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0章 ·平原会战
离开科奇城的第六天,王历一二〇五年五月二十日傍晚,北山一行人乘着海船终于抵达了北方王国拉尔比斯,船只停靠在了和格威特兰并称“海岸明珠”的特斯威。
特斯威,地处拉尔比斯主要河流——凌河的入海口,让它闻名于世的有所谓的“三大景色”。
其一自然就是冬季这里的港口从不结冰,有着“不冻港”的美誉;其二则是特斯威是大陆北端最繁茂的商业中心,来往于此的商人多如牛毛。
至于其三,据说在冬天时节,凌河从大陆带来的水汽,与北海冰冷的空气交织,会形成一片独特的雾气缭绕,为此特斯威还有另一个称呼——冬雾城。
只不过,北山这次是没有机会见到第三个景色了,此时夏季即将正式来临,就算身处大陆最北端的位置,还是能感受到一丝丝的炎热的气息。
从海船下来,北山和这一段短暂路途的船长道别,不得不说贾拉尔还是挺尽心的,这艘船虽然比不上在科威比特时,利奥找的那艘,但看着至少也不是差了太多。
深吸一口带着咸咸海风的气息,北山忽然回想起这六天的时光,也许是上神认为北山经历的已经足够多,终于舍得网开一面,就连船只通过大陆西北角,被称为“暴风角”的海域,也是难得的风平浪静。
这让海船上的船长与水手们都连连称奇,据他们说往常通过那里时,巨浪犹如海兽不断冲击船只,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船长也会感到心悸。
也因此,“风暴角”几乎与大陆东岸的“咆哮洋”齐名,唯一不同的大概只是它的区域不那么宽广,才得以让海船能够冒险通过。
北山还记得,当他们安然通过“暴风角”之后,那位船长在他身边感叹:“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这片海域航行,三十年来都从见过‘暴风角’如此平静,说起来阁下上船的那天起,我就感觉到阁下身上萦绕着的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这一定是因为您受到了上神的庇佑。”
北山对此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虽然人们常将不可解释的现象归结于神明的意志,但真正的力量往往源自于内心的坚定与充足的准备。
通过“暴风角”后几天的海路,船只一直贴着海岸线航行,也是从那时起,北山只要从船帮右舷向南方看去,就能望见无边无际的北方草原,直到天的尽头。
北方草原,完全属于拉尔比斯管辖,从南疆出发前北山还特意找过洛天询问,毕竟洛天曾经在这里出生成长。
而据洛天描述,北方草原的拉尔比斯几乎可以算作一个游牧王国,民众根本无法依赖农耕,每年夏冬两季,牧民们都会驱赶牛羊,穿梭在草原之上,寻找最肥沃的夏冬草场。
也是因此,拉尔比斯也注定了并没有太多的城池,这一点倒是和西北沙漠有些相似,这里除了特斯威作为北方商业中心而建城之外,就只有拉尔比斯的国都卢亚还算一个城池。
当北山亲眼见到这片无边草原后,他才真的想明白,怪不得王历上千年以来,大陆各国攻伐最严重的就是亚尼法特亚和拉尔比斯双方,他觉得换作他是拉尔比斯的统治者的话,也会不断南下抢夺更容易发展的土地的。
只不过,亚尼法特亚毕竟是大陆第一帝国,势力摆在那里,往往拉尔比斯才一派兵南下不久,就会被赶回草原,记载中最长的一次占领也只有不到半年,那还是趁着亚尼法特亚当时内乱才达成的成就。
话说回来,北山忽然又觉得,说不定现在拉尔比斯人可以打破他们先祖的占领记录,毕竟如今的亚尼法特亚应该是建国以来最乱的一次。
可转念一想之间,北山又难免对此产生怀疑,因为现在的亚尼法特亚,偏偏又出了个不世出的天才凯兰。
“也不知道大平原上的战事如何了。”站在特斯威的码头上,北山低声念了一句。
炉石在一旁用手戳了戳北山,说道:“又在发什么呆呢?接下来,我们往哪里走?”
北山正要答话,他身后便走来三个陌生人,对他微微行了个礼。
“你们来的还挺快。”北山对三人笑了笑。
这三人的身份自不必多问,北山当然知道也是修斯派来的探子们,本来按照之前的计划,这些人应该在拉尔比斯国都卢亚等他,但谁料中途会遇见那些烦心事。
因此在科奇城出发的当晚,北山就让炉石用传送石板给修斯去了封信,讲述了下他之前经历的故事,并且也顺道说一下他只能从特斯威那个地方从北向南的去克尔伊目山的闪族驻地。
而现在看着出现在特斯威的三人,北山知道这肯定是他给修斯去信后,修斯就立刻又通知了探子们,赶快也来特斯威,好提前给北山做些安排。
“住的地方,你们应该找好了吧?”北山笑着问道。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后,点头回应:“是的。”
北山“嗯”了一声,随即又看向炉石,回答起炉石刚才提出的问题:“现在太阳都马上落山了,就先休息一夜吧,明早我们再向南出发,穿过草原,直抵克尔伊目山。”
夜幕降临,特斯威的港口仍旧人声鼎沸,渔火映照下,把平静的海面承托的如同天空的繁星,探子们给北山安排的住所,就靠在港口旁不远,但房屋也如双子城时是个小庄园,简约而不失高雅。
“其实,你们不用总是给我找这样的地方住的。”北山把目光从窗口收回,看向面前的三个探子。
此时,除了北山之外的其他人,都跑到港口边的酒馆酩酊大醉去了,用炉石的话来说就是,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地方,总得享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不能总是紧绷着神经。
听到北山的话,三人微微一怔,他们当然不知道北山在双子城里的时候,那位曾经的同僚,如今被北山看重而调回南疆的莱斯利,也找的是相差不多的庄园。
其中一人躬身回答:“这是我们应该为殿下做的,殿下为了王国奔波数千里,从南疆到北国,如果连睡觉的地方都不好的话,我们就是失职。”
北山对三人柔和的笑了笑,希望他们不要因此心里觉得有负担,他说道:我知道你们的好意,但这样的地方太破费了,不如把金币花在你们该用的地方,比如用在这里的权贵身上,好探听些我们关注的消息。”
“是,殿下。”三人单膝下跪,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命令。
“行了,别跪着,我没那么多规矩。”北山摆手让三人站起,随后又问,“这段时间你们有没有打听到大平原那边的消息?凯兰那家伙是胜是败?”
“殿下不知道吗?”一个探子却发问。
“我知道什么?”北山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那探子一愣,随即解释道:“是属下失职,忘了殿下最近都在海上,这才有那一问,因为大平原上的战事已经有了结果,而且现在全大陆都传开了,都说‘平原会战’也只有凯兰那种人才打的出来。”
“哦?快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北山连忙催促。
在探子们接下来的讲述中,北山只听的连连惊叹,因为面对三方围攻的凯兰,竟然靠着不足敌人三分之一的兵力,消灭了近二十万人。
据探子们讲,战事全面爆发是已经是七天之前的事情,那时北山正在经历“砸”到脑袋上的缘分,以及苦思冥想的怎样推辞。
当时,奥罗帝国方面,因为抽调的二十万增员忽然调转回国,因此只有先期越过界河的那三十万人马,在第三次破开凯兰布下的防线后,直奔凯兰率领的大本营而去。
听到这里的北山暗暗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那二十万增员为什么会回去,自然是因为那个算计了他的瑞利的命令,萨比特城的那场刺杀,几乎能排上奥罗有史以来变乱的首位,他也是其中的参与者。
而后来北山在赫洛兹城时,就仔细算了算,发现五十万兵力已经是奥罗帝国能拿出的极限,可随着刺杀成功,伊戈五世身死,新王突然登基,为了保证自己王位不会出差错的瑞利,自然只能调回军队以稳定局势。
因此,说不定奥罗国内也有不少人看出了这一点,瑞利才不得不放弃对先期军队的增援,转而将重心放在稳固自己的王位上。
“你们继续。”北山挥了挥手,探子们看他目光出神,刚说几句就停下了声音。
“是。虽然奥罗方面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调回那二十万人,但毕竟还有三十万军队攻击凯兰,而且……”
在奥罗的军队距离凯兰大本营不到五十里的时候,拉尔比斯南下的十万人马也已经悄然逼近,同时亚尼法特亚的叛乱贵族军,六万人马也到了凯兰大本营东侧七十里的位置,三方合围的态势已经显露出来。
“不过属下们有一点没探听清楚,按说之前获得的消息里说,奥罗和拉尔比斯宣告了联盟,但在合围后,他们却并未把大营建在一起,而是相隔了足足二十里。”一个探子疑惑的讲道。
北山只是点点头,示意继续说下去,奥罗和拉尔比斯的联盟大概率是告吹了,毕竟对拉尔比斯而言,自家的公主死在你奥罗的萨比特里,这个仇恨可不是轻易能够化解的,还能一同合围凯兰,也不过是还有着短暂的共同利益而已。
“正是因为这二十里合围圈的漏洞,给了凯兰机会,根据探听而来的消息,在开战前的好几天,凯兰针对奥罗和拉尔比斯主动发起过连续性攻击,几乎达到了每隔一小时就去袭扰一次,导致这两方人困马乏,因此八天前的夜晚,凯兰趁机带着麾下的十万人马,悄悄从那里溜了出去,只剩下五万人留守大本营。”
“后来呢?”
“七天前清晨,奥罗方面率先发动了全面进攻,隔了半个小时后,拉尔比斯的军队也从北边攻打大本营,不过留守的那五万亚尼法特亚人实在勇猛,足足打退了十三次进攻,属下们在想,或许这恰恰就让奥罗和拉尔比斯双方都认为凯兰必然就在其中。”
“那偷溜出合围的凯兰去哪儿了?”这是北山最关注的,按照他的想法,凯兰接下来应该会在奥罗这个军队最多的势力,攻打十数次而产生力竭时,从后方对其发起进攻。
然而,探子接下来的回答,却证明北山想错了。
“凯兰从合围西北角溜出去之后,直接马不停蹄地绕了一个大圈子,直接用优势兵力一举吞下了他大本营东侧的贵族叛军,据说后来从俘虏的奥罗探子口中,听到奥罗的统帅骂了好几次,说什么那么叛军为什么不迟迟动手。”
“原来是这样。”北山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凯兰的战术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却又合情合理,先打败最弱小的那个,再调转过来对战强大的,用一场胜利来振奋自己人马的信心,也能够在心理上给敌人一定的打击。
“那么,凯兰在吞并了那六万贵族叛军后,他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北山继续追问,他很想知道凯兰是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局面进一步扭转战局的。
探子回答:“那六万贵族叛军实在不经打,消息说他们不过伤亡了不到八千人,就全部选择投降,凯兰则顺势把这些人利用了起来,带着降军掉头向西绕到奥罗大营后方,展开了进攻。”
北山微微点头,凯兰果然还是用的是后方袭击的战术,毕竟奥罗三十万人马也不是吃素的,真要正面对抗,就算“流风”也找不到吹入的缝隙。
接着,他又问道:“亚尼法特亚的贵族叛军,哪怕是不经打,很快选择投降,可毕竟是占了凯兰他十万人马一半的投降者,他就不担心这些降军会在关键时刻反水吗?”
对于这个疑虑,北山觉得要是他自己的话,大概是没有这份胆量去立马把投降者运用在战场上的,历史上从不缺乏降军在关键时刻倒戈相向的例子,这对于一支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都是致命的打击。
北山估摸着,要是他的话,大概率会选择收缴那些降军的武器,只要这些家伙不会在接下来的对战中,又跑来添乱就好。
一个探子似乎早已预料到北山会这样问,话音刚落就立刻解释:“殿下有所不知,那五万余众的贵族叛军一投降,凯兰就直接把小队长以上,所有具有贵族身份的军官绑起来斩首了,剩下的大多都是各贵族封地的平民,凯兰则威胁他们,只要接下来听他指挥,杀一个敌人免死,杀两个敌人有功。”
“并且,凯兰当时还宣布,只要尽心杀敌者,战事结束后,将会给予降军和他麾下军队同等的奖励和晋升待遇,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降军的战斗热情,而剩下的小部分心怀异志者,在严格的监视和同僚的监督下,也很难有机会实施倒戈。”
探子说完后,北山忍不住长出了一口气,这个凯兰,真是杀伐果断,天生的统帅料子。
那可是五万人的降军,小队长以上拥有贵族身份的军官,算起来没有八百也有六百,凯兰眉头都不皱一下,说杀就杀了,而且他还能自信到缺乏了指挥的降军,仍能被他运用起来。
这种事,北山觉得自己就算能够同样果断杀掉那么多降军军官,却更不可能再把那些家伙立马安排上战场了,毕竟缺失了指挥系统之后,就算是自己一手拉出来的军队,也难保不会在战场上出现混乱,更别提那些刚刚投降、心思未定的降军。
“那么接下来的结果,自然是凯兰用降军作为先锋‘肉垫’,成功突袭了奥罗的大营后方,然后从大营中一路穿插,一口咬在那些正在进攻他大营的奥罗军队的屁股上。”北山给出猜想。
他此时的语气多了几分佩服,虽然凯兰是他的敌人,但这种心智和气魄,确实让人不得不服。
探子回答道:“正如殿下所料,凯兰的这次突袭极为成功,一举击溃了奥罗大军,随后他又马不停蹄率军,配合着大营中留守的那五万人马,以钳形攻势反包围住了拉尔比斯的军队。”
“嗯。”
北山轻轻应了一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用探子们去讲述,他也能猜个大概,无非就是拉尔比斯人眼看着奥罗三十万人马都溃散,自身的士气也必然滑入谷底,同样被凯兰一击而溃。
再往后,自然是亚尼法特亚的银甲战士们,在大平原上分开追击奥罗的褐甲溃兵与拉尔比斯的青甲败军,一直追到天黑才放手,从而这一战下来,算上投降的那些贵族叛军,凯兰直接消灭了近二十万人。
北山不由暗自感叹,探子们口中这场被命名为的“平原会战”,必将在大陆的史册上记载下来,凯兰的名字也必然会变得更加光辉。
大陆上的会战本就不多,许多时候各国之间发生的战役往往只有两三万人互相对抗,很少会把许多战士集结在一起,更不说这次几方人马加起来已有六十一万人,也只比千余年前七国对战龙族要低一点,能排在千余年来的第二位置,最重要的是,凯兰还以少胜多。
北山忽然想到,似乎自从南疆爆发战事以后,大陆各国都开始逐渐改变了曾经相处的策略,和平开始消失,战争开始泛起。
而且,似乎随着交战的次数增加,每一场对战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让他忽然觉得今后超过十万人的会战怕是也将成为常态。
他不由地想起在圣庭之塔时,莱特说的那些话,如今的情形好像真应了莱特所言,大陆已然开始混乱起来。
“看来,得加紧自己的脚步,争取早些回去才好。”他心中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