的。人脉资源在你人生财富的创造过程中首当其冲。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限制,真正的公平、地位的平等还难以实现,所以无形之中,就有了老板和员工之差,但不管你属于哪一层,人脉都是一视同仁的。

对于更多的员工尤其是销售人员来说,被其他业务员遗漏的顾客,就是一个金矿,只要你愿意并且能够使用它,你就有享受不完的资源。

失败的销售人员离开一个客户时,他们丢掉的不只是一个客户,还有看不见的东西。在他们的后面是什么?是他们的金矿。

很多人之所以在销售上失败,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追踪跟进。第一次碰了一鼻子灰,那就意味着又有第二次了,这种观念在当今销售行业是万万行不通的。聪明的销售人员会发现在你公司里,那些失败的销售员所放弃的客户可能成为你的客户群。

日本近20年来唯一连续名列“世界富豪排行榜”前100名左右的大亨山英太郎白手起家,凭自己的能力,30岁即拥有几十亿元资产,经营18家公司,32岁投身政治,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除了具备在金钱、股票、政治及黑白两道中打滚的精彩人生经验外,他也坦诚地表示,他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事业家、政治家以及投资家,是因为他拥有帮助他、支持他的广大人脉。是的,只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成大事的,就算个人再有能耐,如果孤注一掷,那么也只能是付之东流;相反,有了人脉做靠山,那他离成功就不远了。

他说,带他踏入财经界的关键人物,就是富士银行的前总经理岩佐凯实。当他促销别墅公寓,引进长期购屋贷款时,也获得了岩佐凯实的鼎力协助。他能与财经界维持广阔的沟通渠道,全拜岩佐所赐。他从政的恩师,则是田中角荣。虽然他是中曾根康弘的秘书,但田中还是很照顾他,因为田中就是那种胸襟开阔、敢于重用敌对派系人才的人物。他从田中身上学到,即使对方是敌对阵营的人,也还是要以尊重人才的心态与他交往。

山英太郎的事实告诉我们,人脉是形形色色的,不是单调的,里面什么样的人都要有,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甚至包括仇人。

赢家手中的秘密武器——人脉

14世纪,只有教堂里才有风琴,而且必须派一个人躲在幕后鼓风,风琴才能发出声音。

有一天,一位音乐家在教堂举行演奏会,一曲既终,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音乐家走到后台休息,负责鼓风的人兴高采烈地对音乐家说:“你看,我们的表现不错嘛!”音乐家不屑地说:“你说我们?难道是指你和我?你算什么?”说完他又重回台前,准备演奏下一首曲子。但是他按下琴键,却没有任何声音奏出。音乐家焦急地跑回后台,对鼓风的人低声下气地说:“是的,我们真的表现不错。”一位音乐家没有他人的配合,他便无法完成演出工作。

同样,一个天才没有别人的协助,那他也只能做个平凡的人了。

合力的作用是巨大的。做事情不能一盘散沙,而是要把大家的力气往一处使,是成大事者的合力之道。这就是赢家手中的秘密武器,建立了人脉,还要把人脉中每个人的力气往一处使。

雅虎的成功缘于其创业人之一杨致远结识了大卫·费罗。

杨致远上中学时学习不算勤奋,甚至有点懒,但成绩却相当优秀。199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了斯坦福大学,只花了4年就取得了学士、硕士学位。毕业时觉得自己还欠成熟,就留校从事研究工作。正好,大卫·费罗也留校从事研究工作。两人的邂逅和结交无疑成为雅虎成功的关键因素。

杨致远和费罗其实是旧识。费罗1988年毕业于杜兰大学,而且曾当过杨致远的助理教授。一向全拿 "A" 的杨致远在费罗的判官笔下却只得了 "B"。对此,杨致远还发过牢骚。后来两人同班听课,还在作业方面开展合作。以此为起点,两人成了最佳搭档。费罗内秀,喜沉思,而杨致远活跃,是社团中的领袖,他们的性格能力有了完美的互补。费罗善于在屏幕上整理资料,有一种“只要在终端前,就能统治全世界”的感觉。不久,他俩同去了日本。在那里两人都成了外国人,友谊与日俱增。

回到斯坦福,两人在一辆学校拖车上成立了一间小型办公室。两人都想建立自己喜欢的网站名单。后又决定集合起来,形成了“致远万维网导航”。不久,网站招徕了许多用户。人们纷纷反馈信息,还附上建设性意见,使内容更加完善。“要不是有这么多外来的回应,我们就不会继续下去,更不会有今天的雅虎。”

当时,网上有许多竞争者,但他们都靠软件自动搜索。虽范围广泛,但不准确。而雅虎则纯粹是手工制品,搜索准确,更加实用。实际上到1994年底,雅虎已成为搜索引擎的领导者。

1995年上半年,两人与好几家风险投资公司接触。此时,他们的网络已是世界上网络访问率最高的网址。最后是“美洲杉”慧眼识英雄。这家公司曾投资过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如今他们骄人的业绩上又添加了雅虎。

1995年4月,在“美洲杉”资助下,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资产约400万美元。

杨致远赢了,他赢得的不光是金钱,还有名誉、声望,更重要的是朋友的加盟。有了朋友的鼎力相助,不赢也得赢,这已经成为一个定律。而赢家手中的第二个秘密则是着眼于长远,在对待盟友和竞争对手时善于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不四面出击,而是广交朋友,周密考虑,谨慎从事。

有“巧手大亨”之美誉的张果喜深明事物的利害,1979年在开拓日本市场时照顾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善待盟友和对手,很快便成为日本佛龛市场的“龙头老大”。

在这之前有个小小的故事。

张果喜在日本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以后,就与日商建立了稳固的代理关系,全部佛龛产品都由日商代理经销。随着张果喜生产的佛龛在日本市场的畅销,一些颇富眼光的日本商人看到有利可图,为降低进货成本,一些销售商就想走捷径,绕过代理商直接从张果喜那里进货。

张果喜慎重考虑了这个新情况。

从眼前利益看,销售商的直接订货,减少了中间环节,厂方确实可以多得一些钱,捞到实惠。但从长远考虑,接受直接订货,就意味着将失去已花费了很大力气开辟的销售渠道,甚至使以往的销售渠道背向自己,走到自己的竞争面,这无疑得不偿失。

从这种思路出发,张果喜婉转而又坚决地回绝了那几家要求直接订货的零售商,日本代理商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增强了对张果喜的信任,在推销宣传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向来不轻易买账的日本代理商这次果敢地打出了张果喜是“天下木雕第一家”的招牌,从而使张果喜的产品在日本市场越来越稳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张果喜清醒地看到,生产佛龛是一种利润丰厚的行业,除了他的果喜集团公司,韩国制作的产品也有相当的渗透力,更不用说在日本本土还有成千上万的同类中小企业了。如果照以前那样,单靠原有的销售网络和一两个合资的株式会社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权衡利弊,张果喜决定扩大“同盟军”,把一些原先的对立派拉到自己一边。张果喜为慎重起见,还与他的智囊成员对此细细地作了分析研究,选择了分散在日本各地的有代表性的一些中小型企业。经过多方协调,于1991年成立了“日本佛龛经销协会”,这种方式变消极竞争为积极合作,当年便立竿见影,张果喜在日本佛龛市场的份额占到六成,取得了更大的市场主动权。

张果喜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成功,正是由于他赢得了日本市场上的人脉,建立了彼此的信任,扩大了自己的同盟军。

人脉,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资产

人脉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而言,经营人脉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个人而言,经营人脉更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平步上青云。

1.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一般人都爱犯一个毛病,就是自以为最了解自己。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所知极为有限,几乎无法具体地描述自己的个性、能力、优点和缺点。正所谓当局者迷,当你以为“这就是真正的自己”时,通常只看到“有意识的自我”和“行动的自我”,而这些都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

我们很难把握自己,唯一的办法只有拿自己与周围的人比较,或者从与人的交往中逐渐看清楚别人眼中的自己,有时候必须在多次受到长辈的斥责和朋友的规劝之后,才能恍然大悟,了解到真实的自我。可以说,除非有别人作为镜子,否则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德性。

贞观年间,魏徵是唐太宗手下的一名能够犯颜直谏的臣子,即使在太宗大怒之际,他也敢于据理力争,从不退让。

贞观十六年魏徵病逝,太宗亲自吊唁感叹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之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正是魏徵等忠臣的帮助,唐太宗才开创了唐初的贞观盛世。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强调的是你必须掌握竞争对手的特点、动向。比如他们是否重视教育训练?是否鼓励员工进修以加强他们的技能?他们在同业中的名声如何?是否参加商展?有没有加入商业性组织?

你的人脉网是了解这些信息的最佳渠道。

3.积累生活财富

我们习惯于从日常生活中了解这个社会,殊不知别人的生活经验、书报杂志和传播媒介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社会。可是从生活体验中捕捉到的社会信息毕竟太有限了,就如“井蛙窥天”一样,使我们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报纸和其他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也只不过是一张“地图”,光靠这张地图,当然很难控制活生生的现实。像这样经由褊狭的个人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观,都可能随着人际关系的扩大,慢慢得到修正。我们都记得从学校刚毕业时,父母、师长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确,外面的世界和我们理想中的世界是太不一样了。简单地说,只有与人交往才有可能掌握真正的现实社会,进而延伸自己的世界观。

正泰电器老总南存辉的亲身经历就可以为我们做一个最好的例证。13岁的南存辉因为父亲卧病在床,只好辍学当了一名小鞋匠。南存辉一手出色的修鞋手艺,使他结交了十里八乡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南存辉从这些做生意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国家开始允许个人经商了。当时全国五金电器市场资源短缺,柳市镇的许多人开始从事旧机器回收工作,他们将机器零件拆卸清洗,再当作零配件卖出。

南存辉感到自己开创新事业的时机成熟了。他拿出修鞋积攒的积蓄,和几个伙伴开了一个电器门市,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十几年后,南存辉的小门市发展成今天的大型企业集团正泰电器。

仔细搜寻一下你的人脉中,你有多少朋友?如果不多,你该去发展发展了。

因为,我们的一生中会受到无以数计的人影响,这些人可能是父母亲友,也可能是自己的上司和同事,还有可能是世界各地的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掌握整个社会,同时也可以从他们的生活态度了解到不一样的人生。

人脉,一种可再生资源

有一则寓言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小国的国君,他要出门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自己身边的三位信臣召集起来,按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一些银子。

后来,国王回国了,就把大臣叫到身边,了解他们经商的情况。

第一个大臣说:

“主人,你交给我3000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4000两。”

国王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

“好,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

第二个大臣接着说:

“主人,你交给我1500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1500两。”

国王也很高兴,赞赏这个大臣说:

“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

第三个大臣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手绢说:

“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500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我就把它挖了出来。”

国王的脸色沉了下来,说道:

“你这又愚又懒的大臣,你浪费了我的钱!”

于是收回他这500两,给了第一个大臣,并说:

“凡是能赚钱的还要多给他;不能赚钱的,原来的也要收回来。”

这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名的“马太效应”,第一位大臣很会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源,使其实现增值;第二位大臣也不错,使手中资金翻倍;而第三位大臣一叶障目,认为手中的动了就不是原有的了,小心翼翼地藏着,却不知手中资源的潜在发展。这三位大臣手中的钱就像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人脉资源一样,形不同而质同。

把“马太效应”放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在你刚刚开始准备创业、准备开展一个项目的时候,你可能没有钱、没有设备、没有技术。不要紧,只要你拥有掌握这些资源的人就行。

人脉对现代人而言,已经成了成功与否的最大关键,因为谁也无法预知自己的下一步如何。工作上的协助、生活中的资助、团队间的互助,就连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也能瞧出一个人的“关系”好坏!

有人5块钱只能买一斤苹果,偏偏就有人能5块钱买一斤半苹果还带一个橘子,或许有人会说那只是贪小便宜,也对,但是请仔细思考,得到便宜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

这很简单,因为这个人和卖苹果的关系很“铁”,这个人拥有了人脉资源,那他自然而然要比别人得到的多。

睁开你的眼睛,用心看看你周围的人群,也许他们中很多就是你可获得的人脉资源,最贴近我们的有朋友资源、职场资源、亲戚资源,还有当今流行的网络资源。

1.朋友资源

朋友正是志同道合才能走到一起,他们之间有种天然的吸引力,或者是共同的爱好,或者是共同的志向,或者是共同的追求。正是有了朋友的互相帮助,才有了许多场合的和谐,许多人士的成功。

北京大学有一个由“金融投资家进修班”学员组成的同学会,仅有200余人,控制的资金却高达1200亿人民币。

一位创业者在接受《科学投资》杂志采访时说,他到中关村创立公司前,曾经花了半年时间到“北大企业家特训班”上学、交朋友。他开始的十几单生意,都是在同学之间做成的,或是由同学帮着做成的。同学的帮助,在他创业的起步阶段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乡因具有共同的人文地理背景,而使彼此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自然而然也就很好处朋友了。历史上,曾国藩喜用湖南兵;而徽商和晋商不管在哪里,都和同乡搞好关系。正是同乡之间的互相支持,才成就了徽商和晋商历史上的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几乎所有商业繁盛之地,其最惹眼、最气派的建筑都是同乡会馆。如今,一个人要外出创业,比如一个湖北人要到北京创业,或者一个温州人要到旧金山创业,老乡众多仍然是最有利的条件之一。这也是近年来各地同乡会风起云涌的原因。

2.职场资源

效用最明显的应属职场资源。职场资源即是指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为他人工作时所建立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项目资源和人际资源。创业活动有不成文的“不熟不做”的教条。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像美国或欧洲国家一样,普遍认同和执行“竞业避止”法则的情况下,职场资源恰好可以弥补创业者创业项目缺乏的困难。

从利用职场资源入手进行创业,已经成为许多人创业成功的捷径和法宝。据调查,国内离职下海创业的人员,90%以上利用了原先在工作中积累的资源和关系。

3.亲戚资源

亲戚资源是与生俱来就形成的,也是每一个创业者发展的基石。它是人脉资源中最稳定也是最牢固的资源。

4.网络资源

网络可谓是近年来提升人气最时尚快捷的工具,通过互联网,真正让世人体会到了“地球村”的魅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再是人们的幻想。太多的人利用网络聚集人脉,走上致富之路。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创业者若能广交朋友、善交朋友,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就会派上用场。亲戚、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犹如资本,对创业者来说是多多益善。人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是个人成功路上的可再生资源。

某些人会认为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一切按照准则行事,不需要靠任何关系。原则上没错,但从取得支持的角度而言,经常会让自己被泼冷水,中冷箭;换句话说,自恃才华过人,但人缘奇差无比,行事作风缺乏协调性,平日又很少与人交往,这就摆明了要让自己与世隔绝的心态,既然如此,“局外人”又凭什么伸出援手呢?

“生时靠人带,死时靠人拜”,人际关系的重要再明白不过如此。中国人注重人情关系,如果能以情感性的人情维系人际关系,必然会出现人生中用之不竭的资源!

人脉,事业前进的推动器

在人脉意义里,包含了许多人,有领导、有下属、有同事、有朋友、有家人、有亲戚,这全部都是人脉,而一个成功的人就是利用这些人脉来推动自己事业发展的。在许多的人脉资源中,人才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

常言道:人才犹如金子,是事业发展的推动器。成功创富的老板们更离不开各种人才的鼎力合作。只有把优秀的人才精致地编成一张高效的网络,发挥他们的长处,才能推动事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帅才也是老板们梦寐以求却不是轻易可得的。

中国俗话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西谚有云: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斗不过一只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

可见,无论是商战、经济战,还是政治战争等,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因素,人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而尤为重要的是,人才的因素。而那些管理者,正是有着慧眼,找到了时代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主角——人才。

对于真正的人才,不少老板都有类似“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这样的事例,简直举不胜举。

被称为“台塑大王”的王永庆,其事业成功的推动器就是靠人才,他曾经为了事业的发展上演了一幕现代的“三顾茅庐”,被企业界传为美谈。1996年,王永庆看中了一项很有前途的事业,就是把山林废弃的树梢残材,经化学处理后变为高价值的纤维。这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可是他手中的资金周转不过来,而这时他的朋友银行董事长陈逢源独具慧眼,看好化学纤维的前途,果断地把在金融圈很有地位的丁瑞央介绍给王永庆。最初丁瑞央婉言谢绝了王永庆的邀请。王永庆不灰心、不气馁,先后五次盛邀丁瑞央,终于打动了丁瑞央,同意到台塑任职。丁瑞央到台塑后,经他的策划与奔忙,使台塑企业开创了民营企业直接向国外银行取得长期贷款的先例。

这就是人才带来的效益,无可厚非!

在我们今天这样的社会里,可以下一个定论:人才决定了你事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你事业的成功。或者换一句话说,对于成功,人才的作用是绝对的。一部“发生学”不就是人才发展的学问吗?没有人才,哪有发展!所以,人才创造了自己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对手——失败者。这种道理不言而喻,不用细说,大家都会明白透顶,古今中外的事例信手拈来。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上,追溯到汉朝,让我们看一下:刘邦——汉朝的开国之君。

刘邦在取得天下后总结成功的原因,他对他的大臣说:“各位都说心里话,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有人就说,刘邦打了胜仗,利益和大家共享,项羽却嫉妒有功之臣,怀疑有才之士,这就是一成一败的原因。

刘邦却说得明白:“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我的成功在于能用人才。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后方,稳定百姓,供应前方粮饷,使转运粮草的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人中豪杰,我却能用他们,这是我能得天下的真正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用他,这就是他被我消灭的原因。”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可见有人才则成功!

无人才则失败!

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都羡慕他的成功,都把比尔·盖茨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可是光是看表面的东西还只是“鹦鹉学舌”,下面的故事会让你有所收获。

创业之初的微软公司基本上都是年轻人,搞业务、搞推销都是一把好手。可是做起内务和管理方面的杂事,没有人能有耐心。第一任秘书是个年轻的女大学生,除了自己分内的工作,对任何事情都是一副不闻不问的冷漠劲。盖茨深感公司应该有一位热心爽快、事无巨细地把后勤工作都能揽下来的总管式女秘书,不能总让这方面的事情分他的心。他要求总经理伍德立即解雇现任秘书,并限时找到他要求的那种类型的秘书。

几天后的早上,一个42岁的女人露宝成为比尔·盖茨的第二任女秘书。

露宝到公司不久,发现盖茨工作很辛苦,为软件设计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经常躺在地板上就睡着了。刚开始露宝以为是盖茨晕过去了,没想到是他太累了,后来她就像母亲呵护儿子一样给他盖好衣服,悄悄掩上门。关心盖茨在办公室的起居饮食,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项内容。这使盖茨感到了一种母性的关怀和温暖,减少了家庭带来的种种不适感。而盖茨也像对母亲一样对待他的这位雇员。

露宝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盖茨是谈判的高手,不过第一次会见客户时,也会使人产生小小误会。客户见到盖茨时,总不免怀疑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不是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们伺机打电话到微软公司核实,露宝接到这些电话,总是和蔼可亲地回答:“请您留意,他是一个年纪看上去只有17岁,长一头金发、戴眼镜的男孩。如果见到的是这样的形象,准没错。自古英雄出少年嘛。”露宝的话化解了对方积郁在心头的疑问。

露宝把微软公司看成是一个大家庭,她对公司的每个员工,对公司里的工作都有一份很深的感情。很自然,她成了微软公司的后勤主管。

慢慢地,她成了公司的灵魂,给公司带来了凝聚力,盖茨和其他员工对露宝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当微软公司决定迁往西雅图,而露宝因为丈夫在亚帕克基有自己的事业不能同去时,盖茨对她依依不舍,留恋不已。盖茨、艾伦和伍德联名写了一封推荐信,信中对露宝的工作能力予以很高的评价。临别时盖茨握住露宝的手动情地说:“微软公司永远给你留着空位置,随时欢迎你。你快点过来吧!”3年后,露宝先是一个人从亚帕克基来到西雅图,后又说服丈夫举家迁来。

事实证明,比尔·盖茨知人善任,从工作需求出发,他选择了露宝,也同样选择了事业的成功。

如果没有露宝的尽心尽责,那盖茨就不可能全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那他的事业可能就不会如日中天了。

人脉,事业发展的情报站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资讯型社会。

资讯化社会是从工业化社会转换过来的,引发这一转换的不是土地或是资本,而是资讯。

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谁拥有资讯谁就能成为赢家。

在中国古代科举时代,人们推崇“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在今天却不行了。因为窗外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很有可能你读的某些书在社会上根本无用武之地,更别说发展了。

富豪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收入渠道有很多种,既有主动收入,也有被动收入。当然,他们生命中大部分财富都是来自于被动收入,而信息是产生被动收入的主要来源。

他们知道两条真理。

第一条真理:拥有多个收入渠道的必要性。聪明的人认识到有必要维护多个收入渠道——不是一个或者两个,而是来自完全不同的多种渠道的收入。如果其中一个渠道“枯竭”了,另一个渠道还有,这也就是信息的灵活性。

第二条真理:沉淀收入的力量。比如,当你在银行户头里的资金为你赚取利息的时候,那种收入就是沉淀收入。它会每天24小时不断汇入你的户头,而不需要你额外付出任何精力与努力。

关于信息的重要性,在商场中更为突出。

商场上称人际信息为“情报”。一个生意人怎样获得工作上急需的情报呢?最可靠的方法是:养成读书的习惯、经常看报、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生意人最重要的情报来源是人,对他们来说,人的情报无疑比铅字情报重要得多。

越是精明的经营人才,越重视这种“人的情报”。日本三洋电器总裁龟山太一郎被同行誉为“情报人”。对于情报的汇集他独出心裁,最有趣的是他自创的“情报槽”理论。他说:“一般汇集情报,有从人身上、从事物身上两个来源。我主张从人身上加以搜集。如此一来,资料建档之后随时可以活用,对方也随时会有反应,就好像把活鱼放回鱼槽中一样。把情报养在情报槽,它才能随时吸收到足够的营养。”把人的情报比喻成鱼,简直恰如其分。一位有名的评论家也说:“我每一次访问都像烧一条鱼一样,什么样的鱼可以在市场买到,应该怎么烹调最好,我得先弄清楚。”对于生意人来说,从人身上得到情报并及时处理情报,其实是和做编辑一样。许多记者都知道,在没有新闻时,设法找个话题和人聊聊。生意人也是如此。也许没有办法随时外出,那就利用电话来向朋友们讨教吧!

日本前外相宫泽喜有一个闻名的“电话智囊团”。宫泽在碰到记者穷追不舍时,往往要求记者给予一个小时的时间考虑。如果碰巧在夜里,则只要一通电话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这些答复就源于他的10名智囊团成员。

一个人打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建立品质优良的情报网,成了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或许你会说“我已经有很多朋友了”,我们这儿所说的“朋友”不是年幼时的朋友、同学或同事就能涵盖的,彼此间的交情也不是建立在快乐和利害关系上。严格一点说,朋友应该是人生旅途中可以同舟共济、同患难共甘苦的朋友或工作伙伴。

而我们的“情报站”里储存的就是这样的信息。

在蒙萨多化学公司服务的席柯罗博士,就强烈赞同建立个人通讯网络的做法。“如果同事之间因为没有内部通讯系统而导致彼此缺乏沟通,许多研究计划都可能因为重复而白白浪费掉。”具备沟通与建立人际网络的能力可以增进经营成果。发明“戴克公开演说法”的戴克就曾说:“沟通是一种接触运动。”

敞开胸怀打入人群,并与人分享信息,是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

认识的人愈多,获得信息的过程也愈快,信息也就越多。

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对我们的工作与事业的好处是很多的。

让我们回顾一个洗发水的广告:“我告诉了两个人,他们又告诉了另外两个人……”接下来的屏幕便是数不尽的女性,个个拥有漂亮而干净的秀发。

与人沟通、分离资源并建立人际关系网络,不仅使我们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更让我们能充分享受生活并应付其中的可变情况。在决定选择这条路之前,仔细评估建立人际网络的好处。潜在的好处便是常说的“信息就是力量”,我们因此有东西可以与人分享。一方面,我们通过公司的通知、报告与自己所做的研究获得“正式”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同事、朋友和闲聊所获得的非正式情报,也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