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

2.1 考纲解读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2.2 核心讲义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一)基础性

(二)综合性

(三)人文性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

(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三、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

1.课程设计特点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3)有利于所有字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2.课程的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1)必修部分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2)选修部分

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二)关于学业的认定

修满4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建议有兴趣、有潜能的高中学生再加修若干学分,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

(三)标准体例说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撰写,采用“内容标准”、“例子”、“活动建议”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内容标准”是主体,“例子”是对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对教学活动方式的建议和引导。

(四)高中信息课程目标

1.高中信息课程总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解析

在标准中将“信息素养”体表述为四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与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适应发展变化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是对信息评价、问题解决能力的诠释,是信息素养中的核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信息文化的诠释。信息文化的建构包含三层含义: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价值观;

在信息交流中形成的信息伦理与道德、所遵循的法律法规。