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说明
本书收录了韦伯《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第一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第二部《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一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似乎已无须再有过多怀疑。然而,伴随其名著身份的,这却也是一本相当麻烦的书——从编辑的角度来看:因为,它的注释长度几乎已接近本文的三分之二。连韦伯自己在书中也半开玩笑地说道: “陷读者连同我自己于恶性肿胀的批注之荼毒。”(第一部第二卷第一章p.74注2结尾)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年韦伯此文发表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文库》(Archiv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 und Sozialpolitik,1905)之后,盛况可说少见——对不住,不是佳评如潮,而是呛声连连。除了宗教界觉得韦伯大逆不道——加尔文信徒认为亵渎了他们先行者的理念,路德派信徒也觉得韦伯太瞧不起他们的使命。这还只是宗教界——起码与学术关系不大。但是,我们可别忘了,当时(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正在开始展现它的威力,所有经济、政治、社会与历史学者莫不摩拳擦掌准备在这个竞技场上一展身手——解释资本主义的原动力。就在韦伯这篇大作出版前后,布伦塔诺、桑巴特(这是比较出名的)以及其他许许多多韦伯在本书注释中提到的学者,都出版了主题类似的著作——一番激烈的争论自然难免。
遭受到这么多的批评,韦伯自然是不会服气的。1910年他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文库》发表了《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反批判》,针对这些批评提出反驳。不过,截至此时为止,包括《新教伦理》与《反批判》在内,都还只是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而始终未曾以单行本的形式出书。其实自从《新教伦理》之后,在他有生之年,韦伯所有的作品都是以期刊论文形式发表的,其中还包括了类似《印度教与佛教》、《古犹太教》这样的庞然巨著。根据韦伯夫人玛丽安娜的说法,这是因为:第一,韦伯作为《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文库》的主编之一,有提供稿件的义务;第二,“他对于发表作品常常显得很急躁,所以这种不缓不急的发表方式最为合适”(《韦伯传》第10章)。
1919年,韦伯终于下定决心开始整理《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一书,《新教伦理》也终于有了一个新的面貌。除了《反批判》等文章外,十年来韦伯对此问题持续思考的心得当然是主要的补充内容。然而,不知是否由于时间过于匆促,还是韦伯决意保持原本文章格式,他主要采取了以添加注释的方式来修订全书——当然也有可能纯粹只是怕麻烦。于是,我们就有了这么一本形式上有点不太合“规矩”的书。
为了维持当页注的原则,我们采取了一个变通的做法:太长的注释(包括译注在内)一律移往书末附录,希望能因此而不致影响版面的安排与读者的阅读方便。不得已之处,还请读者谅察。要提醒读者的是:韦伯的长注其实就是一篇小论文,而且或许是因为注释的形式,韦伯行文有时不如本文那么拘谨,字里行间往往会有一些大胆而充满智能火花的论断(当然也少不了发火抱怨、怒声抨击的场面),很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此外,韦伯在注释里原封不动地引用了好几段拉丁原文,英译者帕森斯也原文照抄,所幸夏伯嘉兄拔刀相助译出英文,解决我们一大困扰,谨此致谢。远流编辑黄训庆兄多年来与韦伯译作相携相扶,助益良多,《新教伦理》尤为他的最爱,本书的编辑与文字若能得到读者的肯定,训庆兄无疑是要居首功的。
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